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蘆墟陸宅:位於泰豐路,文保單位,2015年啟動修繕工程)


一個鎮、一條街、一座橋、一處庭院,往往都見證了一方水土的滄桑和輝煌。而距離蘇州市吳江城區24.5千米的蘆墟在近期短短几年中經歷了多次並鎮更名,一會兒合併黎裡變為汾湖開發區的汾湖鎮,一會兒又掉頭被黎裡合併變為蘆墟社區。某些官媒只顧大力宣傳黎裡的古鎮概念,竟把蘆墟的千年名望給淡化成一個小小的街區歷史。本期推薦“爾雅群”文友鄭一冰先生的地方新篇《到蘆墟 尋古探幽》,為古鎮蘆墟正名,莫讓人為折騰吞沒了古樸寧靜的一鎮人文。

編語:雲巛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新修繕的陸宅一隅)

到蘆墟 尋古探幽

蘆墟古街區,經兩期工程的修繕,已初見效果。一條清澈寬展的市河,古時留下的石駁岸齊齊載載,河埠列布,香樟大樹綠蔭交於河上。市河兩岸的古街、跨街樓,黛瓦粉牆、花窗臨波。街面新修成,石板整齊,石欄依岸。聞著樟樹清香,踏著石板長街,在跨街樓下小憩,在石河埠上佇望。讓身心融進停留的時光,讓古意平息躁動的浮華。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新修繕好的古街面)

一、尋名人遺蹟

到蘆墟,尋找名人的遺蹟,是一樁雅事。驅車的驢友,經318國道和吳江大道,都能看到“蘆墟古鎮”引導標誌。過蘆墟太浦河大橋,右拐西行,到“分湖公園”門口,有停車場,停車後,向東走北袁家浜路,進入古鎮。

第一處,可尋找袁了凡曾祖的墓遺蹟,到北袁家浜8號,一直往裡走,原燈泡廠裡面的一片場院,可見一座舊小平屋,那可是袁家後代篤守墓廬尚存的一處遺存。這裡就是蘆墟袁家始祖袁菊泉安身的地方,叫“菊泉公 園”,袁家浜,就由此得名,分南北袁家浜,兩條小河東西向圍繞著。這裡可追念袁了凡一族世居蘆墟的情思。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蘆墟老街 觀音橋)

向東出袁家浜,即到老街,可登上“觀音橋”,這是一處文保單位,重修於乾隆三十五年,2016又重修,又名泰生橋。可觀賞拱橋下,石拱上的雕花和文字,是建橋捐款人的記錄。別忘了登上橋,向北遠眺,是北柵漾。這北柵漾原是南北交通要處,舊時浙江嘉善去蘇州的船,經蘆墟市河、北柵漾,進窯港、三白蕩去同裡、蘇州。也是一處昔日繁華之地,原周邊茶館就有八家,著名的鳳翔春茶樓就在北柵漾岸。北岸有袁了凡第十六代後裔居住的跨街樓,保存基本完好。

走下觀音橋幾步,東北街上有條“豎頭齋匾”弄,是清代乾隆年間,湖南巡撫陸燿的宅居之處,雖已看不出這位著名清官所居宅屋的痕跡,說不定走過一位老人,會跟你說起前幾年這裡出土了一件陸燿家的門當,也許還會給你指著當年乾隆皇帝所賜的“龍章寵賜”這塊豎著寫的牌匾掛的地方。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靈芬館舊址 臘梅)

沿著古街往南走,過新橋到南袁家浜,有條袁家弄,一座老宅,是“靈芬館”舊址,清代乾嘉年間著名大詞人郭頻伽居住的地方。郭頻伽詞學、文章的成就了得,連當時做浙江巡撫的阮元也前來拜訪,寫下“四圍春水一蘆墟”的詩句。郭頻伽還是書法家、畫家。他的山谷體書法常在拍賣會拍出高價。郭頻伽後遷居嘉善,老屋賣與夏家。夏家出了夏應祥,是南社早期社員,一位飽學詩書耆老。夏應祥兒子夏崇本,抗戰飛虎隊飛行員,與日寇飛機作戰驕勇異常,為國捐軀,現眠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解放後,夏家將屋賣與張家,張家老先生張康凡,南京審計學院前身江蘇銀行學校創辦人之一,也有豐富的故事。你尋幽到此,若遇上現居住著張家後人,會領你看一叢老臘梅,是郭頻伽親手種植,已有兩百多年。在老屋、臘梅前留個影,該沾些文氣在身。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沈穎若之二加堂)

“靈芬館”西,隔一條弄堂,有一處抗戰時期被燒燬的老屋遺蹟,石庫門還在,這是著名南社社員沈昌直教書的宅屋“二加堂”,與哥沈昌眉稱長次兩公。柳亞子有“次公狷介長公狂”之贊。

“靈芬館”對岸,有座帶廊棚的老宅,為“留雲館”,是國畫家凌立如宅居,凌立如先生解放前是中央美院高才生,張書旗得意高足,曾聘為顏文樑的“蘇州美專”國畫教授,是解放後蘇州成名國畫家之一,其作品現被藏家看好,價格一路上升。“留雲館”前身是“話雨樓”,郭頻伽好友徐江庵所居宅,徐江庵是畫家,也是詩人,有雪夜挾畫過平橋,與頻伽對酒論詩的雅事。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陳家牆門 窗格)

二、尋找大牆門

蘆墟古鎮,歷史悠久,不乏名門望族。蘆墟老街,跨街樓相鄰,大牆門相望。大牆門裡,走出一位位賢達仁人,跨街樓下,傳播一個個動人故事。蘆墟大牆門,有“陸柳沈黃唐,陳費許顧王”十大姓,稱“三虎七牛”。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唐家牆門 門樓)

陸為“綏壽堂”陸映澄陸家;柳為柳公望、柳泗臣柳家;沈為“三鳳堂”沈龍笙、沈鳳笙沈家;黃為“善寶堂”黃荷庭和黃玉書黃家;唐為“寧儉堂”唐九如唐家;陳為“吟琴讀畫樓”陳夢琴和陳家牌樓老七房陳家;費為“蘭玉堂”費蘭生費家;許為“夢鷗閣”許竹溪、許孝山許家;顧為畫家顧坎顧家;王為“懷德堂”王仲瑄和王蔭喬王家。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新修陸宅)

陸家陸宅,位於泰豐路,文保單位,2015年啟動修繕工程,已近完工。仿拙政園山十六鴛鴦廳的建築風格,雕樑花窗,庭院榴桂,池塘假山,幽廳樓閣,迴廊水榭,是一處遊覽江南古宅的勝地。陸家為吳中大藏家,出詩人,篆刻家,畫家。覓一本陸家主人的《分湖百詠》,領略一門風雅。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蘆墟沈家 三鳳堂)

“三鳳堂”位於老街東南街128號,可注意門前淌水河埠上大塊的金山石,彰顯著門第身份。第二進磚雕門樓,鯉魚跳龍門的大幅磚雕,匠心可鑑。看了這幢老宅,有心人可從網上購幾本沈鳳笙、沈立人的著作,讀後就知道這家主人厲害啦。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沈氏跨街樓下)

“寧儉堂”在西柵,有六進,是古鎮內保存最為完整的老宅。主人唐九如是南社社員,柳亞子摯友。唐九如任職國民政府,曾籌資出版《午夢堂全集》。今日,唐家後人,出資修繕老宅的最後兩進。按原貌修復,精細的花欄雕窗,歎為觀止。可一探後院的百年黃楊樹,虯曲高拔的乾枝,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吟琴讀畫樓 陳夢琴老宅)

“吟琴讀畫樓”陳夢琴老宅,在東南街和南柵港路口,尚存一小樓和一磚雕門樓,門楣“積德勝金”,彰顯一代名醫的仁德才華。而陳家牌樓,“老七房”陳家,在人民橋北往西幾步,前年基本修繕的一進老屋,為明末建築,為古鎮尚存年紀最早的老宅,碩大的石礎,黑皮灰漆楠木廊柱,都為罕見之物。一幅刻在廳堂大門上對聯,氣韻非凡。零距離接觸,有穿越到明代末年之感。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吟琴讀畫樓 磚雕門楣)

“懷德堂”在西柵中段,王家建造成此宅在1927年,從動議到落成,用了三年。第三進磚雕門樓,鑲嵌了一副木雕 “長板坡單騎救主”,高浮雕精美圖案,為多本江南建築專著所錄用。最後一進樓上,曾經是地下共青團印刷進步報刊的地方。其主人的故事,值得尋訪。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懷德堂門樓木雕)

“沈氏跨街樓”,兄弟秀才,共入南社;“蘭玉堂”五代名醫懸壺濟世;柳家牆門積德善事;“杭氏跨街樓”女中雙傑……。你慢慢在老街尋訪,每一條弄堂,每一座牆門,裡面都充滿了故事,讓你留連忘返。

另有一批古蹟,別忘踏訪。建於唐代景龍二年的泗洲寺,是蘆墟最早的建築;古鎮上的三橋,“泗通橋——太平橋——永福橋”,現稱為“向陽橋——人民橋——勝利橋”。南柵的城隍廟古戲臺;蘆墟最南端的“登雲橋”;“利字窯”古窯址群等都是值得探訪。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蘆墟 利明糕團店 生煎鍋貼)

三、尋食美味

在老街走了久,肚子是否有意見,沒問題,美味就在你身邊。

蘆墟人講究吃,是七大鎮上出名的。單一碗餛飩,就吃出好多花樣。多肉餛飩,分落湯、伴幹,蒸吃、油煎。就這伴幹餛飩,還要加交頭,大塊爆魚,講究的是鮮魚氽後浸原汁,與餛飩中的野菜肉餡同吃,箇中滋味何處能得。老街上餛飩店有好幾家,“姐妹”、“大塊頭”、“阿四”餛飩店,別看這名取得土,那餛飩、面是讓你吃了一次還想來的味道。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蘆墟餛飩)

蘆墟的糕點是上得貢品的級別。老街上的“生祿齋”,在乾隆年間,所做月餅是送京城給皇帝老兒嘗的。蘆墟糕點:月餅、麻餅、酥糖、橘紅糕、百貨糕、酒釀餅、麥芽塌餅、松子燥片等有幾十種,都是令人直咽口水的食品。你尋找那小店、小攤,還能買到。就春天這段時候,你到蘆墟,帶些麥芽塌餅、焐熟藕、青糰子、菜花幹餅、酒釀餅等美食回家,肯定被家人大大讚許。

蘆墟人吃菜很挑,講究的是食材的新鮮,就一鍋“龍鳳麵筋湯”,雞一定是放養的土雞,黃鱔要淨水養了幾天的野黃鱔,麵筋要自己和麵汰的,肉餡是“草包豬”,肥瘦相間,用千刀剁成,這一鍋龍鳳湯,是蘆墟人待客必備。你若與蘆墟人結為親朋,就有這口福。蘆墟人吃魚蝦,一定要附近大湖大蕩裡捉出來的:分湖、三白蕩、元蕩、雪落漾……,養得魚肥蝦壯。你尋得“快樂”、“漁民灣”、“米老鼠”、“張口”等飯店,就能吃到蘆墟附近湖蕩裡出來的湖鮮。這些小飯店可要費點精神找喔。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特色美食:拌幹餛飩)

游完古鎮蘆墟,到“分湖公園”,別忘了進公園轉一圈,看看分湖,遙想“分湖八景”,胥灘古渡、點將臺,還能看到。分湖是蘆墟的母親湖,站在分湖公園“攬勝亭”,是看分湖最佳處。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唐家牆門 古黃楊)

有一位立志調查中國人當今生活實況的獨立撰稿人——“才村老李”,走過了許多歷史名鎮,在蘆墟住了十天,得出結論:蘆墟是江南唯一原生態的古鎮。這原生態有三個標準,原住居民,原古老建築群,原生活狀態。綜觀已開發的古鎮,全不符這標準了。唯有蘆墟,沒有開發旅遊,沒有商業化。居民們還悠閒地在老街上生活著。

你若有尋古探幽的心思,來蘆墟吧。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杭氏跨街樓正面)

文中配圖由作者鄭一冰提供

蘇州人文:到蘆墟 尋古探幽丨爾雅齋

友情提示: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