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急贪盲慌僵,你缺哪一样?

说实话,急贪盲慌僵,你缺哪一样?

教学比赛(图片来自网络)

以前,我参加过几回教学比赛,比较幸运,获得过一些还算过得去的名次。俗人一个,做不到不以物喜;又是井底之蛙,眼里只看到井口的那一方天。不免洋洋自得,在同事面前说话行事便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对于一些前辈的好意提醒便不太放在心上,心底常以新生力量自居,心想自己比前辈们意识、思想、技术各方面都要领先,我干嘛要唯他们马首是瞻啊?更腹诽他们给我提意见,除了摆前辈的老资格,也不排除有对我羡慕嫉妒恨的可能。

年岁渐长,心性从年轻气盛迈向成熟稳重,角色也从讲课者转向听课者,这些年来,在台上抛头露面的次数渐少,而在台下观摩品评的机会日多。同一件事情,换了一个看待的角度,不在此山中,倒让我更清晰地觉察到许多一直存在的毛病。对自己年少轻狂时妄自揣测前辈的善意,倍感歉疚和羞赧。

由此想来,眼下活跃在教学赛场上的年轻人们,是否也或多或少存在与我相近的毛病呢?我着意观之,确实看出些不足来。索性总结出来,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之心,并无指手画脚好为人师之意。

从我个人经验感受来说,平时上课并不如此,但一逢教学比赛就有些心态不稳,不管如何控制,总不能克服焦急的情绪。从台下看台上,再以己度人,为什么会急?因为迫切想要证明自己,赢得台下评委老师的认同,因而不能把心思完全集中在展示教学思想、诠释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时,总有赶的心理和表现,恨不能全部抛出,一股脑儿的不加拣择,也缺少铺垫,没耐心等待水到渠成,总有些硬塞给人的勉强。

可能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理念、新观点、新事物,对于一切有新意的东西总充满割舍不断的好感,每有发现便急于同他人分享,向他人推荐,又沉不住气去检验、辩识和筛选,加之不乏卖弄的浮躁,所以,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大量地堆砌出来,却又不愿花时间打磨和沉淀,有些毛糙,有些多余。贪多求全,不善取舍,不分主次,不做减法。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拳击台上,试探性的刺拳再多也是无关痛痒,不如一记有力的重拳,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教学想来也是如此。

对形势估计严重不足,有时自信到了盲目的程度。比如对评委的特点把握不准,或者根本不在意,只以自己臆想的标准来代替评委的标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信心认定评委一定对自己情有独钟,于是在台上讲得口沫横飞,自嗨不已,却对台下的评委的即时反应浑然不觉,没有任何适时调整的行为,甚至根本没有作出调整的打算。对教学进度的把握不准,时间感不强,节奏也不分明,常常犯前重后轻,前拖后抢的毛病。有时还仓促上阵,对未知情况预计不足,对于比赛不能做到未雨绸缪,事先的预演只求大略而不讲究精确。

一来事先演练不到位,存在隐患;二来突发状况难以预料;三是处理意外的措施准备不周,所以,一旦过程不像以为的那样稳妥进行,就惊慌失措。有些选手在开场白的时候就出现了卡壳,中途更是常有遗忘,不会救场,却拼命去回想记忆的内容,在紧张的状态下更是出现明显的失语状态,原本他人不易察觉的地方反倒因此突显出来。正常状态下逻辑清晰、表述流畅,一慌之下全部走样,思维不连贯,时断时续;语言不流利,结结巴巴;语序常颠倒,忽前忽后;时不时还要刻意补足某句遗漏,反倒露了怯,在台上手忙脚乱,口不择言。

还有一些选手演练过度,甚至连每一个表情动作都作了精心设计,每一处声调重音节奏都作了特别安排,记忆力也惊人、表演力也很强,不熟悉教学的人看来,简直精彩无比,但从事教学久了的人一看就知道不是在赛课而是在赛演。纵使满面春风、声情并茂,却也给人呆板的印象,因为缺乏真诚。还有些借助炫目的课件,本是辅助,却不敢或离,反成掣肘,呆滞僵化,课堂上没有一丝灵动,不能给人带来任何不期而至的惊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