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01

今天一早起來就在朋友圈裡看各類大齡青年、中年、老年準備歡度兒童節,當然,朋友圈裡的生活永遠充滿著想象力,說著想過兒童節,卻也只是說說而已。

因為成長,就是一種不可逆的無可奈何,儘管內心很想回到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候,但身體還是很誠實地去上班、去奮鬥、去社會摸爬滾打,一身傷痕。

所以,陪孩子過兒童節就成了回溯過去,追憶童年時代快樂時光的更好方法,你陪孩子過了多少次兒童節,就意味著你自己也重溫了多少次。

可你還能過多少次兒童節呢?

孩子長大的速度永遠是一個迷,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個你低頭俯視的小人兒恍惚成了一個高大的成人。就如龍應臺所說的: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而最終父母也只能告訴自己:不必追。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我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問:有沒有一個兒童節讓你過的有些心酸和難忘?

有一個網友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職場媽媽很忙,她有兩個孩子,大孩子是個男孩,10歲,小孩子是個女兒,才1歲,白天媽媽上班,大孩子上學,小孩子寄託在鄰居家,爸爸常年出差,家裡沒有老人沒有保姆。

有一天晚上,男孩放學回家,手裡拿著一張摺疊的卡券,進門後很開心地遞給了媽媽,媽媽拿到手上,剛準備打開看看,坐在嬰兒椅上的女兒突然哭了,媽媽隨手把券放在了桌面上,忙著去照顧小女兒。

小男孩露出傷心的表情,但沒吭聲,拿起桌面上的券,小心翼翼地放回書包。吃完飯後,小男孩看著媽媽進進出出地忙碌著,幫妹妹洗澡、清洗堆積在洗碗盆裡面的碗筷,將自己和妹妹的髒衣服一件件丟到洗衣機裡,然後拎著堆積了許久的垃圾拿到樓下……

媽媽完全想不起來小男孩剛才給她的的卡券.....看著媽媽忙碌的身影,小男孩想了想,默默地走回房間。

在一間小學的禮堂裡,將進行一場慶祝六一兒童節的晚會,這個10歲的小男孩也有參與演出,但班主任進行演出點名、發現小男孩遲遲沒到,剛準備打電話給家長時,學校保安牽著男孩出現了,原來是小男孩因為堅持帶狗進學校,被保安攔在了門外。

年輕的老師蹲下輕聲問男孩:“為什麼要帶狗進場呢?”

“因為我想讓狗狗來看我演出。”

“怎麼不帶你媽媽呢?”

“媽媽每天的事情太多了,她太累了,我就沒告訴媽媽,所以我想讓狗狗來看我的演出。”

看著泣不成聲的孩子,善良的老師點了點頭,狗狗被帶進了禮堂,坐在了原本屬於小男孩的媽媽的座位上,代替媽媽看完了全程……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每年這個時候,學校都會舉辦主題活動慶祝這個專屬於孩子的節日。但是現實裡,每逢活動,總有一些不親自參加或不參加的家長。

“老師,最近要出差,實在沒空去,抱歉抱歉...”

“兒子,不好意思,家裡有點事,今天的活動去不了了”

“女兒,爸爸今天的工作很重要,不好請假,我讓奶奶陪你去吧”

工作繁忙、家務瑣碎,的確讓很多年輕父母無暇參加孩子學校的一些活動。但是,家長們也需要明白,參加學校活動是增進親子感情、陪伴孩子的絕佳機會。

就像故事裡的小男孩,即使他再懂事,再體諒父母的忙碌,但也希望有家人能夠看他的表演,陪伴他一起度過這個快樂的節日。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缺席,表面上看無關緊要,但其實最受傷害的就是孩子!

02

那麼,家長缺席孩子的學校活動,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傷害?

研究表明:在幼兒時期,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比老師還重要,沒有父母的模範和引導作用,而老師做得再好,對孩子的影響也沒有多大。

家長經常缺席、不參加學校活動,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創傷,孩子會漸漸喪失安全感,在學校會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不愛活動。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1.會讓孩子產生內向、自卑的性格特點

六一對孩子來說是一場快樂的盛宴,排練演出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都是為了能在爸爸媽媽面前展示自己,讓父母能為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

如果家長缺席學校的活動,孩子得不到陪伴和關注,只能孤單看著其他孩子和家人一起玩樂,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產生落差感,導致內向,自卑心理,沒安全感等問題。

2.降低了孩子活躍度,打擊了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

在重大節日裡,如果父母缺席,孩子不僅不願意參加遊戲,還會把對周圍同學的羨慕之情轉化為對活動本身的排斥感,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會因此受到打擊和削弱。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不活潑,被推入越來越自閉的狀態。

3.給老師留下不重視孩子教育的負面印象

家長缺席學校的重要活動,會給老師留下對孩子教育不上心的負面印象。而這種負面印象也會影響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度。如果孩子日後出現一些不好的學習狀況,老師未必會積極主動與家長反饋溝通,畢竟自己的孩子家長都不重視,又憑什麼要求老師費心費力呢?

4.給親子關係埋下隱患

家長缺席孩子的重大活動節日,會讓孩子內心產生不被父母疼愛、不被父母重視的想法。且孩子年齡越大,心裡累積的意見和不滿也會越多。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很容易出現厭學、不聽話的叛逆問題。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父母在孩子童年記憶中的缺席,往往是親子關係中最難以修復的傷害,也是最難以彌補的遺憾。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曾說過:“所謂成功的父母,就是有時間從容地陪伴孩子。”

就像人們常說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別在重要的日子裡缺席,別讓孩子長大才發現,童年的回憶裡唯獨少了父母的身影。

03

忙不完的工作,到陪不完的應酬...讓本該是快快樂樂的兒童節,成了孩子們的“孤獨節”、“媽媽為什麼不陪我節”。父母為了補償,變著花樣精心挑選著各種禮物。

曾經,有一檔節目在六一兒童節這天準備街訪路上的孩子:你最想收到的兒童節禮物是?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有孩子說:是一根甜到心底的冰棍;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有孩子說:是一支小巧可愛的口琴;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有孩子說:是一個七竅玲瓏的八音盒;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直到一個孩子說:“原來兒童節有禮物的啊,我從來沒收到過禮物。”

說到禮物,我想所有的孩子都想說:“兒童節,我最想要的禮物是爸爸媽媽陪我一起過。”

節日禮物對於孩子的意義,永遠都是儀式感大於形式化,父母的真情實意大於冷冰冰的物質玩具。所以,陪伴二字,看似很平常,卻是父母最難實踐的一件事。

然而就像歌裡唱的那樣: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

李嘉誠先生說過,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總是聽人說,自己多忙多忙,沒有時間陪孩子。可是,那些比你忙無數倍的人,卻把陪伴孩子成長,作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不久前,奧巴馬的大女兒瑪利亞考上了哈佛大學,這個有著全世界最忙父母的孩子,卻享受著最優質的陪伴。奧巴馬曾經說過,自己最驕傲的一件事就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一位好父親”。這些年,無論多麼忙,他都爭取時間陪在女兒身旁,伴她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孩子成長的歲月真的很快很快,也許這一次內心暗暗許下的“下一次再陪孩子”,轉眼間他們就到了不需要你的年齡了,等他(她)長大了,她會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你再想和他多說幾句話都很難。

你還可以陪孩子過幾個兒童節?

你今天在孩子錯失的陪伴和時光,最後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讓你悔恨不已,卻無力挽回。

其實,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他需要的,只是成長這一程的陪伴和鼓勵。

因此,我真心希望為人父母者,能重視每一次陪伴孩子一起度過的節日歲月和日常生活,將用愛包裹著的禮物贈予孩子,讓他們能夠收穫一種絕對的安全感,這些些來自父母的愛,將會是他跌倒時重新站起的勇氣,會是挫折時重新上路的堅持。

所謂教育,就像是陪一個人經歷一場與困難挑戰的旅程,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就是戰友,就是夥伴,為了同一個目標,肩並肩一起努力。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成長的歲月無法重來。

趁孩子還小,這個“六一”,請陪著孩子們一起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