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時間:2018年清明時節

地點: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參加人:社會各界人士、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團官兵

主題:公祭活動

內容:緬懷革命烈士,追憶豐功偉績

強軍路上:住著歷史,活著英雄。

“禮兵就位”!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紀念碑前,一場公祭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為國犧牲,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鮮明,碑基四周的主題浮雕將一幕幕血雨腥風鑲嵌進歷史,官兵們環繞駐足,感慨良多。透過漢白玉雕刻的英雄眉眼,看到一種堅毅和不屈,看到了舊日艱難時光中緊握的雙手,看到了革命戰士等待勝利的欣慰微笑。

正如祭文中所說:“一別七十年,不回頭,不後悔……”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致敬英靈:長過英雄的年紀,接過英雄的槍!

烈士墓園西區。這裡松柏林立盡顯高潔,近一千名革命烈士安葬於此。

“田志成,24歲。”

“蒲雲照,21歲。”

“霍煥雲,22歲。”

“劉一峰,29歲。”

“李永安,31歲。”

……

瞻仰的隊伍有序進入墓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墓碑上發芽,官兵們無不為之動容。血戰臨汾、野戰晉中、決戰太原……兮何年,他們也是醉裡挑燈看劍的戎馬少年壯志揚;兮何年,他們身邊或許也有佳人相伴望斷天涯不回頭。如今,一腔熱血盡灑魂歸路,留給後人的是血雨腥風背後那段火辣辣的忠誠。

烈士放心!我們擔當重任的肩膀已日益寬厚,警惕的雙眼壓進日夜醒著的槍膛。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革命聖地:傳承紅色基因如何“首戰必勝”!

“黑夜該有篝火,或者有人舉著火把走在最前面,代替星辰。”紀念碑左右兩側,白求恩和柯棣華兩位大夫的墓區紀念園東西相對,兩位共產國際友人在戰鬥前線,為新中國解放戰爭作出的巨大醫學貢獻值得後人敬佩。通過銅像瞻仰區,官兵們進入華北革命戰爭紀念館參觀。據瞭解,該團結合今年主題教育,為官兵開展了一系列紅色基因“繼續教育”,依託下轄駐地西柏坡,發揮“酵母作用”,每年進行“英雄種子”培塑,開展“我站立的地方叫戰位”專題教育,讓官兵將忠誠血脈層層貫穿,從“口頭”到“筆尖”,從“筆尖”到“心坎”。走出會議室模式,讓英雄花實實在在開放在連隊小馬紮上。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從一艘紅船上的小簇力量迅速集結,到如今三軍列陣鐵甲生輝;從小米步槍的星星之火到戰鬥力底色上的其力斷金。如何打磨尖刀上的“刀尖”,官兵們正摩拳擦掌,重新思考“若首戰用我,我怎樣必勝!”

作者 | 孫天依、李照譽

圖片 | 張皓、黃鑫

紀·奠 | 傳承紅色基因,接過英雄的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