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两打矾山堡

「烽火张垣」两打矾山堡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两打矾山堡,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两打矾山堡

两打矾山堡

民国二十八年到三十四年(1939-1945年8月),日军在矾山设军事据点,经常驻日军和伪军各一个中队,矾山西校(大街学校旧址)是日军据点,称“红部”,当地人称“外国地”。伪军(警察所)驻南关(二百户)殷家大院和真王庙,矾山五道大门全有岗楼、岗哨,都有重兵把守。周围有太平堡、虸蚄口、珠窝堡、桑园、石门、大庙、李家堡等日军据点,构成对平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封锁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5月初,活动在怀涿地区的八路军12区队,独立三营,十一分区,七团一个连首先把矾山周围的水关、李家堡、大庙、珠窝堡、虸蚄口等据点拔除,然后积极准备攻打矾山堡。

「烽火张垣」两打矾山堡

两打矾山堡

战前,分区政委刘道生在下枣沟(现属怀来县孙庄子乡)召开作战会议,除十二区队,独立三营,七团一个连的领导参加外,还有地方县、区领导干部陆坦、王达远参加。会议由军分区政委刘道生主持,宣布了作战方案:十二区队二连攻东门,三连攻北门,一连为预备队,独立三营攻南门,东门、北门为佯攻、助攻,南门为主攻。以便分散敌军的兵力,选敌弱点,打进矾山堡,组织群众从粮库里抢运粮食。分区七团的一个连作埋伏,并担任阻击怀来、桑园据点敌人的增援。

5月5日晚,各部队按计划进入作战阵地,10时战斗打响。三营排长刘义带一个班在火力掩护下,首先从南门东侧拐角搭人梯攻上堡墙,占领了南门。此时,敌人增援部队赶到,打援的七团一个连寡不敌众,指挥部命令各连迅速撤出战斗。

「烽火张垣」两打矾山堡

两打矾山堡

5月7日晚,军分区又部署了第二次攻打矾山堡的作战计划。分区政委刘道生亲自到前方指挥战斗。战士们情绪激昂,部队从太平堡、虸蚄口、高庄子等处向矾山进击,各区的民兵配合战斗。进攻南门的三营指战员,在机枪的掩护下,迅速攻克了南门,敌军见势不妙,部分缴械投降,余部逃向东门。三营主力从南门乘胜进入矾山堡内,兵分两路,一路由营长王英带领民兵迅速插到日军驻地附近,一路由教导员董铁城率领民兵搬运粮食、布匹。日军拼命突围,但都被打了回去。此时,东门有日军指导官青木督战,南门、北门的伪军逃潜到东门,加强了东门的防御能力。二连外攻不下,战斗持续了4个多小时,东门才被打开。这次作战击毙日军1人,伪军5名,俘获日军37名和大量的伪军,缴获机枪12挺、步枪138支、35门电话、总机1台,粮食4万多公斤,棉布190余匹。战斗结束后,指挥部命令各部队迅速撤出战斗,回到南山抗日根据地。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张家口军事志》《怀来县志》《涿鹿县志》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