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在中国,无论是做企业,还是日常生活,总会面临着诸多的潜规则,很多潜规则都是我们心知肚明,心照不宣的,仿佛这些事情只能潜在暗处说,明说却是难以启齿。

5月24日,西安“融创天朗南长安街壹号”项目的一位销售,作死的误将关系户名单发到客户群里,结果被截屏保留。

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每位关系户都有详细的关系明细,大部分也已经锁定了房号。融创马上把该项目所有的客户群都解散,以防类似事情再发生。

网上流出的截图显示,名单涉及来自13个单位的40位公职人员,基本上是房地产相关的单位——建设局、房管局、国土局、规划局、城管局、质监站、供电局、土地统征办。

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开发商的高管也没有闲着,融创沈阳总经理、天朗副总裁和项目总,都在向亲戚朋友们积极推销自家的房子。

5月25日早上,融创天朗南长安街壹号摇号现场,项目负责人刘琦接受了西安当地媒体的采访。他表示,“我们看到的东西,只有业主的信息是真实,剩下的东西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并且“54个人有些也不是业主”。

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看似一个很普通的排队买房事件,因为这些人物,让这个看似很简单的事件变得不简单。各色官员和利益方,把摇号这么严肃的事,变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大型演出。

各色人等把自己的角色演得如此淋漓尽致,以至于忘了台下还有等待公平摇号的3800多人。本来这么多人抢312套房,几率也就差不多8.2%;现在又几乎有四分之一的房源,已经被锁定了。

一时间,无论是西安当地的购房者,还是网友,开始群起而攻之,纷纷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绝望,进而对中国的房地产、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国的社会体系产生怀疑。

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在这里,小李觉得大家的反应真的是有点夸张了,作为一名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小李要说的是,这件事不是个案,而是常态。在泥沙俱下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摇号造假已成为了众人皆知的潜规则。

只要是电脑软件摇号,都可以造假的。淘宝上有很多店铺卖楼盘摇号软件,主要卖点就是“想怎么摇就怎么摇”,“想实现什么效果就实现什么效果“。

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关系户永远是第一位的,然而就算是关系户,一碗水也是端不平的,也有三六九等之分。越受欢迎的项目,关系户越多,普通购房者越难买到。有的项目甚至还没开盘,就已经被关系户瓜分的差不多了。

小李曾经作为一名工作人员,参与过曾经服务项目的开盘,现场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开发商的领导期望的是万无一失,开盘热销;活动公司期待的是不要出纰漏,按照内定名额完成选房;关系户则在场内悠闲的玩手机,胸有成竹的等着自己的号码被叫到;而普通的老百姓则是全家出动,从一开始就抻着脖子望着大屏幕,眼看着一轮一轮的号码被叫到,自己心仪的房子被选走。

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其实当我们在看这个新闻的时候,联想到自己,心里是不是也会有一丝的悲凉呢?

究其本质,摇号事件其实也只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几十年前,改革开放,大多数人是想着如何干一番事业;几十年过去,大多数人想着如何玩转潜规则。

就像是买房子,你本本分分排队,别人却在走后门;你踏踏实实做实业,却被炒房炒金融的嘲笑。

那些作弊的人即使被发现,也只是虚惊一场。

经济学上这叫做劣币驱逐良币。当一个国家大多数的人都想着去走野路子,真正受伤害的,是尽了最大努力拼搏的正常人。

当潜规则浮出水面,还能叫潜规则吗?

毕竟这种潜规则,被放到明处曝光,反倒觉得没有多大的意思了,潜规则嘛,潜着岂不是更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