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祕——玄學(二十)道家功法(柒)胎息

胎息 [tāi xī]

胎息。語見《抱朴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說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口鼻只是呼吸之門戶,丹田為氣之本源,聖人下手之處,收藏真一所居,故曰胎息。”實際上是說通過意念誘導的一種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雲笈七籤》曰:“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氣,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中文名胎息

含義自服內氣,握固守一,是名胎息

緣起道家的胎息功源於仿生龜息氣功

門派道醫

胎息

胎息,是一種心性與命所達到無念無為之表現。

胎:根源,始也;泰定,不動不搖,不憂不懼,不思不想,如嬰孩之處母腹。  

息:安住,止也;神氣歸根而止念,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動,為之胎息也。

真正的胎息,是心住息而返歸本源意喻為胎,是心不動念,無來無去,心定神凝之境。心不動則氣微、動而無感知,故繼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非氣停出入,心息盡定。迷者不識正理,心田未靜,心妄動何達胎息境界。不識先後者,幻化無邊虛境,空持假象,差之千萬裡。經文隱喻,照本宣科則入迷盲。 凡種生物,莫離氣生,命不離於氣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運動者,莫非神氣之靈覺知覺也;神住則氣失覺知也。

胎者元其神,息者住其心,自心性也。修行者達到境界,能住息而不生心念,止念。了斷想入非非,坐忘入得胎息。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住,亦徒然。”念在於息,念頭即住,自得神氣歸根矣。返還本源,摒棄後天慾念,達到無慾、無念,忘記呼吸,但不是不呼吸了。 莊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凡人之息以喉”。踵者,根也。迷霧者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盲加理解。有人認為,至人之息以踵,就以為是用腳後跟呼吸,強加意念去想腳後跟的呼吸方法;有的意念肚臍呼吸、皮膚呼吸,錯誤的認為胎息境界是不用口鼻呼吸。想方設法斷了自然口鼻呼吸,於是開始強行訓練閉氣法,喜求達到最高境界,妄想達到胎息,憋的臉紅眼鼓、眼冒金星、頭眩暈、心發嗔、雜心貪聖;急求閉氣,盲而行之,自害而不知。因此,希望迷霧修煉胎息者能夠醒悟。

概述

胎息即閉息。相傳道家的胎息功源於仿生龜息氣功,到漢代才演變為胎息。《後漢書。王真傳》:“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賢注曰:“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屬道家密宗,是種極緩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稱潛呼吸。由於此功技術性很強,非有師父傳授才能修煉。據說胎息功練成後“謂之大定”,可達到食氣和辟穀的神奇境界。


解秘——玄學(二十)道家功法(柒)胎息許多人把胎息與龜息認為是兩種不同的呼吸,其實龜息功是武當道家修煉內功的一種修為功法,又名“玄武定”、“龜息真定功”,由潛心、潛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組成。

五息直指闡微

在虛子

打坐

入室打坐,先用厚褥。褥下安木饅首抵穀道。雙單搭膝均可。右手安左掌上,放臍下。正身端坐,直起腰脊。耳與肩對,鼻與臍對。唇包舌藏,垂簾正視。心之元神率意之真念,隨二目先注入鼻端。至臍下,至氣穴。任自然,如昏怠,行數息。

凡息

鼻息有四,風、喘、氣、息。息有聲,曰風。息頻促,曰喘。息往來不細,曰氣。息綿綿不斷,曰息。風則散,喘則戾,氣則勞,息則定。四者惟定漸近於調、養,育身形,是為凡息。

觀息

息之用觀者何?為人心易生念,想入非非。此想未了,彼念又來?心神勞瘁,日漸氣耗形衰,身死神離,復入輪迴,可不哀哉。修真者志在脫此,先當止念。念何以止?非觀不能。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住,亦徒然。”是即生死關頭也,法以觀隨念至,念在於息,觀在於思。含隨息之出入,觀隨息之出入。念念依息,息息必觀。觀定不移,念頭即住,久則風、喘、氣三者俱無。自得神氣臺一歸根矣。此為初學煉而後五息可行。五息之法,基於此矣。

數息

數息乃入手工夫耳。人偽物誘已久,心離境而竟未能,即強制亦復散亂。用心念專注於息之法,拴住心念不亂去。由息粗數起,至息細而止。從一息數至百千萬息不亂,則息自細。於中忽起別唸即重數,得至百千萬息不起一念,才得此心離境。漸漸純熟,再行調息工夫。數息雖拙法,最容易最無病;非如高峰強行閉息,致人生病。數息原不及金母觀心,老子觀竅,呂祖行玉清凝神入氣穴,諸秘旨之捷徑也。然數息實宜初學。

調息

調與數不同。數用意數,調無意調。只一念注在息頭,息頭即鼻頭。古人云:“得來只在鼻尖頭。”此即觀止入門第一法,為止念卻魔之要旨,久則息自調。調到功深,漸近踵息。但人於調息,要常綿密,似存似亡。如是心定意靜,神氣歸根。機竅漸露。恍惚之中不識不知,身心靜寂,只覺息念相依,神氣相合,達於口鼻少,動于丹田多。近於踵息,即行踵息,入真道矣。

踵息

常人息以喉,真人息以踵。踵者深至氣穴。氣穴即呼吸處,又曰“四會田”。黃庭雲:“後有密戶前生門,出日入月呼吸存”即此。但常人非不踵,為神不內存,縱其馳外,不覺以為喉耳。真人念常依息,神入氣穴,惟常綿密,存而無間,故得專氣致柔。抱一無離,虛極靜篤,方觀其復。踵者履踐虛竅,呼吸在此規中。學者於目中神光,一意注在息之深處。為入氣穴,心自虛靜,氣自充滿,百日功深,定有效驗。觀心愈靜,凝神愈圓;真息愈定,元氣愈足,此皆由凝神氣穴之效。在踵息之始,氣裡神凝,注於呼吸處,下至氣穴,呼降吸升,謂之運轉周天也。

胎息

踵息行久,意愈純,息愈微;神愈凝,氣愈養。鼻無呼吸,只有微息。臍下往來,前降後升,如嬰兒在胞中。息歸臍,名胎息。神氣大定,自然而然。非比高峰強閉留注,在熊一念內凝,神息相依。世人終日紛擾,神氣疲睏,全仗夜間一睡,始足日用。不然,本來清氣為濁所掩。況貪口腹,屢害生靈。不顧後世冤報償還,且食葷酒,易動淫念,醉後入房,心愛色慾,精洩氣耗,神傷壽促,日近於死,昏不自知。

至若真人,有息無睡,煉比神氣,意一無紛。耳雖聞如未聞,目雖見如無見。正身端坐,意只凝神注呼吸處。息念相依,神氣相合,交於內竅。如雞抱卵,刻不離窩,又似火種常在爐中。真氣日足,元神日旺。雌雄蟠虯,兩不相離。得與虛空同體,自與虛空同壽。定息七七,元陽氣生。定息百日,小藥工圓。定息七日,大藥已成。定息十月,便成胎道。三年乳哺,九載面壁。出神入定,不離溫養。非只漏盡,性具六通。身露雲霞,目似電光。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隱顯奠測。

混元息

前雲胎息,定息工夫。定息既久,六脈俱停。口鼻毫無氣出,惟有虛通天竅,太虛混一,衝盈兩間。只覺圓光包羅天地,久則不知物我,色空言思都絕,語默俱忘。神藏於氣,氣包乎神。一意沖和,包裹渾沌。如火種相續,丹鼎常溫。煉能一刻,一刻周天。煉能一時,一時周天。煉能百日,積成大藥。煉能十月,即成胎道。煉能三年,陽神出入……此皆息之成始成終。天地相交,不離這息。元會運世,不離這息。冬春夏秋,不離這息。旦晝暮夜,不離這息。須知這息,宜數、宜調、宜種、宜定;終至混元,片刻工夫,一年節候。何況時日月與年乎?各具周天,混元之化。欲盜天地之元氣,先定此息。欲得造化之真機,先奪此息。奈人日迷習染,不知數息調息。其於踵息、胎息、混元息之妙,舉世之人更難知也。夫天地一晝夜,一萬三千五百息。人與天地同呼吸。人於凡息不知,何能知真息耶。總之人被陰陽陶鑄,囿於氣數。報以因果,夭壽不一,難逃業報。一旦墮落,是可悲哀。至人畏天報施,不敢妄為微惡。知氣盈神附則生,悟氣耗神離即死。當知一息尚存,性命還能自主。

原息

坐非空坐,數息、調息、踵息、胎息,至混元息。自心為息,息念相依而已。得其秘訣,由二目對視山根,內至臍後,至氣穴。久則念歸一,心空踵息現。此越數息、調息,而直以踵息為始。苟無觀止之秘,即數息以止雜念。調息要無風喘。後天呼吸要任自然,但此屬口鼻,非真呼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