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将至,该来聊聊「学会和做对」的那些事儿了

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是每一个学子的愿望。然而,事与愿违却是常态。原以为所有会的都能做对,结果出现许多莫名其妙的错误;原以为完全可能做对,结果可能完全做错;原以为在平时得心应手,考试也能易如反掌,结果一到考试就无从下手。遇到这些情况怎不令人遗憾、沮丧、难过、后悔?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会」和「对」的关系

我们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横轴,从左到右为「不会——会」;以知识的运用结果为纵轴,从下到上为「不对——对」,构成一个四象限模型。第一到第四象限依次为「会而能对」、「不会而对」、「不会不对」和「会而不对」。(见图示)

期末将至,该来聊聊「学会和做对」的那些事儿了

会和对关系图

一般来说,我们普遍认为,自己会了的一定能做对,「会而能对」不成问题;同时,对「不会而对」存些侥幸,因为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超水平发挥,当然它另有个难听的名字叫瞎蒙,我们习惯性地避而不谈;至于「不会不对」似乎理所当然,没什么探究必要;而我们对于「会而不对」这种情况则是深恶痛绝,前面所说的几种理想状态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差距,多是此类问题的真实写照。那么,实际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一目了然,简单直接呢?并不尽然。

二、「会」和「对」的内涵

在上面的四象限关系中实际上只描述了笼统的方面。所以,当我们用上述四种关系来解释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时,常常会觉得语焉不详。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来看,我们分别给「会」、「不会」、「对」、「不对」赋上「真、假」两个值,可以得到8个细分概念:「真会」、「假会」、「真不会」、「假不会」、「真对」、「假对」、「真不对」、「假不对」。让我们来看一看每一个概念的基本内涵。(见图示)

期末将至,该来聊聊「学会和做对」的那些事儿了

会和对内涵图

如何判断「真会」与「假会」?一看能否解释清楚,二看能否用得准确。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知识点只有能解释清楚其中的道理,并能随时准确取用才叫「真会」。判断「真不会」和「假不会」,则是先看是否掌握,再看会不会用,前者查验知识是否有缺口,后者查验提取是否有障碍,有缺口就是「真不会」,提取困难就是「假不会」。判断是否「真对」主要看正确程度和正确频次,意即全部对和任何时候都对为「真对」,而部分对和有时候能对则为「假对」。判断是否「真不对」则主要看错误程度和错误频次,全部错和随时出错是「真不对」,而部分出错和有时出错则为「假不对」。

三、「会」和「对」的细分

知道这8个细分概念的内涵是为了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以「会」的四种情况为列,以「对」的四种情况为行,构成一个包含16种关系的矩阵模型,分别用不同符号来进行标示。(见图示)

期末将至,该来聊聊「学会和做对」的那些事儿了

会和对细分概念关系矩阵

打「×」的都是明显荒谬或不合理的情况,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比如对于一个知识点如果「真会」,断然不会出现「假不对」或「真不对」的情况。譬如学会了乘法口诀,就不会出现有时不对、部分不对这种「假不对」的情况,更不会出现随时不对、全部不对这种「真不对」的情况。其它的排除项都是如此,不再赘述。

剔除了9种之后,还剩下7种,这其中「真会真对」是检验我们学习成果的最高标准,用红色星号标示。另有6种情况,分为两类来考虑:

(一)需要多加关注的三种情况,用感叹号标示

1.「假会假对」

仍以乘法口诀为例,背得结结巴巴,模棱两可那叫「假会」,做题目时恰好遇上了能搞对的部分了叫「假对」。类似于撞大运,但会蒙蔽人,所以要警惕。

2.「真不会假对」

纯粹是瞎猫碰上死老鼠,特别偶然、机率极低,但有人偏要冠以直觉、第六感之类的玄虚说法,满足自己不劳而获的心理。

3.「假不会假对」

有时候在提取有障碍、不会娴熟运用的情况下,意外遇上了以前做过会做的题目,结果做对了,因而产生「真会」的误解,埋下了隐患。一旦题型有变就不知道变通。

期末将至,该来聊聊「学会和做对」的那些事儿了

考试网图,侵删

(二)着重要解决的三种情况,用问号来标示

1.「真会假不对」

「真会」的题目却有时不对、有些部分不对,这种情况是典型的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我们常常用粗心或高压状态下技术变形来解释。如果经常出现这种问题,一是平时要养成细心谨慎的习惯,绝不放松任何细节,比如工整写下解题的每个步骤、有意识地作到书写规范不涂不划;二是调整考试心理,把平时作业当考试一样认真对待,而把考试当平时检测一样轻松应对。

2.「假会假不对」

「假会」的题目有时出错、部分出错,出错的频次不高、错误也不明显,会让人掉以轻心,不当一回事,从而误以为自己「真会」,把一些应该及时揪住不放,彻底搞懂的东西轻易地忽略掉。比如学一首古诗,背诵默写都毫无问题,但是对于诗歌每一句的意思并不真正理解,这就是「假会」,遇到机械记忆类的填空默写题都能做对,如果考到理解性记忆题就往往不知所措,这就是「假不对」。所以,一定要诚实细致,彻底纠正学习中的粗放式做法。

3.「假不会真不对」

提取障碍而导致题目经常出错、全部出错的情况特别伤害学生的心灵,明明自己已经把某个知识点掌握得很牢固了,解释起来也头头是道了,可偏偏一到实际运用,就不知从何下手。觉得自己很笨,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其实是方法不对路,学习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没有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这个知识点我学了有什么用?我可以用在哪里?我还可以用在哪里?这种「假不会真不对」的学生刻苦而不见成效,皆因只是在掌握死的知识点,而不会将其活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种情况是导致学生考试遗憾的根本所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查明自己到底是其中哪一种,以作出针对性的改变。

四、关于「会」和「对」的一些结论

说一千道一万,对于学生来说,拿分才是硬道理。如果说把该得的分拿到是攻,那么不该失的分不丢就是守。如果我们不能通过主动进攻来多得分,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全力做好防守,尽量少丢分。给自己好好把把脉,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在这几个方面作些努力:第一,「真不会」的要抓紧搞会;第二,「假不会」的要多加运用;第三,「真会」的要避免犯错。另外,多向考试做题失误率极低的同学请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