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到了,你的童年有哪些特别的回忆或经历?

大牛无形

我的童年是绝对的散养模式,可以说是走过了一个绝对浪荡不羁的儿童岁月。

而作为一个吃货的小时候,所有的记忆几乎都跟吃有关。记得有一次停电,正是大夏天,那时候家里可没有什么防御措施,所以几乎所有卖冰棍的地方都遭了殃,雪糕一毛钱处理,甚至还有五毛钱十个的批发。

然后我就跟我妈央求了五毛钱,带着妹妹去买了五个,关键是那时候买卖的人特别多,老板实在太忙了,最后竟还找了我七毛五,那时候小,并不懂得拾金不昧,感觉上天待我不薄,于是又去豪气的请小伙伴吃了几波,从此奠定了乐于分享,跟着有肉吃的美好形象。

说实话我感觉我爸妈真的对小时候的我超好,从幼儿园开始,小书包一直背零食,直到现在工作,零食改成了水果,一直带,不带就空虚。

小时候没有住在大城市,所以物资不发达,我爸每次出去回来的时候,都是那种一箱一箱的买,无论是小食品,饮料还是水果。农村的平房从地面堆到差不多房顶,好几大坨,现在想想也真是没谁了。

我小时候还特别作,因为家住海边,夏天赶海去海边抓那种小鱼回来,然后用针管吸取我妈洗完衣服之后剩的或蓝或红的水,给小鱼扎针,就非得看着人家肚皮变成蓝色或红色,死去,然后感觉完成了医生的工作。

现在想来真挺残忍的,关键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啥这方面不应该或者同情心的感觉,有时候还庆幸,还好长大后还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没有长歪


诗与远方的骗子

童年,大概就是再囧的经历回忆起来都会闪闪发光的年龄吧!


我的童年,是跟老爸场子里一帮孩子一起野大的,印象里的那些笑闹打架都很模糊了,最有趣的大概就是我们一帮小破孩自己动手建了个大房子(现在看来大概像狗窝),并且正儿八经的过起日子不回家,逼得家长们拿着手电筒满场找人的事情了。


那时候场里的孩子男孩多、女孩少,我们几个女孩子整天跟着男孩子跑,也都成了男孩子性格,上树摸鱼抓青蛙烤知了,也算样样精通了。


那时候我们这群人里也有“大哥”、“大哥夫人”,还有我们这种“小弟”、“小妹”,一般都是大哥确定最近几天的玩乐项目,小弟们负责准备工具,勘探地点,然后在大哥的带领下一往无前。


那个年代赶上“下岗浪潮”,场里的人走的七七八八,硕大的厂区也渐渐荒芜了,有些车间年久失修倒塌,我们就会收集车间里的窗户框、砖头瓦块塑料布还有车床零件什么的,攒起来当宝贝。


那天大哥突然说,大人每家每户都有房子(就是工厂分的宿舍),我们这个小家庭也得有个房子,我们不能靠大人,我们得自己动手建!这样以后我们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再也不用听大人的了。我们听了之后都很兴奋,接着就是大哥安排“建房步骤”,然后约定每天放学吃完饭就到破车间后面一块平坦水泥地上集合,一起干活。


说起我们的“大工程”,现在想来还真后怕!那房子基本是由我们捡的砖头垒起来的,垒不稳的地方就用小木片、小水泥块、小土块当“楔子”塞进去。三面是墙,一面留空用来进人,印象里大概垒到一人高,现在想想应该也就不到1.3m,因为领头的“大哥”刚上六年级,进去后是直不起腰的。然后屋顶是一个小弟从家里偷拿的一大块厚厚的塑料布,塑料布上面是我们在车间捡到的破窗框搭在两面墙上压住塑料布。


现在想想,也不知那样垒起来的房子我们怎么有勇气7、8个人挤在里面的。刚垒起来那天晚上,每个人还从家里拿了油盐酱醋、水果零食什么的,“大哥”带我们抓了几只青蛙,把青蛙腿切下来说要烤着吃,准备生火做饭过起日子来,我记得我是用大山楂丸外面的白色圆盒子(80后应该都见过吧)装了家里一些油拿去。哈哈,也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啊。


那天晚上我们都很兴奋,感觉好像开启了自己的新世界,眼看天黑了,居然有人摸出了蜡烛,我们几个人围着蜡烛坐在“房子”里听“大哥”训话,一个个小脸黝黑,心情激动不已。


到了晚上9点多,家长们发现孩子们都没回家,这才急了,拿着手电筒结队来找人。哈哈,特别好玩,家长们的手电筒光在“房子”外面的杂草间闪烁,大声喊我们的名字,我们吓得不敢出声,躲在房子里怕被发现了揪回家去。


不过家长们团结起来地毯式搜索,最终我们还是被找到了,家长们看到那“房子”应该是吓到了,也惊呆了,我只记得把我们一个个揪出来之后,就拆了“房顶”,没收了塑料布、还推倒了一面墙。


我们站在房子边都在偷偷抹眼泪,那时不知危险,只感觉家长残暴的像魔鬼,一下子把我们几天的功劳全给毁了,以后再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了。后来这个事情在大人中成了一个笑话,他们聊天时也会时不时说起这帮小鬼建的“狗窝”,也会庆幸早早发现了那房子,没等到房子塌了压到我们出了什么事。


只是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连相机都很少见,不然还能保留下那房子的照片,估计现在拿出来看,也是童年熠熠闪光的珍宝呢!


小毛阿姨聊营养

童年的记忆比较酸涩,因为脾气犟,几乎三天两头就被打,比较欢乐的就是吃啦!现在我脑袋里都装着童年的各种经典美味零食。

在家长眼中,零食都是垃圾食品,在我们眼中简直是饕餮(tāo tiè )美味!

还等什么,随我来一起来一波回忆杀吧!

小时候每次爷爷叫我去村里的小卖部打酱油,每次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两根麻花(我们那叫油扭)吃,怕爷爷骂,要么藏在兜里要么吃完再回家。小时候吃麻花比下面这图片的要短一半,五香味(后来听说还麻辣味),吃起来特别香,咬起来卜卜脆,可好吃了。以前一毛钱很矜贵,要是哪个小朋友借我两毛钱没还,肯定绝交,那可是两条香喷喷的麻花啊。



记忆里小玩熊干脆面相当于现在的奢侈品了。 卖五毛钱,五毛钱啊!但嘴馋,没办法,忍痛割爱,把辛辛苦苦攒的用来买油扭的钱买了一包小浣熊干脆面。当时最流行的吃法就是把面捏碎,把调料包倒下去,用力摇一摇,把料摇均匀,叫上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一起分享,一小撮一小撮地往嘴里送,别提有多美味了。后来上初中,手头宽裕了,把剩下的饭钱买了一大箱干脆面回来吃,想想都疯狂。

还记得,每到期末考试, 我们都会豪一把。小时候因为学校离家有点远,中午都是我们自己煮饭吃,哪怕刚读学前班。期末考试那两天我们就不煮饭,去粉店吃饭。我最爱吃就是捞粉,粤西特有的美食。淋上特制的花生酱和酱料,又香又爽滑弹牙。今年回家特意试了一下老家的捞粉和煎堆,感觉已经没有童年的味道了。


记得有一次,某同学跟弟弟怄气要弟弟还他两毛钱,被我听见了。刚好我手上有百元大钞--前一天问老爸要两块钱,他竟然给我一百块,把我高兴坏了,感觉就像小卖部老板把所有零食都送给我吃一样--把钱甩过去,“不就两毛钱,找我九十九块八毛!”那同学脸都黑了,他身上没那么多钱。我跑到学校钱的小卖部找零钱,顺手买了一堆零食,巧克力味五羊雪糕、香脆猫耳朵、金黄咸味卜卜星、韧劲十足的鸡腿包、西瓜泡泡糖、咪咪虾条、叮叮糖还有特别酸爽的现在变成网红的辣条。我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从来没试过那么豪啊!买回来分给几个要好点的小伙伴,就趾高气扬地帮弟弟还钱。



童年关于零食的记忆很多很多。考试发挥失常不要紧,买根“红绿灯”冰棒啃啃可以败火。没考到第一名没关系,回家前买包劲辣的辣条压压惊……

小时候的梦想很单纯,就想做一个小卖部的老板,这样就有吃不完的零食。所以每天都盼着快点长大,长大了就有能力赚钱,也不用大人管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长大了,发现大人的世界也不是小时候想像的那么美好。

大家小时候吃过的零食都有哪些呢?


儿童节快到了,预祝大家节日快乐!


美妈很帅

LazyBears:说到童年,我们这一辈或者说我们这一块的人,都会说到一个东西,那就是“游戏王战斗怪兽卡”!作为决斗者,应该有自己的觉悟!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挺中二的。

当然,如今可能大家不把它单独作为一类,而是统统叫做“桌游”。



游戏王这部动漫大概是小学时候风靡起来的,当时还只有VCD,每次就去楼下的影碟店租碟片看,接连着看了几十集后彻底迷上了这部动漫,当时一个班的同学少说也有一半对此有所了解。


刚好学校外的文具店也瞧准了这个商机,于是批量进货了游戏王的卡片,当时我记得一包卡10张要卖5角钱,而里面的卡片种类不固定,当时有同学买卡都是十包十包的买,土豪到不行,就为了极其一整套“好卡”。


集卡当然不是为了打卡,而是和游戏里面一样为了“对战”、“决斗”,当然规则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看过《游戏王》的人大概都知道。

大家会沉迷到什么程度呢?中午午休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便会有几组同学不回宿舍睡觉,拿着“在教室赶作业”的名义,实质上是玩着卡牌对战。

晚上甚至拿着电筒“挑黑对战”,不过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悲催的,有生活老师查岗,这卡片每天光没收都是一大把。

还有更有趣的事:一般到周五要放学的时候,就有被没收的同学会找到生活老师,想要拿回自己的卡片。但这里面可有“暗藏玄机”,去得早的同学可以“挑选好卡”,因为老师没收的卡片都是放在一起的,这就让某些人有了摸鱼的机会。


整个童年,几乎都是游戏王卡牌陪伴我们度过的,可能也是因此,在“计算”与“语句解释”这些方面,玩卡牌的人通常会比玩其他的人更有优势,因为此类的卡牌游戏的玩法着重就在这两方面。


可能这也是如今年轻人喜欢玩桌游的一大原因。


你玩过游戏王吗?


LazyBears聊热点

答主的童年,分为两个阶段。十岁之前无忧无虑、开心放肆;十岁之后孤独自卑,沉迷书中的世界。

十岁之前,我是外婆的小宝贝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父母远离家乡来到广州工作,于是我就归外婆管了。我是外婆带大的孩子里面年纪最小的,理所当然也是被偏爱的。外婆有七个孩子,我妈妈排行第七,外婆的孩子里面也只有我妈妈背井离乡。所以,在外婆的认知里,我是可怜的,小小年纪就不在父母身边,她不允许表哥表姐们欺负我,就算是我无理取闹,她也会包容我。

那时候的我喜欢看少儿频道,而我表姐正值青春期,追着流星花园。我们经常因为抢频道而打架,也因为分享零食而和好……我很爱哭,表哥表姐都不敢惹我,因为只要我哭了,不管什么原因他们都会挨骂。我也常常恃宠而骄,和他们互相捉弄。……外婆后来见惯了只好无奈地由着我们。

当时,我在县重点小学(父母辛苦工作很久才交了赞助费让我进去的)有几个很好的朋友,经常约着放学一起溜冰,偶尔摔跤了,也是拍拍尘土爬起来再摔。我们上课认真、下课放肆,每天一放学就玩,吃完饭就做作业,做完作业就洗澡睡觉,劳逸结合得很规律……

最最期待的就是周末,我外婆是基督教徒,每个礼拜天都会去教堂祈祷,她会带上我,神父和修女会给小朋友讲耶稣的故事,我最喜欢看诗歌班的小姐姐、小哥哥排练合唱曲目,也喜欢在听完故事之后留在教堂的食堂里吃饭,那里的菜是我见过最丰盛的。后来我才知道,我舅舅经常给教堂捐款,我们才能被优待。

怎么说呢,那段时间,我几乎忘却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孤单,只有在偶尔家长会的时候才会有一点点失落。总体来说,我是开心的,毕竟成绩好,家庭地位也高!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很快我就十岁了,外婆去世了……

十岁之后,我孤独自卑,书本是我最亲的伙伴

外婆的离世是我至今唯一记得的一件十岁前的伤心事。那天爷爷去学校接我,说外婆会在天上保佑我。当时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死亡的意义,但我很难过……

后来,爸爸说要接我来广州上学,我带着对旧环境的不舍和对新环境的期待,就跟着来了。

我上的是一所私立学校,同学和老师都很友好,唯一不好的是当时的我不会讲粤语。语言不通让我孤独感暴增,我不再像从前那么开朗活泼,也不再能很容易就融入一个圈子。我开始郁郁寡欢、自卑敏感。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有点社交恐惧症。

但是人总是要有一些心灵的营养和情绪的出口,很快,我找到一个适合我的地方——广州天河购书中心(现在已经更名为新华书店)。一有空,我就会坐几个站的公交车站到这里,看小说。在这里,我接触到人生的第一本青春小说《泡沫之夏》,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小说,从明晓溪开始到郭敬明到安妮宝贝,那是我非主流时代的全部思想来源,至于情绪的出口,我选择写qq空间日志,现在看来,非常中二。

我真的很爱看书和写作,并且一度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很优秀,直到上了高中,开始接触名著,我才知道我那些书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童年过度到青春的重要记忆呀!


浮力麻麻

我的童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年的玩具。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制作,就地取材!没有小霸王,没有滑板车,有的只是自己制作的“土货”!

滚铁环。小时候农村家里穷,铁可是能卖钱的,能够拥有自己的铁环按现在话来说牛逼哄哄的。最深刻的是绝大多数铁环都是开口没有闭合——烧不起焊啊!找到一根铁条弯曲成圆环就可以了,哪还有钱去烧焊。每天上学放学滚着铁环来回又练习奔跑耐力还提高敏捷和平衡力。


■打陀螺!那个时候树木值价,为了找到又硬大小刚刚合适的圆木干可不容易。太小出去打起被小伙伴嘲笑,太粗了凭我当年的木工技术,要把它加工成打起来又快又稳的陀螺可不现实。这个还不是最难,最难的是找不到抽陀螺的绳子——经久耐用的。当时线都值钱啊。桑树皮成为牺牲品!佩服那时我的脑袋666!

■抓沙包。课间10分钟的主要玩具,铃声一响2个一组坐地上就开干。材料瓦片敲碎打磨后成一颗颗。杏子核是高档货,没有几个人吃得起,所以杏核沙包让人眼红!

■洋火枪。取材于门的世界上的活动板页,将其一分为二,装上橡皮做撞击力。用火柴头子上的点火材料作弹药,玩起爽,但是回家常挨揍。家里火柴常常不够用,要知道3分钱一盒的火柴经不起几枪就完了。

回家只有挨打!

■弹弓打鸟。打麻雀是永远的追求,为了打下一只来,做啦很多把弹弓。结果一只没打中怪我太笨还是麻雀太皮?


■打纸吧。将书纸折叠成纸包男孩子们都特别爱玩,一群人为赢一个纸吧手都拍红啦,那时都懵逼不知道疼!


■滑轮车。现在拉菜那种轴承做的,前面一个轴承,后面2个。当时能拥有这样的“豪车”出门一群跟屁虫,都想玩一盘。曾经为了玩1把,我可是拍马屁都拍几天才感动小伙伴!



时间太快我们变老,但是童年的记忆永远忘不了!那时日子苦但是过得非常充实和真实!现在吃的穿的都好啦,但是过得却更累了!伙伴们都成老伙计啦。童年的玩具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做呢?


麻将换三张

都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于幼时发生的事情记忆的越清楚。可我对我的童年记忆已经很模糊了。存在记忆里的只有父亲的自行车。父亲的老酒,父亲的自行车布兜里的好吃的。



爸爸的自行车是白山牌的。爸爸是从张家市红旗子弟学校调回到我们市的,可以进政府部门工作,但是父亲不喜欢政府的工作,所以依然选择了一所高中当老师。那时那所高中离我家好几十里路。起初没钱父亲就走着去上班,路上遇到有驴车或者马车就让人家给捎一段路程。

父亲母亲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加上手里有的积蓄凑了120元,可是白山自行车当时180元。母亲亲朋好友到处借,借了40元,还差20元,那时家家都很穷。凑钱不容易。后来有个邻居奶奶借给了母亲,因为邻居爷爷是医生收入高点。

新车买来后母亲用旧布头缝制了一个布兜子,放在自行车大梁上。可以装些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公文包吧。

有了自行车父亲就不用一个月回来一次了,就可以两三天回来一次。我见到父亲的机会就多了。我很开心!

我更开心的是每次父亲回来后,我都会从父亲的布兜兜里翻着些好吃的。我知道那是父亲带回来给我的。还有父亲在学校食堂特意给我用饭盒装回来的肉菜。我都会美滋滋的享受起来。

父亲的布兜兜总装着个小酒壶,父亲喜欢喝酒,酒品很好,从来不会喝多,就是小酌。骑车上班路上有时很冷,父亲就停下来喝几口酒暖暖身子接着骑。


我每每翻父亲布兜兜时都知道左边是父亲的小酒壶,右边才是我每天都盼望的父亲买给我好吃。我清楚的记得,那天父亲回来后放下车子,就去帮母亲做活。我翻到父亲兜里的好吃,就躲着先偷偷吃起来。母亲回来后打算做饭,父亲说给孩子买回来的带鱼,我收拾收拾你给孩子清炖下。母亲看到鱼后问父亲,你买的鱼好像不是整条的,你都没挑吗?父亲说挑了呀。每条都很好。这时我才弱弱的说我偷吃了,母亲惊叫,那是生的你咋就吃了,不觉得腥吗?我说不觉得,就是有点咸!母亲哭笑不得,赶紧收拾鱼做饭。那天我吃的好饱。吃完撑的都不能动弹了。

时光流逝的这么快,我现在的年龄超过了父母亲当年的年龄了。生活条件也好多了。老父亲早已经退休了。退休后每天看看报纸,公园运动运动,帮着妹妹照看孩子。日子过的舒心惬意。

去年他生日,我送他一辆自行车,因为老人家腿疼的厉害,再出去遛弯走不了路,但是骑自行车没事。愿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开开心心的享受他的老年生活。


心中百合静静开

特别的回忆呢,有俩。一个是关于爷爷奶奶的小院的葡萄架,一个是害人精我哥。

小时候爷爷奶奶有个小院,三面小瓦房,一面竹林。院子里有个很大的葡萄架,每年夏天都结满了葡萄,我从春天葡萄藤长新叶开始就盼着葡萄熟,葡萄刚长出来的时候,就会哄着爸爸说,爸爸你听,公鸡叫了,它在叫,果果红了!也会,趁着爷爷不注意,假装拿着长杆漫无目的地在空中乱挥,打中青葡萄掉地上就立马捡起来吃,酸得我眯眼,然后爷爷看着笑。这俩故事我不确定我是不是真的在我的回忆里,因为几乎每年过年这都是他们的谈资,最后我爸一句话总结起来都是:你们看你们看,她小时候多馋(四川话song)!

后来我在东四的胡同里也看到了类似的葡萄架,每次走下面过都特别亲切,特别是挂满葡萄的时候,如下图。


还有一个就是我的害人精哥哥差点弄死我的事情。

那是个夏天。据家人说,我当时只有一岁半,我表哥三岁半(我总记得我可能四岁了,因为不是说四岁才会有记忆吗,不然为什么我记得那么清楚?)。小院外面有一条与马路交叉的、大概1.5米宽的小河沟,交叉处是圆形的埋在马路下的暗洞,暗洞的另外一边,是邻居家的围墙。当时正是满沟的活水,据说流得还很急。

我哥带着我出门玩儿,小孩儿看着水都兴奋,想玩儿水,于是跟我说:“妹妹,来,哥哥给你洗头。”我傻呵呵说好呀好呀,于是我和我哥在沟边洞口的上游蹲下,我老实埋头,扑通栽了进去,然后被冲进了暗洞、冲进了暗洞那头邻居家的围墙。

我哥吓傻了,哭喊着:“妹妹被别人抱走了,妹妹给别人抱走了”,跑回家,家人开始并不在意,以为是邻居跟逗我和我哥玩儿(小时候我跟我哥都长得非常可爱,人见人爱,都愿意来逗逗。现在我还行,我哥早残了),看我哥哭得那傻*样,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跟我哥跑出来,娃真的不见了!才着急问我哥,妹妹呢?我哥指着暗洞说,这。。。我爹说当时心都凉了,水流那么急,里面还有从上游冲下来的树枝、竹子。。。哪儿还能有娃!

画面转到邻居家,十八九岁的小姐姐,正哼着歌在沟里清洗衣服(那时候水沟里的水非常干净),突然看见沟里冲出一只小手,拍打着水花,顿时吓得叫妈妈并哇哇哭,她妈妈问怎么了,她哭着说,里面有一只手。。。(像恐怖片),她妈妈一听立马开骂:死女子,快拉起来呀!她不敢。

这时候我英勇的老爹已经冲进了邻居家,一把给我拽上来,让我趴他膝盖上,吐了水,过没多久就醒了。真是命大。

我那不要脸的哥见我醒了,跑来安慰我,逗我开心,用跳舞。。。跳舞。。。跳舞。。。我还真乐给他看了。。。。他差点害我变水鬼 ,我竟然原谅了他!

现在我和我哥有经济往来的时候,都会对个暗号,“妹妹来,哥哥给你洗头”

最后,上一张我哥长残以后的照片,和,我给他的白眼。


油油来了

我小时候没少挨揍,不过有时候确实很欠揍,小时候的自己就是不折不扣的熊孩子,用我闺蜜的话来说就是:感谢父母的不杀之恩。

也不知道哪儿学来的恶作剧,我把火柴棍掰下来一小截插入我爸抽的香烟中,用抠下来的烟草覆盖伪装好,然后放进烟盒就跑出去玩儿了,他啥时候抽到了那支烟我也不知道,反正回来后我被烧焦了眉毛的爸爸狠狠揍了一顿。那时候大概七八岁吧,狗也嫌的年龄。

我表哥原本打算把鞭炮插进他爸爸的香烟,看到我被揍成那样,赶紧打消念头了。

恶作剧的事情很多都忘了,但是有一个很特别的经历,让我从小就懂得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湿鞋算什么,我还掉进去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按照惯例我们都去了外公家,大人打牌,小孩放鞭炮,我鬼使神差的在门口的水坑边转悠,一圈圈的绕着。那是个像泉眼一样的水坑,水面比地面低一点,水永远不会溢出来,为了安全大人还在旁边围了一圈木板,只留出很小的口子防止人掉下去。但是这个口子足够年仅五六岁的我掉下去了。

后来我转晕了,滑了进去,只剩下一只手一只腿勾着木板,头勉强冒出来。好久才有人听到我呼救,几个大人手忙脚乱把我拉起来。

零下十几度的天气,在水里还好,出水后冻得打摆子,头发都结冰了。

换了衣服后,我大哭一场,哭得不是死里逃生,而是新衣服都湿透了,第二天人家孩子都穿新衣,我只能穿旧衣了。

其实我不止落水这一次了,在乡下摘莲蓬也掉进池塘过。可能这些经历就是我现在晕水的原因吧。也就是站在浅水里看着水,很快就会头晕目眩。

以上。

对于我来说,童年没那么美好,频繁恶作剧或许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吧。不然,那么热闹的大年夜,我为何会自己一个人徘徊在水边。


墨娱

你的童年有哪些特别的回忆或经历?

1.神秘诅咒

记得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回家啊,老远,就看到胡同口围了一群人,胡同里边儿的一个奶奶,叉腰在胡同大声嚷嚷说有人诅咒她。

一时好奇,挤到前面去听,原来奶奶在他们家大门口旁边外面不远处,发现埋了一些东西,周围用四块砖支撑,里面藏了一块绒布,外加两枚方孔铜钱。

听完是怎么回事,我看了好朋友一眼,没敢说话。同时心里一紧——是不是与诅咒巧合,我俩不知道,但闹心的是,我俩藏的宝贝绝对不敢去找那位厉害的奶奶要回来了。

2.藏宝二三事

没错,诅咒事件是我和好朋友“藏宝”引发的。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那么热衷藏宝。

到时候,大姐已经专业学画,我和好朋友找到她用完的一本画册,奉为至宝,总担心被别的小伙伴找到,于是踩着柴草垛放到供销社(就在我们家前面)房顶上,还用块砖压住以防被风吹走。结果,风没吹走,几天后的一场雨把画收走了……

3.城里孩子以后很难经历的往事

那会儿农村车少,小孩子到乡里乡亲家串门蹭饭都是常事儿。

放学后,大人们经常干农活没回来,我们就开始各种游戏。比赛翻跟头、和泥巴摔泥炮、跳绳、捉迷藏……

话说有一回捉迷藏,藏到了柴草屋,还用一堆柴草把自己盖起来,结果太隐蔽,小伙伴们没找到,自己睡着了。

吃饭的时候,爸妈以为我去哪儿蹭饭了,晚上该休息了才慌神。到处吆喝着找,后来发现我从柴草屋钻出来,真是又气又好笑。

还有被姐姐追打,倒退着气她,没看到背后,一屁股坐在仙人球上,还有一次坐装满水的洗衣盆里(仙人球都没让我长点记性……);

自制的草绳加板凳秋千荡太高,板凳不牢固,我飞出去砸塌了家里的鸡窝,好一个“鸡飞蛋打孩子哭”。

帮妈妈压水,压水的金属杆弹起来砸掉我一颗牙,嘴角缝针……


想想,虽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娃,但童年的记忆满满的装着快乐扎根在记忆里,陪我到老,我又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们有个回忆满满的童年呢?

我是爱儿童心理和绘本的二宝妈,曾经的英语老师,现在的育儿达人,欢迎和我一起共同探讨科学育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