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终于出手了,再也不怕存单变保单,快来看看

作为人们最信任的金融机构,银行近些年却多次出现了销售人员强制推销保险、诱导来存款的老年人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并且发展越来越严重。基于此,中国银行保监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防范银行保险渠道产品销售误导的风险提示》,提醒大家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银行是否具备代销保险资质。一般情况下,我们去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遇见销售人员推销保险的情况,如果我们有购买意愿,那么,在了解该产品之前一定要确认该银行是否具备代销保险资质,销售人员是否是本行人员,以及销售人员的信息是否在银行的专区内进行公示。如果该银行没有保险代销资质,却向消费者推销保险,这种情况下,不要买产品。

银保监会终于出手了,再也不怕存单变保单,快来看看

在银行有代销资质的情况下,要防止销售人员打着存款的名义诱导自己去买一些理财产品,致使存单变成保单。因此,消费者在存完款之后,一定要让自己身边的亲人或者是朋友再次确认一下,自己的是不是保单,如果不是的话,在犹豫期内还是可以退保的;如果是超过了犹豫期才发现,不管是在投诉上,还是在退保上,都会很麻烦。

2、产品及风险确认。通常,销售人员在进行保险销售的时候,除了要向消费者讲述所买产品的属性和特点外,还要通过消费者签字以及风险提示等环节来再次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其中,风险提示这一环节,按照规定来说是需要消费者亲自动手抄写的,但是,一些不合法的销售人员为了防止消费者起疑心,就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自行抄写,这种就形成了销售误导行为。

银保监会终于出手了,再也不怕存单变保单,快来看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销售人员为了利益而过度夸大产品收益、强制搭售,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一定要保持警惕,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情况严重,一定要对其进行举报、投诉,及时保证自己的利益。

3、是否存在追溯行为。不管是保险公司卖保险还是银行卖保险,都会存在一个利益纠纷的问题。因此,根据相关规定,商业保险在面对面进行售卖时,需要有一个追溯行为——双录,就是所谓的录像、录音,既监督了销售人员的行为是否规范,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

银保监会终于出手了,再也不怕存单变保单,快来看看

所以,销售人员在进行产品推销的时候,如果没有双录行为,是不符合规定的,这可以作为消费者投诉销售人员的证据之一。如果消费者确定自己要购买的是理财产品,一定要配合双录行为,不能因为嫌麻烦就不做,谁也说不准以后究竟能不能用得上。

综合来说,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以上这些仅可以预防自己被坑,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多留意,不要太过于相信销售人员的话,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尽量不掉进银行的“坑”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