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文:春遊東山丨爾雅齋

蘇州人文:春遊東山丨爾雅齋

春遊東山

煙波送翠莫釐峰,

難忘雨花溪澗淙。

陸巷古村思俊彥,

堂前吐蕊待春濃。

(即興吟詩一首)

蘇州人文:春遊東山丨爾雅齋

年前,眾友人相約去東山攀爬蘇州第三高峰“莫釐”,今日恰逢元宵佳節,諸人都空,得以成行。

東山,全名蘇州洞庭東山,又稱東洞庭山,原系太湖中小島,元、明後始與陸地相連成半島,歷史悠久,文化氛圍濃郁。莫釐峰,乃東洞庭山主峰,相傳伍子胥在此迎接母親,故舊稱“胥母山”。它海拔292.4米,與西洞庭山縹緲峰隔湖相峙。我等眾人皆知蘇州第一高山穹窿的盛名,卻不曉莫釐的山趣,探究興致頓起。一行十一人,清早自松陵出發,到東山,駕車停于山麓,翻山越嶺,踏著春色徒步前行。

乾隆五十年(1785),太湖廳司李程思樂曾記太湖名勝雲“東山八景”:莫釐遠眺、西塢閒行、蓼溪桑市、葑山荷坊、秋街玩月、翠峰登高、長崎探梅、太湖歸帆。現今,東山名勝景點發展為九大風景區,一日遊的我們只來得及在莫釐峰和陸巷兩景區閒逛。話說莫釐峰支脈綿延起伏,芙蓉峰、箬帽峰、碧螺峰、蝦綴嶺、荷盤頂、玉筍峰等,峰峰旖旎;法海塢、翠峰塢、西塢等,塢塢青翠;翠峰寺、古雪禪院、法海寺、紫金庵等,間間肅穆。

拾階而上,在土嚮導的指引下,得益頗多,野趣及名勝盡收眼底。叢林之中,禪院古宅座落其間,名人逸士印痕點綴,明清遺蹟比比皆是。

碎石壘就的山徑,是虔誠的山民一路參拜神靈,一路運石築成的,日積月累,從東山腳下逶迤鋪至山巔的梵宮慈雲庵。山徑兩旁果樹、花樹遍栽,最多的是枇杷樹。世人盛讚的優質白沙枇杷,唯東山有之,甜潤生津,享有“金銀蜜罐”之稱。林間,桔樹下的墜地果子無人拾。山民笑言:枇杷高價二十,供不應求;桔子賤賣一元,仍沒人要。鑽入山林嬉戲,去年秋落的松果在腳下咯吱,撿起寂寞的它,拋向遠方,林深不知處,我們的欣然到訪歡娛了靜謐山野。

蘇州人文:春遊東山丨爾雅齋

早春遊山隊伍,男女老少自由組合,年少至六歲稚童,年長至六十老者。稚童輕鬆雀躍,老者步履穩健,倒是那中年者氣喘吁吁,未到主峰,已體力不支。攀爬一小時餘,在半山腰的遠雲亭少許歇息,商議了下,不再繼續攀高。遂轉往雨花臺,瞻仰了雨花禪院,在雨花勝境中流連忘返,觀景草坪、洞庭軒古宅、唐宋詩廊、明代雙泉、八駿奔馳、宋橋明磯、印心石屋、榮陽探幽、環清勝蹟、雨花禪寺 、醉墨樓等十餘景,美不勝收。途經碧螺小築旁的環清橋,聽山澗流水淙淙,尋清澈見底處的葉影,時空彷彿凝固,唯有涓流脈動。沿著青磚曲徑向前,東山官莊葛家渡古遺址處有座南宋時期初建的盛河橋,橋堍一塊明磯豎立,此雄黃磯為明代大學士王鏊所書,“宋橋明磯”已成此地聞名景緻。遊玩了木坊樂園,成人的臉上也一個個綻放童真的笑靨。我們又欣賞了古石雕園,近八百年樹齡的古榆周圍有兩獅、三羊、八年、十駿等石獸,古樸的造型栩栩如生,氣勢恢宏,展現了宋、元、明、清數代石匠的精美雕藝。

品讀完唐宋詩廊壁上一首首名家的遊東山之作,時間已中午,飢腸轆轆。下山,我們來到東山小鎮上的一家麵館“雨花樓”。同行友人龍年歲末喜添外孫女,這頓乃是補請的小龍女慶生壽麵,眾人皆捧一大碗香氣四溢的三澆面,大快朵頤。

午後,驅車去陸巷古村,拜訪了南宋丞相葉夢得的故居“寶儉堂”(亦叫夢園)。借熟人情面,夢園主人陸惠霞女士(吳江人)派手下熱情接待了我們。池塘水榭邊,香茗清洌,琴音悠揚,春風拂面,心神搖曳。牌迷們石桌上擺開紅五陣,廝殺歡暢。另幾個攝影迷端著相機,一頭扎進古巷中。

蘇州人文:春遊東山丨爾雅齋

陸巷建於南宋,因村有六巷而得名,是明宰相王鏊的故里。王鏊,字濟之,晚號震澤先生,就是上文提到的雄黃磯的書者。他文采斐然,鄉試、會試皆第一,殿試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間官至少傅、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後歸居蘇州,致力於地方文獻著述,纂有《姑蘇志》、《震澤編》等。我們觀賞了解元、會元、探花三座明代牌樓,也兜轉了號稱“江南明清建築博物館”的古村裡的所有明代街弄及三十多幢明清建築。在迷宮般的街巷中穿行、舉拍,用第三隻眼搜索著古村的一草一木。離開了嚮導,大夥兒幾乎迷路,徘徊幾條夾弄中,終於找到折回去的路口,重返寶儉堂集合。

夕陽西下,一日美景腦海疊影紛呈,遂吟詩一首,提筆錄下東山之印記,感嘆吳文化之精邃深遠,仰慕吳地域之人傑地靈。這真是,一木一石一水澗,盡顯山水風韻;一徑一亭一撮角,滲透人文古意。春遊東山,找一個再攀莫釐的理由,我會再來。

蘇州人文:春遊東山丨爾雅齋

友情提示: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