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文教育」名校解析——南开大学

「鸿文教育」名校解析——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是国家首批“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母校。

南开大学创建于1919年,创办人是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抗日战争时期,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组成举世闻名的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世纪新阶段,南开大学获得教育部和天津市重点共建支持,跻身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南开大学占地4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2万平方米。校园网络设施先进,图书馆藏书361.6万册。除主校区外,还有迎水道校区、旅游与服务学院、泰达学院(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教育部和天津市大力支持下,津南新校区正在建设中。按照“独立办学、紧密合作”的原则,与天津大学全面合作办学。

「鸿文教育」名校解析——南开大学

南开最风光的时候是抗战时和清华北大组成西南联大,使人们有个印象是南开和清华北大似乎是一个级别的。周恩来是共和国元老中为数不多能和大学(而不是专科学校和军校)沾上边(事实上他只念了不到一年便退学了)的,所以他所就读的南开自然而然就长期成为人们心中的顶级名校。

综合来看学术与声望都最强的时期是50年代到文革前。50年代院系大调整时,天大的理学科系被抽调到南开,组成理学院,南开的学科设置大大丰富了(所以有种说法是南开能辉煌有天大很大功劳)。当然南开很的一些科系也被抽调走了,但整体上看南开还是得大于失的。

文革后,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南开复兴并稳步发展,很多科系在全国名列前茅甚至顶尖。比如陈省身坐镇的数学系,费孝通创建的社会学系,其他还有化学、物理、经济、金融、哲学等。这一段时期南开稳坐全国前八甚至前六(有说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北方第三名校)。可以说达到了自身历史第二的高度。

虽然后来南开大学没有成功合并天津医科大学,但南开大学的基础学科还是实力非常强劲的。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数学、化学、光学工程、历史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覆盖):44个

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史、经济史、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防经济、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光学、微生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农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企业管理。

南开大学拥有一支公能兼备、业务精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在1988名专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667人、硕士生导师753人,教授705人、副教授801人。有两院院士(人事关系在本校)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973”和“863”计划首席专家15人次,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3人、讲座教授1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11人、主要成员2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4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2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9人,教育部“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76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37人。

作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上的老邻居,一墙之隔的南开和天大一直处于柤爱相杀、相灭相生的节奏。曾经还有过两个学校想要合并的段子,但是其中一个坚持“南开天津大学”,一个坚持“天津南开大学”,遂弃。又有网传“北洋大学”、“天南大学”、“南天大学”、“津南大学”等等叫法,简直是嫌网上段子太少啊。但是作为国内比较牛叉的两所同为985的高校,说没有竞争是假的;但是作为邻居,说没有互相提携也是假的。作为全面合作办学的好兄弟院校的天大和南开,无论哪个都是好学校。不过虽然天大的办学目标是将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但无奈文科是扶不起的阿斗,如英语专业全国高校中能排两百多名,总体偏理工(重点学科一溜的工科和管理,也是666)。而南开则是人文社科类和理工之类的都比较平均,算是名副其实的综合类高校,不过医学算是总体学科里唯一比较拖后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