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張垣」攻克崇禮縣城戰鬥(二)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二)

烽 火 張 垣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不忘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張垣方誌按公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以饗讀者。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張家口這塊兵家必爭之地發生了許多重要戰役和事件。今天張垣方誌向大家推送攻克崇禮縣城戰鬥,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二)

攻克崇禮縣城戰鬥

當時崇禮城內駐有日本指導官5名,偽警察大隊3箇中隊和一個特務隊,共有兵力400人左右。為此,決定10團(團長李榮順、政委吳迪)和崇禮縣支隊(支隊長劉義榮、政委王一心)負責攻城,同時為防止張家口、宣化以及張北、赤城等敵派出援兵,由40團團長賴富,政委劉國輔、參謀長楊森、政治部副主任陳旭帶領部隊佈防榆樹林、三道河擔負打援。縣武委會主任冉平帶領民兵破壞電話線和公路。赤源縣騎兵大隊長李忠治、政委方誠率隊佈防於東溝門到大夾道溝一帶,阻擊來自張北、狼窩溝方向的援敵。

29日,崇禮城內突然由張家口開來200餘名日軍“討伐隊”。這個意外的情況給實施攻打崇禮的作戰計劃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不僅因為日軍的戰鬥力遠比偽軍要強,而且能進行持久的攻堅作戰,如果戰鬥不能速決,敵援軍一到,很難實現收復崇禮之目的。此時,內線田芳、李榮貴等人急中生智,利用假情報,採取調虎離山之計誘騙日軍出城,日軍“討伐隊”於次日整裝出發去威遠門打八路軍去了。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二)

攻克崇禮縣城戰鬥

6月29日黃昏時,部隊依照原部署進抵距縣城僅有8公里的三道營子村和馬丈子村一帶時,天氣突變,大雨如注,山洪猛漲,部隊無法涉水過河,被迫停止前進。一條狹小的山溝裡,駐紮這麼多的人馬,稍有不慎,就會暴露目標。縣委書記王一心親自交待任務,組織部長鬍子奇和縣武裝部副部長馬常榮、公安科長劉勳精心地選擇最可靠的民兵在離城4公里的頭道營和二道營之間,200米佈置一哨,以幹農活為掩護,對行人只准進不準出。對來聯絡的內線人員進出時,由鬍子奇一人親自接送。大雨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晴了,白天也不能行動,直到夜幕降臨,朱玉山(當時任敵外勤偵察員),機警地穿著敵人服裝奔頭道營村向軍分區首長和縣委領導彙報敵情。當即決定:第一,由田芳在城內具體策劃,朱玉山給攻城部隊帶路。第二,由劉子明控制西南角炮樓,在炮樓上用點燃的煙左右轉三圈,引示軍隊前進。第三,劉新芝控制西門頭上的炮樓,當攻擊部隊到達即刻開門。同時用一挺機槍封鎖警察住宿處的大門,使敵發覺後也不能出動。第四,設法在午夜12時後哨兵都安排成內線人員執勤。

「烽火张垣」攻克崇礼县城战斗(二)

攻克崇禮縣城戰鬥

6月30日夜,部隊按照部署急速地向縣城行進。朱玉山依照約定從城內出來接應。城內各哨卡已調換為內線人員。偽縣公署周圍四個炮樓由3中隊接防。2連連長、攻城突擊隊長李鳳義在朱玉山引導下,順利通過由內線人員值勤的各哨卡,直抵城東門,等待著夜12時表上的時針、分針即將重合的時刻。忽然,偽警察署機要人員接到張家口日軍統帥部一封急電,要崇禮警憲人員迅速查清西灣子周圍八路軍活動情況。電報員一出門,內線人員跟在他後面,未讓他將電報向日本指導官送達。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軍事志》《崇禮縣誌》《張家口地方史》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