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时讲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接力不断走下去,为中国人民幸福追求而努力。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残疾人事业做更多事情,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定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历史性任务完成好,这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黑龙江省残联党组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瞄准全省8159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根据,结合残联业务工作,全力瞄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将帮助残疾人脱贫作为当前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将“四个意识”落实到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的实际行动中,按照“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的总体目标抓紧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一:

绿野沃土技能培训行动:全省各级残联按照《绿野沃土技能培训行动方案》要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残疾人培训实施方案,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与培训机构签订了培训合作协议。开展了草莓、香瓜、玉米、水稻、养鸡、养猪、养羊等多项种植、养殖技术、庭院经济作物栽培等培训和计算机电子商务、美发美甲等农村就业技能培训。

在培训时间上,多地选择农闲期间,依据培训内容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让具备接受培训条件和能力的建档立卡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掌握1-2项农村实用劳动技能,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创收、增收能力。

2017年,共培训贫困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10758人次,完成任务目标的124.3%,超额完成培训计划。受训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技能培训给予充分肯定,社会反响较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二:

阳光家园托养服务行动:全省各级残联按照《阳光家园托养服务行动方案》要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托养服务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家政服务、物业服务和家庭医生,开展“走村入户、上门服务”,机构托管与工疗、农疗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在开展托养服务中,根据残疾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接受托养服务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辅导、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上门为他们提供日常所需的生活照顾和护理、生活自理训练和健康体检、精神慰籍、心理咨询、打扫家庭卫生、洗衣送餐、上门问医送药等服务。通过实施“阳光家园托养服务行动”,为残疾人摆脱贫困、为残疾人家庭排忧解难,带去了新的希望。

2017年我省在实施《阳光家园托养服务行动》中,为6804名符合条件且有托养需求的贫困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三:

春蕾圆梦儿童康复行动:2017年省残联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春蕾圆梦”儿童康复行动,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康复需求的0-6岁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其中优先救助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和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残疾儿童及重度残疾儿童。为脑瘫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1.32万元/人年(含矫形器产品及康复训练);为孤独症和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费1.2万元/人年;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助听器及康复训练费1.2万元/人年;实施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免费为听力残疾儿童提供人工耳蜗产品,同时提供手术费1.2万元/人年及康复训练费1.4万元/人年。2017年全省各级残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众知晓率,与有关部门共同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残疾儿童筛查,充分发挥基层康复协调员的作用,深入乡镇(街)、村(社区),入户筛查救助对象,选择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作为救助对象。在全省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人工耳蜗手术110例,并全部安置到了康复定点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为250名听力语言残疾儿童提供了助听器救助;为633名孤独症儿童、670名智力残疾儿童、728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训练,共计救助残疾儿童2391人,受到广大残疾儿童家庭的高度赞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四:

助力小康辅具康复扶贫行动:2017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助力小康辅具康复扶贫行动”,为符合条件的城乡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其中优先救助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热和城镇低保、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及重度残疾人。

一年来,省残联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精心规划的要求开展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在项目实施前各级残联通过政府、残联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手机短信和公开栏(墙)告示等详实对项目进行公告,拓宽残疾人对项目的知晓率,为项目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共为36381名残疾人提供了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其中视力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8662人,听力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3082人,肢体残疾人辅具适配服务24637人。同时,委托中国辅助器具中心为我省培训初级辅助技术工程师(肢体方向)培训16人;还组织人员参加假肢、矫形器专项培训班2期、流动服务车培训班2期,中级假肢职业师鉴定考前培训班2期,辅助器具适配技术师培训班2期,通过加专业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了我省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升辅助器具机构服务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五:

运动共享康复体育行动:为促进残疾人健身体育、康复体育、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创新残疾人体育服务模式、服务项目、服务效果,充分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果,引导残疾人健康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广大残疾人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普遍提高。“十三五”期间,按每户500元标准,为全省2940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适宜的康复体育健身器材,发放康复体育器材使用指导资料和康复体育指导员进家庭指导服务。

2017年,对全省28个贫困县进行项目资助,按照每户5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目前,我省已有10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获得项目资助,通过回访调查,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运动共享康复体育”行动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居家式康复健身,为不易出户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面向家庭、面向个人的康复体育服务,将康复体育器材、康复体育方法和康复体育服务送到残疾人家庭中,最终使残疾人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六:

放飞心灵文化助残行动:一年来,省残联对全省28个贫困县,按每户残疾人500元标准,帮助全省800户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文化助残行动。

各贫困县残联依托当地院校、敬老院、爱心志愿者团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就近就便的开展读书、观影、游园、参观展览、观看演出等活动,让受助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到文化生活中。通过开展不同特点的文化服务,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实施放飞心灵文化助残行动,让残疾人更多的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提升了残疾人适应社会生活和改善自身状况的能力,让广大残疾人实现精神生活有寄托,融入社会有尊严。同时,带动各地残疾人文化工作开展,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扩大残疾人家庭的受益面。根据2017年我省动态更新数据显示,我省已填报的936777位残疾人中,经常参加体育文化活动37669人,占总填报人数的4.0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七:

彩虹畅行无障碍改造行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中央彩票公益金对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给予专项支持。2017年6月份省残联制定下发了《彩虹畅行无障碍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规范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内容,健全工作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档案资料管理。充分利用好中央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积极推动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纳入到地方政府惠民行动和民生工程中,借助政府力量放大工作规模,推动工作开展。积极协调住建部门,推动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内容,形成政策合力,使更多残疾人受益。2017年,全省各县(区)残联为240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改善了残疾人家居环境,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质量,受到广大残疾人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八:

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行动:目前,全省6450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和城镇低保、低收入、重度残疾人和家庭完成了对接结对服务,并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了个性化帮扶服务,行动实施以来,全省共有5万余名助残志愿者参与了此次助残扶贫行动,服务人次达到了23万余人次。

各级残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领导小组推进“爱心传递”行动。依托信息数据动态更新调查,摸清和掌握辖区内残疾人的基本信息、服务需求等。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爱心传递”扶贫行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爱心传递”志愿者服务活动。以社区康复站、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所为基地,组织康复员和志愿者向残疾人提供“一助一”、“众助一”或“一助众”的康复训练服务和残疾预防宣传,利用“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项目”资金组织专家讲座,从医疗服务与康复角度,服务贫困重度残疾人。广大助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通过生活照料、看护陪伴、免费义诊、康复讲座、爱心捐赠、心理疏导、励志分享等方式提供志愿服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九:

“e”创业电商行动:2017年9月,省残联下发《“e”创业电商行动实施方案》(黑残联发〔2017〕46号),借助“互联网+”行动,鼓励扶持残疾人利用网络就业创业,通过提供政策保障,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利用网络平台、电商产业实现自主就业、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就业增收。截止目前,全省已扶持294名残疾人实现电商创业,帮助904名残疾人在电商及相关企业就业,培训853名残疾人参与电商活动,同时促进了残疾人个体创业、社区就业和居家就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省残联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之十:

巧女编织助残行动:我省积极开展残疾妇女手工编织,印发《巧女编织助残行动实施方案》,在“十三五”期间(2017-2020年)为3300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残疾妇女提供免费手工编织与制作培训,帮助1650名贫困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全省组织开展全省项目及人才统计工作,共计上报21个手工制品项目和190名手工制品技能人才信息。截止到2017年底累计培训残疾妇女948人,培训后的就业率是57%,有695名残疾妇女通过培训后从事手工编织工作。扶持贫困残疾妇女238人,脱贫人口133人。有17%的贫困残疾妇女通过手工编织实现了增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丨黑龙江省残联多措并举落实残疾人脱贫攻坚“十大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