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几乎每个人的青葱记忆里都塞了一个周杰伦,但绝对也有一个角落,藏了一个刘若英

为什么说是“藏”?因为印象中的她,脸上永远挂着笑,一副“人畜无害”的天然模样。但只要一开口唱歌,就能把那些在爱情中沉沉浮浮过几次的少男少女的心,唱个粉碎。

透过歌声去猜想,能唱出这些歌的人,或许终其一生都在重复“去爱”以及“被爱”的过程。因此,就连她在荧幕上塑造的形象,好像也永远爱得那么投入。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她是《似水年华》里的英,和文之间一段从未言明的爱,却让彼此的一生铭心刻骨。几次相逢,几次离别,思念的保质期原来可以如此漫长。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她是《少女小渔》里的小渔,和年龄差距悬殊的Mario的组合,好似杀手里昂和12岁的玛蒂尔达。这道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却绝没有人会去怀疑这份情感的真实。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她是《20 30 40》里的想想,看似情场春风得意,却压根拿不准最适合自己的到底是哪一种生活。原来只有遇见合适的人,才能如沐春风。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她更是《粉红女郎》里的方小萍,这个极度热衷于把自己嫁掉,因此吓跑了所有男人的“结婚狂”。在爱情的路上跌跌撞撞,却从未想过放弃。

一直在错过,永远求不得,这种“平静中带着遗憾”的气质构成了我们这些普通观众对奶茶的粗浅印象。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最近一次因为奶茶而感动,还要追溯到去年八月。为期两年的巡回演唱会,最后一站回到了台北。因为声音哽咽,台下的观众帮忙大合唱的,就是这首《后来》。

这首歌发行的第19年,她依旧是那个穿着白衬衫的少女,台上、台下人的心境,大概是截然不同了。

于是,这个当初唱着“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的少女,带来了她“后来”的故事——第一次指导的电影

《后来的我们》

【01】

原来爱不到最爱的那个人

才是人生的常态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好在有千差万错 也没人肯说内疚

因为到最后 我们才能拥有

爱了很久的朋友”

《后来的我们》讲了一个关于两个北漂的年轻人,如何在爱情里挣扎、成长的故事。

就像《爱乐之城》里的男女主人公,许多人因为同样的梦想走到了一起,分开的理由却往往千差万别。

“北漂”、“梦想”、“挣扎”,这些关键词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而“刘若英出品”的标签,注定了这个爱情故事或许带点戏剧性,却有着莫名的说服力。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比起剧情,更让我惊喜的是两位主演的表现。最初并非是导演第一选择的他们,从结果来看,角色的情绪浸入十分到位。

热恋期的对视,两人脸上展现出的笑容里,甜得能掐出蜜。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失恋后的眼泪也很有分量,不是美则美矣,却让人出戏的“眼药水演技”。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甚至是步入中年之后,被遗憾的情绪逼红了眼眶,仍克制地继续保持好一个“大人”应有的体面。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最爱、也是最赚足眼泪的,绝对是田壮壮的亲情线。隐忍而饱含深情,把一个中国式父亲特有的含蓄和柔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住过昏暗的廉价出租屋,穷困潦倒到同吃一碗泡面,在天桥隧道卖过盗版光碟……

明明苦日子都一起熬过来了,怎么日子开始变好,矛盾反而多了?

明明相爱,10年后相遇还在不甘心的试探,怎么就不能走到底?

奶茶自己却很喜欢这个结局,“遗憾永远在那里,但是遗憾也可以是释怀的遗憾。”

【02】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爱看关于“前任”的电影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后来的我们 依然走着

只是不再并肩了”

青春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几乎每一部的口碑都有趣地呈现出了两极化的趋势。

喜欢的人主题曲前奏音未落,便掏心掏肺地泪流满面;

不喜欢的人片尾字幕滚完,还是不懂为何旁边哭花了妆。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从奥斯卡大热的《爱乐之城》,到谁也没料到的票房黑马《前任3》,谈论“ex情节”好像总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朋友圈的评论里,有人“看哭了”,也有不同的声音,“总是鼓吹‘前任真爱论’,三观不正吧?”

奶茶倒也不介意质疑,“并不是说前任才是最好的,而是希望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正在恋爱的人能更加珍惜身边人,那些最终没能在一起的人,也可以稍稍得到陪伴和释怀。”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当我们被青春片里“打架、辍学、堕胎”的狗血桥段轰炸得审美疲劳,导演一旦换成刘若英,期待值陡然上升。

十年前,刘若英拒绝了师傅张艾嘉让她当导演的邀约,张一白这些年断断续续给过她那么多好剧本。

她却选择在48岁的年纪,拍一部用自己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一部每一句台词都打上“刘若英”烙印的电影。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话虽如此,但整部电影她却完全隐身,只在片尾留下了一个犹如彩蛋一般的背影,以及一首万人大合唱的《后来》。

问起“忙完电影的事之后,最想做的事”时,她浅笑着回答道“和儿子一起当孩子”。

一部电影,问候了你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那个当初犹如飞蛾扑火般“为爱痴狂”的刘若英,如今也拥有了让生活平淡而幸福的能力,我们迟早都会从“前任”里走出来。

【03】

地球上两个人能相遇不容易

做不成你的情人 我仍感激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曾经亲手把时间变慢

可惜我们 没有等 我们”

《后来的我们》的影片名,源自五月天的一首歌,歌词恰好和电影的主题不谋而合,于是便向阿信拿来当电影的名字,以及主题曲。

不得不佩服奶茶的好人缘,电影处女作邀来陈奕迅、五月天、田馥甄,华语音乐圈的3位顶级大咖,质量高到从电影院出来竟然不知道该分享哪一首。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奶茶曾经写过一本书,《我敢在你的怀里孤独》。里面一段话,或许是对她现在爱情观的最佳诠释:

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的人放在一起,

在一起的时候像黏土,

可以行塑成两个人以外的第三种相貌;

分开的时候像磁碟,

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刘若英的《后来》唱了18年,当年听哭的我们终于学会放下了“前任”

多年以前,刘若英在演唱会上将自己扮成了“结婚狂”的样子,对着全场几万观众说,“我还相信爱情,你们呢?”

我想,不管几次被问到这个问题,都要用尽全身力气回答,“我也是!”

[Feekr 放映室]精选

点击浅蓝色字体直接跳转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