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文:清介自守、救济弘猷的松陵进士费兰墀丨尔雅斋

苏州人文:清介自守、救济弘猷的松陵进士费兰墀丨尔雅斋

苏州人文:清介自守、救济弘猷的松陵进士费兰墀

封建时代,地方上考中进士的多寡反映了当地的文化水准,凡中进士的均授官重用,并被志书记录在册。在吴江这片水绿灵秀的土地上,曾经孕育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优秀人物。321名进士名录中,有位行谊乡里、为民造福的松陵进士费兰墀,用其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在历史长廊中留下深深足迹,广为乡民赞誉,名列乡贤祠,获后人敬仰。

费兰墀(1769-1825),字心谷,一字秀生,吴江松陵人,费振勋之子,家学深远。吴江费氏一脉可追溯到后蜀费黄裳,其第十世孙费士寅(1160—1230)由成都始迁吴江,为南宋嘉泰时(1201—1204)参知政事(副宰相),开禧(1205—1207)中,因不肯依附权贵韩侂胄,不再为官,看中江南水乡,定居吴江垂虹桥堍,人称吴江“东城费氏”。后代子孙纂家谱,称费士寅为吴江支始祖。自费士寅起的第二十代孙费延厘卜居苏城,费延厘之子费树蔚买宅于桃花坞,遂称桃花坞费家。他们和吴江费璞庵、费孝通父子是同族,费璞庵是费世寅第廿二代孙,同里费氏族长费树蔚逝世后,费璞庵接任族长。费士寅以后十余代,未有成进士、作显宦的,至第十六世费洪学、十七世费振勋、十八世费兰墀,在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分别中进士,官中书舍人、广西学政、翰林院编修,科名连绵,为吴江望族。

公元1802年(清嘉庆七年),进士费兰墀因谙习掌故、才华横溢,皇帝在殿试中钦点第一名,授予编修一职,专事编纂前朝国史。后因牵挂吴江的老父母健康,任职一年就退隐南归,尽孝双亲膝前,二十载如一日。

费兰墀是位淡泊名利、远离官场荣禄的学者型人物,也是位勇于为民请命、心系民瘼的忠胆义士。他尽孝之余,关注教学,时常去常熟虞山书院讲诗文,授理论,悉心培育青年学子,著有《莲庵文抄》等佳作。他虽退职在家,却不忘国事,体恤民情,关乎桑梓庶民之疾苦,奔走呼吁,献计献策,组织救援。

公元1823年(清道光三年),江浙地区发生特大洪水,吴江深陷,饥荒一片,灾民困顿。费兰墀直言上书御史程邦宪(吴江人),陈述家乡水情,揭露吏胥在赈灾中的舞弊营私行为,竭力主张奖励地方士绅捐米赈灾,并提出捐银千两者可给予九品以外的职衔。他亲力亲为,主动监督本地赈灾银两的自行发放,不经上级官吏之手,避免了因层层官吏克扣而导致的数额短缺。当年,吴江、震泽两县乡绅未经官府的直接捐款高达十万,这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费兰墀急智为民、刚正倡廉的一面。

洪灾这年,由于水位远远高出太湖堤坝几尺,淹死了不少人,棺木随水漂流。费兰墀组织人力捞棺16000余具,腾出他家的私田做义冢,还有不够的,另购山地安葬于苏州郊外。他指挥地方志士,在横扇崇吴教寺、八坼永福教寺、平望莺脰湖平波台等地按计划给老弱病残发米救济。同期,他倡导在县城设立仁善公局,同里镇设立仁仁堂,大力宣扬扶贫救困的济世精神,积极为地方做善事。

久居吴江的费兰墀热爱乡土,时时关心地方上的动态,乐善好施,救济弘猷,鞠躬尽瘁。他曾联络与他同年中进士的苏州知府邱南屏,仗言直书吴江、震泽乃至苏州的漕务弊端,指出苏州一带赋税过重的看法,分析本地一亩田所缴赋税(一斗八九升)为西北各省十倍数的不合理性,请求奏明朝廷减额。后来真的减去三分之二赋税,虽然时隔50年才实施,但充分体现了费兰墀的卓识远虑及爱民之心。附书信原文:“ 大吏仰蒙圣主简任,值此重灾,自无不悉心讲求荒政。……今吴中吏治,稍稍整饬,求其如循吏之为,尤未可信,其何以拯民于饥溺而赐之更生也?近年各省州县自查报被灾分数以至平粜赈恤,一一奉行无阙,然非州县真能尽心核实,则此数着皆无益于灾民。州县固不敢讳灾,或有稍存粉饰,未尝亲身周历灾区,内委之幕友,外假手吏胥,则分数容有不实,而赈粜皆足以致弊。故曰:救荒以州县为重,州县得人最难。救荒之要,在于尽心力以求实惠之及民,而不惟其文具也!”

松陵进士费兰墀摈弃名利、尽孝乐善的高尚情操,克己复礼、撰著授学的名儒风范,行谊乡里、救济弘猷的卓越贡献,令后人悟觉“清介自守”不仅是对待物质追求上的一种正确态度,更是对为官者“正己”的严格约束,也是对为民者“正心”的品德要求。“清介自守”,让我们从前人的事迹中体味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救济弘猷的远大志向,在平凡的社会角色中找到自我的前行方向。

苏州人文:清介自守、救济弘猷的松陵进士费兰墀丨尔雅斋

友情提示: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