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憶舊:應桂金老師印象丨爾雅齋

本期推薦“爾雅群”文友蟀歌先生的《應桂金老師印象》。文章言簡意賅,作者回憶了五十年前的那些校園印象,娓娓道來,對一位穿大襟布衫的女先生“應桂金老師”充滿敬意。而且,劇透下,作者長大後也成為一名令人尊敬的老師。

編語:雲巛

蘇州憶舊:應桂金老師印象丨爾雅齋

(後排右一穿大襟布衫的銀髮老人就是應桂金老師)

蘇州憶舊:應桂金老師印象

我進附小時,語文、數學是班主任徐秀娟老師包班的,體育是汪樹春老師,音樂是洪老師,圖畫也是徐老師教的。

那時的老師衣著差異不大,男老師中最多因為穿“小白鞋”(白田徑鞋)可以區分出體育老師來,女老師則一色知識女性打扮,最多是對襟的中式襖,例如年紀稍大些的副校長金秀英和教導主任宋老師。但那時在學校常看見個穿大襟衣服的“好婆”,起先還以為是誰家奶奶還是外婆,卻不料見她拎著小黑板進了教室。從老大哥們那裡一打聽,原來是圖畫課的應老師,而且不上低年級的。

喲,圖畫原來和體育、音樂一樣專門有老師上的?從此我們就多留一點心了。有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常常拎一塊大黑板,黑板上用圖畫釘按著紙,啥都看不見,後來其他年級的大哥哥告訴我們,這是圖畫老師。從辦公室的值日老師表上看到,她叫應桂金。

應老師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她的神情打扮,她當時50多歲了,個子不高,灰白的頭髮梳得很整齊,用發叉夾著,總是笑眯眯地看著人(待人也真的非常和氣);她身上一直都穿中式衣裳,很是素淡,只有天涼了才穿開司米毛衫,大襟衣服的腋下,永遠塞著一塊手帕,真一個“清爽”。

應老師給我的第二個印象是她的說話,到了4年級,應老師上我們課了。雖然已經革命了幾個年頭,一來老太太沒有受到什麼衝擊,二來學校仍然開著美術課,也許是年級高了點,不再畫蘋果、梨子和蘿蔔了。第一課是畫天安門城樓,她要我們先淡淡地畫個框架,從下往上一層層地畫。“先要稍許淡一點”,這是我印象最深的話,並不是在意它的意思,也不是因為它有點三官七白(偶杜撰的),而是詫異應老師的發音——“掃胥” [saosv],那話裡的韻味,覺得很特別,現在看來是純正的老松陵話(因為我們院子裡只有一個老松陵、一個平望人,我們這些小屁孩生於斯、長於斯,算有點“地道”的了)。

應老師給我的第三個印象是她的儀態,平時我們常看到她和人打招呼、說話,總是笑容可掬,並且微微一彎腰。69年劃學區就學,我到城裡的中心小學(當時叫工農五七小學),在松陵廣場上玩的多了(以前的活動範圍主要是東門和公園),居然發現了應老師的具體住址,看她掏鑰匙、開門的一舉一動和她“回頭”人家的一顰一笑,配上她的年齡、身份,那是多麼的“得體”啊(盡在不言中了)。

蘇州憶舊:應桂金老師印象丨爾雅齋

(中間銀髮長者為應桂金老師)

應老師和姐姐倆居老宅(三角井邊、新馬路口),均終身未嫁,後過繼一女孩,是我附小同班。

應老師過世多年,但我常會想起她。

注:老照片由作者蟀歌提供。

蘇州憶舊:應桂金老師印象丨爾雅齋

友情提示:

您的每一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