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

母亲节到了,想写一点关于姆妈的故事。

母爱如山,姆妈为我操劳的事体如此之多,到底写什么呢?既然在故乡的尔雅群里,那就回忆我小辰光在吴江时和姆妈经历的点滴琐事吧,因为这些细微事情中浸润了满满慈母心。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那时家里兄妹仨正处于上学堂的阶段,精力充沛停不下来,父母的工作亦很忙,所以印象中单独和姆妈的母子互动的情形并不多。唯有一桩事体我一直忘不了,就是在帮姆妈绕绒线球时,母子两人一边绕绒线,一边娓娓而谈,回想起来真是一幅母慈子孝的画面。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说起绕绒线球,现在的年轻人大概没有什么印象了,因为商品经济发达了,市面上各式成衣令人目不暇接,要穿绒线衫就买现成的毛衣。而当年物资匮乏,布料须凭票定量供应。结绒线衫是较为普遍的补充布料不足的手段。

我记得小辰光几乎都是买了绒线自己结成衣衫,好像没有见过有现成的绒线衫售卖,不知上海的商店里是否有。绒线似乎称斤两卖的,出售时系成一挂一挂的。 为了避免结绒线时乱成死结,并且便于放在包里,事先须将绒线绕成球。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除了新买的绒线,其实限于经济条件及物资紧张,大部分绒线都是从穿得龌龊、或者不再合身的旧绒线衫上拆下来的。拆下的绒线要清洗,而且清洗过程蛮麻烦的。汰绒线时不能用普通的碱性肥皂,否则会破坏绒线中羊毛的质地,从而使绒线失去弹性。记得姆妈在汰绒线时专门用一种上海出产的一种中性肥皂,那种肥皂看起来无色像石蜡般呈半透明状。伊用调羹先将肥皂刮成刨花状的一片片,再烧热水浇上后化成肥皂水,然后把旧绒线浸泡清洗。

汰过的绒线还要在清水里一遍遍地漂洗,尽可能将残余的肥皂漂洗干净。记得一次我跟妹妹一道从辉德湾的屋里拎着绒线到南门种子站前的市河里去漂洗,结果失手将一挂绒线掉落河里,想去捞起时她还滑到河里差点溺水。也不知当时哪里来的力气,我一把抓住她拉上岸阶。后来还是种子站的人好心,用长竹竿将沉入河底的绒线捞起。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有时候为了变换花样,甚至还可以自己将绒线重新染色。那时可以买一包包的染料,溶于热水里,再把绒线浸泡其中染色,浸染时还须用筷子不断翻动绒线,以便染色均匀。不过自己染色只能从浅色的染成深色。

漂洗干净或染色后的绒线经晾晒后就可以绕成线球,再结成衣衫。绕绒线球这种活一般由两人配合完成,通常是我以双手撑开一挂绒线,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以虎口卡住绒线,以防滑脱;姆妈则由其中抽出线头,再捏住线头开始绕线球。为了顺利抽线,我双手撑开绒线的同时还左右做8字型摇摆。就这样双手上的绒线一圈一圈地抽去,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也一圈圈地变大。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绕绒线往往是在吃过夜饭,做完作业后进行,这时也是姆妈和我们这些子女间最亲密的交流谈心时间。因为这件生活须两人默契配合,所以谈话内容也比较轻松。姆妈会讲起伊小辰光的有趣事体,也会讲我幼儿期有记忆前种种尴尬又好笑的事体。我大胆起来,也会问一些平时根本不敢提的话题,比如姆妈在怀着我时的感受,当她告诉我,当年我在她肚皮里不时伸拳蹬腿情形,我是满脑门的惊叹号,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晓得娘肚皮里的小囝会“动手动脚”。

就这样,一挂挂的绒线绕成了一个个的线球,又在姆妈的棒针下,一圈圈地延伸,最后变成了身上一件件的绒线衫。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如今这么多年了,身上的绒线衫都是商场里买回的成衣,最多龌龊了清洗一番,要是缩水了,松垮不合身了,或者有破洞了,就随手丢弃。最多不过就是清洗烘干后捐到街头的衣物回收箱里,再也不会想到拆开后重新编结成新衣衫。但我的衣物箱里还是留着一件姆妈当年给我编结的绒线衫,尽管再也不合身了,它却是来自慈母的手中线,被游子好多年穿为身上衣,让我如何舍得呢。

注:文中配图系网摘

苏州忆旧:姆妈手上的绒线球丨尔雅斋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