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若你问,时光是什么颜色的?我会毫不思索的回答,泛着淡淡暗黄的色彩……不知,你心中的那个过往是怎样的?我们天南海北的跑,遇见不少的人、走过不同的街,任由此时变成过往,本来耀眼的光也变成了微凉,我想这不是健忘的错。一程又一城的颜色,却是在抵达那个散发着绿色的古村落时,变幻了模样,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一个因制作瓷碗而富有盛名的村子,又是因为瓷碗而变得落寞下来的村子。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碗窑,单是这名字读起来,似乎都夹杂着丝丝缕缕的陈旧感。碗窑古村落,位于苍南县桥墩镇碗窑村,碗窑,旧称蕉滩碗窑,福建移民迁于此后,改称碗窑。抵达之前,导游的讲解中说,这个古村落依靠着制碗、烧窑富极一时,而又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的碗窑似乎被各种机器代替,慢慢地随着时光便黯淡了下来。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踩着正午的日光,深深浅浅地在石头铺就弯弯绕绕的路上走,上上下下,那窄窄的石阶似乎就在一步一顿之间告诉你,这里的一切陈旧而不易被外界接受,这里自成一派,却又渴望被认知。仰着头,和着耀眼的光,看着那些石头搭救的屋舍,灰瓦层层叠叠的屋檐,还有屋角出晃晃悠悠的灯笼,它们像是在上演着一场自说自话的孤寂。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越是往村子深处走去,顺着缝隙生长出来的花花草草,却忽然让人心里一颤,这里分明是绿色的,不该是潜意识中落寞古村落的样子呀。石墙缝隙中的绿藓,时光的痕迹,亦是这村子最美丽的色彩呀,只有经久不衰的岁月才能留下这些。这不就是恰如村子里那些还在手工制碗的老匠人一般,那一个个手工的碗,粗糙却又无比厚重,像极了他们脸上被岁月留下的褶皱和他们手中熟练的技艺。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在碗窑古村中,清代青花窑址保存较为丰富,主要分布在村周围山脚及下垟一带,烧制产品有碗、盆、盏、杯、瓶等,窑床设施和产品烧制、装饰等颇具瓯窑特色。其烧制作坊等原始设施,如水碓、瓷土漂洗池、沉淀池及窑床等遗址、遗物,尚能较完整地保存。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在村子里乱晃,终于遇见正在制陶的老匠人,在矮小简单的厂房中,简陋、木质的工具,以水碓舂土,车盘以原木板制成,那旋转的木盘还需用手曳引。一边顺着旋转的力道,不一会一个碗便已在他的手中成型,速度很快,一气呵成,毫无破绽。我想这该是就是积年累月积攒而成的功力吧,这制作碗的手艺就跟平日里吃饭一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所以又怎会有错误呢。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窑以砖土拱就,沿坡而立,层层叠叠,共有八九级,又名阶级窑。每件成品从舂土垤出窑,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全凭手工操作。现尚存厂房几十间、碗窑一座。如今,碗窑村中的镇村之宝古龙窑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的王氏建造,用砖土砌就,烧制陶瓷,一直沿袭使用至今,这也是碗窑古村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一条龙窑。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老匠人的碗制作而成,接下来会有妇人在一旁专门绘制花色,她们依旧熟练,简单的花色,再加上涂料的色彩,似乎那碗上都被镀上了一层时光的陈旧感。在古时、在碗窑,男人制碗、女人画花,恰到好处。据说古时,老百姓把日常用的碗分为粗碗和细碗,江西景德镇盛产高档的细碗,而这,浙江温州的碗窑村,则多产粗碗。碗窑村最出名的陶瓷器皿不是粗碗,而是青花瓷。至清乾隆年间,作为陶瓷生产基地,小小的碗窑村落已经成为了江南赫赫有名的乡镇了。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在碗窑古村,除了制碗,最有特色的便是清式山地木构村落建筑群,村子里现存的300多间连亘的吊脚楼、八角楼层层叠叠依山而建,有些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被悬上请“安全通过”的标识,我想,这就是时光留给人的遗憾吧,我们都曾想保留下那些弥足可贵的东西,却又没办法抵挡得住他被更替的命运。愿时光之里的我们,这些可以铅华洗尽,保持初心。

遗落在大山深处的一块璞玉,这里的男人做碗、女人画花

沧桑而古老的古村,点缀在山水风光中浑然天成,愿时光可以守护这座古村的老人。就像淳朴老人重新制的碗一般,一个一个晾晒在简陋的木架上,守护着这座村落。岁月静好,愿碗窑这块深山之中的璞玉,可重归繁华。

【关于作者丨乍暖】

(自媒体作者 · 旅行达人)

一个想要从南走到北、再从东走到西的我、一个想要撒一点野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