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4月,在B2B领域,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发生了一件非常轰动的投资事件,阿里巴巴以超过200亿估值向汇通达进行了45亿的巨额投资。

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汇通达——这样一家不被大多数企业家熟知、在B2B中也处于很生僻的农村领域的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巨额融资,已经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产业路由器也就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这是历史性的机会,是中国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也希望和各位企业家一起去拥抱这样产业互联网的大时代。

2小时决定的百亿估值投资

我们在投资汇通达的时候,我和汪总聊了两个小时,在这两小时内我就决定按100亿估值投资五星控股旗下的汇通达,因为基于研究驱动,我们在去之前已经对汇通达的产业路由器模式有了深刻的认知,所以当面交流主要是与汪总团队建立相互认知和信任,应该说汪总团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我们认为产业路由器这个投资模型是可以复制的。只要市场规模在三五百亿以上,只要这两边的市场都足够碎片化,在各个细分市场,在各个品类里面,几乎都能做一个汇通达模式,做产业路由器模式就变成一个大概率的可能性。在这样一种认知下,我们对于整个产业互联网,发现了一种可复制的商业逻辑。

所以投资汇通达,是盛景投资产业路由器模式的开始,我们希望在未来3年,投资或联合创业100家各行各业的产业路由器模式,这也是我们快速决策投资汇通达的背景,这是盛景直投今后3年的主赛道。

产业路由器的三种能力

什么是产业路由器?在座各位有做产业背景的公司,有做SaaS的公司,有做交易平台的公司,产业路由器就是这样的混搭杂交产生一种新的物种,如果说这三个能力没有的话,就做不成产业路由器,少一个元素少一个能力都是不够的。

首先,产业路由器得是有具备产业背景的公司。

其次,这样一个产业背景的公司,必须要有SaaS化的能力,通过SaaS构建一个全流程全价值链的互联网能力,以及对于b和f的掌控力和影响力。

再者,除了有SaaS化的能力还需要有交易平台,因为只有交易环节才能离钱更近,才能赚到钱、才能分到钱,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最有意义的还是能把货卖出去。如果不能在交易环节,只是在做服务,靠SaaS软件收服务费,那么这需要打个问号。

汇通达的商业逻辑——产业路由器模式

我们对汇通达的定义是中国新农村的赋能的产业共同体,不是一家简单卖家电的公司。我们去之前就是带着这张图去的,经过研究驱动,我们认为产业链未来存在一个两面市场的赋能共享经济体的模式。当我们带着这样一个模式去汇通达验证,与汪总交流非常高效。我相信我们那天聊的内容,对最终敲定阿里巨额投资,也会有价值。

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汇通达的商业逻辑,我们把它叫做b2f商业模式,和阿里曾鸣 所讲的S2b2c有异曲同功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更科学更有普适性。曾鸣讲,S2b2c的商业模式,是未来三到五年最主流的商业机会,这句话大家要充分认知。

而盛景所强调的产业路由器模式,核心是b2f,就是以b为起点。什么叫b为起点,b就是代表小商户、集成商,他是离客户最近的,无论他是to C的,还是to G的还是to B的都是如此,他是离客户最近的最后一米的高价值环节。

这个高价值环节我们要给他赋能而不是把他干掉。过去的传统的电商逻辑是什么?消除一切中间环节,对这些代理商、经销商、门店、集成商、服务商本能的反应都是干掉,去中间化。但其实这个环节是个价值环节,是个高价值环节,需要干掉的是中间那些低价值环节。

当这些环节无法逾越的时候,我们要利用存量的流量,对它进行赋能和共享。之所以这个商业逻辑是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的原因是,今天最难的事情是引来流量,BAT为什么最牛,是因为流量。而今天这些小店,这些的服务商集成商,手上都有碎片化的订单,虽然每一个个体的订单的量不大,但是汇总起来的总量是惊人的,那么基于这些存量的客户和存量的订单,我们就可以来建立b2f交易平台模式。

每个创业者要想,在你的行业里面有没有这些能够拿到用户的神经末梢级终端?碎片化的,弱势的,能被你所用,能被你团队所赋能,这是产业路由器模式的起点。

汇通达产业路由器模式从0到1

大家可能想,汇通达到底怎么从0到1的?

汇通达的汪总,还有它的CEO徐总,都是五星控股的团队。在创办汇通达的时候,按理说汪总是个行业老兵了,但是当他创办汇通达的时候发现很多过去的商业认知要迭代。因此,如要成就产业路由器,第一你得是个产业老兵,没有行业经验,没有产业经验干这个事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你的商业认知还得在老兵基础上迭代更新,因为社会在变,环境在变,客户在变,竞争格局在变。

汪总首先将店中的销售人员改造成“家电顾问”,如此更加容易做好服务,而不仅仅是简单卖货,更加容易建立客户的信任和信赖,带来了与用户互动方式的变化。

当大家看阿里巴巴投资汇通达的新闻,会发现其主题是:共建新零售,共建农村商业新生态。阿里的本质是在投的是汇通达的新零售。

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新在哪里,它的价值在哪里,其实新零售的核心价值在于跟用户互动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零售就是个卖货的,客户进来了走了,未来都是会员制,是一生一世的黏性。因此,我们认为:传统客户时代已死,超级会员时代已来。未来与用户超越时间空间的线上线下互动,以超级会员为代表的这种新零售能力,这种客户的感受和体验,是汇通达的发动机,是公司竞争力的核心基础。而不是单纯局限于交易平台,仅说我比别人更便宜。

汇通达作为新零售的核心在于汇通达通过赋能8万个小店,让6700万农民的用户体验 更好,这是关键。

所以,赋能小b服务c的能力是产业路由器关键性价值,而非仅仅交易撮合,这是过去众多交易平台的短板,本质上还是批发思维。

交易平台价值起点是C端用户体验

我们很多做软件SaaS的,做交易平台的,谁关心过最终用户?总觉得离你太远了,跟你没什么关系,但是真正的产业路由器的逻辑是一定要看到C端用户。这个C端用户就是一定要找到这个活人,不管你是to G的,to B的,一定要找到最终那个活人,只有穿透到C端你才能有爆发力,才能有真正的用户价值。所以这是产业互联网基于消费互联网为基础的一次升级和迭代,大家不要就组织就企业冷冰冰的谈论to B或to G,而一定要到C,要到那个活人,这是要去想的事情。

正是因为对于消费者,对于场景的深刻的研究和判断,使得汇通达开了一个好头。汪总作为当时总估值已经是300亿的企业家,他所坚持的是:再宏大一个商业模式,都要从真实的具体的场景里的客户需求出发。这话说起来可以说得平淡无奇,但这就是正确成功秘诀,汇通达团队亲自跑到苏南苏北的市场,反复研究农民的消费习惯,这就是整个企业增长飞轮的起点。

因为真正的产业互联网要为场景服务,是要为最终用户需求服务,而价值链中间各个环节,只是做好最终用户服务的组成部分而已。所以蹲在办公室讨论交易结构,不如到田间地头到场景里面洞察客户的需求。如果你真正到了田间地头,就找到了稻盛和夫讲的“现场力”,只要我们真正接地气,就能把客户的需求洞察出来,把他的痛点洞察明白。

一定要将服务于解决最终用户的痛点,作为我们设计产业路由器的起点;一定要记住这一点,C端,产业路由器的核心价值源自于C端用户。请大家记住,不是单纯把小商户找来一圈,供应商找来一圈,平台一搭就完了,你要想搭好这个平台先得研究,这个商户的用户是谁,他的痛点是什么,你能不能帮忙,你能不能创造价值。随后你通过赋能这个商户解决了这些问题和痛点,而不是你自己亲自干。但是如果不能解决用户的痛点,这个产业路由器就是个伪路由器。

夫妻老婆店,社会神经末梢

当汪总在农村市场调研时,就发现在农村玩法跟在城里的玩法存在很大差别。因为城里是白领和密集的区域,但是到农村以后是低密度市场,在这个低密度市场里面,农民们的消费习惯和购买需求,和城市的白领真的不一样。

比如这些人信赖熟人,这里的很多购买行为里面,都是源自于信任;农民喜欢讨价还价,也喜欢先拿货后付款,甚至经常赊销几天,这些问题对于乡镇的夫妻老婆店都可以解决,而对于纯电商来说这事很尴尬,也没法操作。

汇通达发现在农村这个独特市场,在三高领域里面,用户体验要求高,售后服务要求高,客单价高,夫妻老婆店解决上述问题比电商竞争力要大,有天然的竞争优势。鉴于此,要跨过这些夫妻老婆店、消灭他就是得不偿失的,烧N多钱在农村也打不过他。

正由于夫妻老婆店具有天然竞争优势,也是我们当时对汇通达看好的原因,是对新零售在新农村的一个格局的判断。新农村市场空间足够大,因为有6亿农民,城里的仗已经打完了,农民购买力具备强大潜力。我们认为电商下一步在农村市场,是个蓝海,汇通达的小店模式具有天然竞争优势,而且又已经占领了8万个小店,这家公司绝对值一百亿,没有什么犹豫就决定投资了。

即使这些小店具有天然竞争优势,但它如果是扶不起的阿斗也没用。它必须一定得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基因,一定要有赋能体系。再厉害的小店主也有痛点,比如它的品类有限,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元产生的需求,量小没法拿到优惠价格,供应渠道不稳定,管理特别初级等等。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十年里面,这些店都被各个厂家和批发商视同于下水管道,没有人专门为他们服务,为他们专门赋能,都是利用他们去卖货,仅仅作为个卖货的管道。

对于各位创业者来讲,要找到在你的产业链里面,找到那些高价值的环节,同时去给他赋能解决它的痛点和短板,真正帮助他成功。自然会发现在很多行业里面,尤其在碎片化的行业里面,这样的高价值环节是存在的。而这些价值是被严重低估的。

当我们看到这些小镇上店铺的各种经营困境:产品少,客户少,钱不够,管理弱,经验贫,你想想在各行各业的小店都这样,这些神经末梢级的小商户,集成商、服务商都是这个特点。但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离客户最近,懂客户,有订单,除此以外他们真的是挺不容易。

产业路由器的赋能体系

汇通达首创了“5+”服务体系来助力乡镇电商的升级,给夫妻老婆店提供工具,提供互联网管理的工具技术,帮助这些店作互联网电商、作社群,作粉丝运营管理。自此,这些夫妻老婆店一下升级到能经营粉丝,举办大量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不是只能发传单,就完成了升级升维。这种海量的活动增强了夫妻老婆店和它的用户互动的频度和质量,把低频变高频。这个打法跟孩子王异曲同功。孩子王一个门店一年做一千场活动。

我反复讲产业路由器的核心动力来自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来自于这些商户商铺与它的用户的互动形态的变化。

这些动作都作好以后,门店业绩一定会增长。它的背后是赋能以后的业绩增长,让这些乡镇夫妻店从产业链的弱势群体,成长为了新农村电商中的神经末梢。

一旦成为神经末梢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就变成整个人体的非常核心的驱动力。在很多人眼里看到那是8万个夫妻老婆店,在我们眼里看到是8万个神经末梢。这话是我们在五年前研究7-11就做出了定义,从一开始就用研究驱动判断这是一家日本消费社会的基础设施,而不是一家杂货店,是日本生活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就值钱,杂货店就不值钱。

因此,定义公司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这是根本性关键所在。你怎么定义一家公司是非常重要的。你怎么定义你自己,是更加重要的,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认知的转变,这个定义可以不断的迭代,可以不断的更新。

随后汇通达在赋能体系上不断完善不断成长,当然与产业路由器的前辈7—11比,在赋能的道路上还有相对长的道路要走。但是它从“5+”工具,现在已经演进到一个持续成长的赋能体系。赋能要有过程,不能一步就能做得那么尽善尽美的赋能,但是必须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必须进行投入,必须把它当作的核心能力。

今天的汇通达已经建立了从经营赋能、商品赋能、IT赋能、培训赋能、物流赋能、金融赋能等等的,越来越完善综合的一套赋能体系。

在汇通达发展当中,有几个非常有特色或者特别重要的赋能。

第一、汇通达在对整个进行加盟门店进行赋能的时候,不是非常强势标准化,而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一切都顺势而为,就更容易获得这些商户的认同,首创了连而不锁的会员店模式。连锁门店也可以如同天猫店铺一样,千店千面。这是现在个性化发展、数据驱动的新零售的商业逻辑,而不是过去的所谓千店一面的标准化逻辑。

以上既包含着对新零售认知的迭代,又充分包含着对人性的洞悉,所以它的成功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大家要洞悉人性拿捏好火候,渐进式推进,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

第二、也是特别要强调的,就是IT赋能,SaaS化的系统也是我们认为汇通达的商业价值里面非常底层的一个逻辑。

因为汇通达有套SaaS,非常非常关键的,正因为有了这套SaaS,成为嵌入小店的一个数字神经系统,基本锁住各个商铺。当这些小店的迁移IT系统时成本很高、很麻烦,这种较强的锁定效应使得其和其他的B2B交易平台完全不同。

产业路由器五个字,这名字特别招人喜欢,但很多真正做得都不是产业路由器,其底层逻辑还是批发逻辑,还是个卖货逻辑,还是自营逻辑。如果你没有一套SaaS,怎么能够自动化运转,关键是怎么能够有长期锁定效应。如果不能,那就还不是典型的产业路由器逻辑。

存量经济时代产业路由器的逻辑是,团结20%头部参与方,选择20%的人,帮助这20%的人吃80%的生意。即团结一部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人,把存量市场的大饼拿过来,对存量的分配。比如门店,农村的门店可能有数百万家,你就团结其中好的几十万家。

做SaaS公司的人经常会有一个天然死穴,只要谁买我的软件就卖给谁。做产业路由器逻辑不能这样,而是帮助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商户来获取明显增长,但这个增长不是市场本身总量的增长,是把那些更弱的更不思进取的,更不优秀的那些周边小店的流量吸过来。是一个存量的再分配,是“远交近攻”。

那20%的门店凭什么把人家存量抢过来,因为有了新玩法,通过赋能学会怎么进行互联网化营销,怎么组织粉丝进行活动营销,一旦这些作顺了,周围的门店的流量被你全吸过来了。请大家一定记住这点,是存量流量的再分配。这点是产业路由器里非常底层的逻辑,卫哲讲B2B的时候也非常核心强调这一点,帮助一部分先进的小商户打垮周围那部分落后分子。

第三、在整个赋能体系里面,被我们这些交易平台特别忽视的是培训赋能。这是改变认知的起点,或者叫改变认知是赋能的起点。在任何的赋能里面,培训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做赋能。

认知改变是产业路由器非常核心的赋能。我反复讲产业路由器不是说就双方搭上对接就完了,而是对存量流量的再分配。凭什么再分配,因为参与者更厉害,凭什么更厉害,因为认知改变了,因为有方法有工具来武装。

汇通达面对这些夫妻老婆店,一年作两万场培训,这影响力得多强。当这些农村的夫妻老婆店的店主,被这些先进生产力的思想和工具武装的时候,周围那些小店自然就打不过它们,也就慢慢就有差距了。这些小店就把周围店的流量吸过来了。它业绩增长了,就从你这儿采购更多,它一直跟着你,因为跟着你有钱赚。

我们对7-11这家公司的商业逻辑的定义,我们内部给它的定义就是全球最大的培训咨询公司。7-11的2500个OFC,就是2500个咨询顾问,2500个咨询顾问使其具备了赋能门店业绩提升的能力,这是个综合性的能力,但其中的培训咨询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非常重要。

我们在跟很多希望作产业路由器的企业交流的时候,都跟我反馈有这个需求,也确实是个痛点,虽然很赞同,但是还是不会干培训。盛景将开放平台赋能给大家,把我们的武功赋能给大家,使你在各自的产业领域里面可以进行培训赋能。盛景来给各行各业的产业路由器进行赋能,盛景的定位是产业路由器的加速平台,不仅投钱,还参与顶层设计,并进行全方位深度赋能。

如何找到增长飞轮

我们之所以当时两小时就决定投汇通达一个亿,其实算过帐的,看到了它的增长基础和路径。

首先,汇通达现在的赋能的门店是8万家,而且都通过SaaS连起来了,甚至锁住了,随着其赋能门店家数增长3倍和货币率化增加3倍,单从现在这种家电的交易金额来讲,我们觉得有9倍增长可能性。

其次,汇通达在新能源车、装配式住宅这些更高单价品类的扩张机会也是巨大的。如共享汇通达目前的夫妻老婆店,覆盖这些新商品品类的机会。客单价从家电的几千元,扩展到新能源车的几万元,再扩展到装配式住宅的几十万,客单价十倍百倍增长,这是新农村特有的机会。

更多高单价品类被引入汇通达后,未来的想象空间完全打开了。盛景也在协助汇通达引进装配式住宅等新品类,这也是我们投资的另一家公司,我们希望推动各个产业路由器之间的互联互通。

再次,向物流和金融的拓展机会。

前面讲的都是交易,未来向物流和金融的扩展,当它有交易,有物流,有金融的时候,这如同阿里巴巴的三架马车。今天全阿里系价值是5千亿美金,就是3万亿人民币。汇通达作为中国农村未来的阿里巴巴就有其增长空间。大家应想想你的企业的增长空间在哪里,机会在哪里,真正去实现它可能还需要再用5年,再用10年,但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你的增长逻辑到底在哪里,这是很关键的。

产业路由器模式

通过把汇通达案例跟大家深入的剖析以后,由此呈现出整个的b2f的产业路由器模式。

产业路由器模式是要共建一个赋能型的产业共同体。需要注意的是,它是产业共同体,是站在产业视角,不是站在一个个体企业视角;它是以赋能共享为核心,不是以自营,不是以自己得利为核心的,它不是以卖货为核心;它将左右两边的碎片化市场进行对接,其中的发动机是左边的存量订单,是小b。供应端,可能是工厂、也可能是任何关键资源的供给方,把中间一些低价值的供应链环节打平消灭掉,更重要的是要在客户端要创造新价值,要服务新需求。

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左边这些企业可能是服务于C的,像汇通达;也可能是服务于B或者G的,比如我们投的东煤交易网,这些都是可以用产业路由器模式。

但是无论提供什么服务,我们认为未来这些终端的零售商、销售商、服务商跟它的客户关系 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从过去的客户到未来的会员,从过去对组织的关注到变成对人的关注,从过去对B、G的关注到对C的关注,这是未来增长的动力的核武器。如果在这个环节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却只是在供需匹配上使劲,创造价值将是有限的。这点大家要清醒的认知到。

整个产业路由器一定要进入到交易环节,以及由此延展到跟它相关的物流和金融环节。在运作过程当中,以共享的存量订单为前提条件,为基础。要设计产业路由器就要先找订单在哪里,客户在哪里,因为这个世界找订单是最难的。

找到b跟f,其实都只要找到头部的20%,不要谁都找,不要指望把100%的b、f都带上,一定是帮助一部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淘汰和边缘化一部分这些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形式规模化的议价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全面深度赋能。

在打通产业路由器路径的过程当中,其底层的认知是:因为今天我们进入到存量经济时代,得碎片化的线下存量流量者得天下,这话有点长但每个词都关键。首先是流量,没有流量啥都别想,且这个流量是存量流量,别去想增量流量;这个存量流量主要是线下存量流量,线上的流量都被分光了,都被BAT垄断了。能不能把线下流量在线化,能不能把线下流量线上化,能不能线上线下一体化,这是我们非BAT企业的机会。b端流量要碎片化,供应端f端亦是,如果流量集中度高,和大家也没什么关系,比方供应端就只有一家垄断企业,这事干起来就费劲了。

如果你能够找到碎片化存量流量,那么产业路由器就有起点、有机会了。把这样的流量在线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能创造新的客户价值,就能跟客户互动。

三类公司的痛苦和出路

当大家有了产业路由器基本概念以后,我们来看看现在几个类型公司现在的痛苦。

第一种类型是软件SaaS公司。我们直接指出“SaaS已死BaaS已来”,BaaS就是交易。我们在座有做SaaS的公司需要好好想想,因为SaaS公司的挑战是研发成本特别高,销售成本特别高,客户维护成本还高,因为企业要想用好SaaS不容易,这三高下来,对企业要命的是年收费低,续费率低。一旦看到这个事物本质,就知道靠SaaS收费的公司得多难受,靠收服务费的方式,最多能生存,估值空间也有限。

但如果实现了从SaaS到BaaS,那就爆发了。对于SaaS公司来讲如果能够进入到交易就变成一个产业路由器,那这个想象空间就完全不一样了。我觉得SaaS公司大约还有两到三年的窗口时间,这两到三年如果不完成对对整个市场的全面的广泛的布局和深耕的话,将有一批产业路由器公司把这市场全部扫荡掉,因为产业路由器公司会把SaaS免费掉。

第二种类型是B2B交易平台。不少企业在作B2B交易平台,但是怎么样更上一层楼,要从自营撮合到赋能产业共同体。因为,做B2B交易平台的,一开始是做撮合的比较多,但是撮合模式的附加值特别低,所以两面市场的客户黏性都特别差。彼此直接稍微有价格波动,客户就转身走开了。因为这还不是产业共同体,彼此之间互相只是个管道,互相拿货、互相利用而已,无法能够形成一种深度赋能。只有形成锁定效应,这才是赋能产业共同体逻辑,不是简单所谓的交易平台。低附加值的撮合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要深度的赋能。深度赋能就一定能挣到钱,浅度的撮合就一定没有钱挣。

很多交易平台也想干脆自营得了,但干着干着发现这事做不大,很累。想仅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去跨过信任环节,是无法过去的。其次,发现其实自己还是单纯停留在卖货阶段,就是个卖货的,没有价值提升的空间。

用自营的方式做测试是必要的,选择用合作的模式建立样板店做测试也是可行的,但自营一定要定位做测试做样板,要想靠自营把个事情做大,难度太大。因为建立流量太难,找那么多流量太难。既然有那么多存量流量在那,为什么不用?自营可以做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不是在做一个产业,不是在做一个产业共同体,不是在做产业路由器,不是在谋求天下。

第三类型的公司就是产业公司。这些产业公司的创始人大叔们就是创办产业互联网的机会,因为懂产业的人基本都是大叔级的。如果要创办产业路由器,团队里面必须有大叔,没有大叔创办不了路由器,或者说如果你今天是个大叔,你对自己有信心,你至少是这个产业路由器里的一分子,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产业互联网就是具备产业背景人的天下,要用路由器的模式来进行突破。

这类型的公司面临的痛点,是产业效率低下成本高企,当我们站在产业链的上空去看这个产业链,是各个产业的浪费极为严重。大家在企业内部拧毛巾,其实已经拧了好多年,那个毛巾都拧干了。但是各个企业组织之间都有一个篱笆墙,各个环节之间就是你防我、我防你,这里面效率是极为低下、成本极高、浪费特别大,接下去就看我们能不能站在产业链上空拧毛巾了。

未来的产业路由器是个新物种,这个新物种是融合是产业资源、SaaS化系统和交易平台的新的物种。它的核心是赋能和共享这两个关健词。

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产业路由器赋能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产业路由器赋能的核心就是一句话:让小b更长久的赚钱和经营客户。如果没有这个认知就找不到发力点。能不能帮小b更长久的赚钱,能不能帮他经营客户,这是动力的引擎。对于产业路由器平台,对于盛景来说,我们对整个各个方面的参与方要进行赋能,

我们要做赋能者的赋能者,赋能的组织者。

产业路由器定义

下面将产业路由器的定义跟大家再来做一个总结。

产业路由器是b2f赋能型产业共同体,是以打造赋能型产业共同体为己任,通过b2f,b就是代表小商户集成商、服务商、销售商,因为它代表存量的订单,存量订单背后就是客户需求。所以以它为龙头,团结并全面赋能碎片化的需求端,通过这些小b,深度连接闲置的供给侧f端的头部资源。以高频、刚需、海量的流量为切入,通过实时连接、智能配对,形成流量垄断和价值洼地。

接着,进入低频低量低需求的利润区获取较高利润,解决利润从哪里来的问题。

最终通过提高全产业的效率,降低全产业的成本,形成赋能型产业共同体。

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赋能型产业共同体的运作方法一定是共享和整合,不是自己干,有钱的出钱,有房的不出房,有货的出货,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是资源整合的打法,更不应该烧太多钱,什么都要自己干就会烧钱。

要站在产业链上空鸟瞰整个产业链,赋能高价值环节,往往是离用户最近那个环节是有价值的,哪个环节是高价值就拎出来,赋能它,但是看见一些低价值环节就无情的消灭,或者是价值转化。基于这个认知再来通过实施连接智能配对,就把有生命力的b和f连接起来,形成最佳路由。

最佳路由是什么?是反向的短供应链。什么叫反向短供应链,就是这个供应链的发起不是传统的厂家发起,而是从需求端从销售端从客户端,反向的提出对整个订单的需求,对产品的需求,它是反向的。它是短供应链,改变过去长供应链、一批二批三批的模式。反向短供应形成一个最佳的路由模式,从而达到整个产业链效率最高成本最低。

盛景网联董事长:阿里投资汇通达45亿背后的商业逻辑

产业路由器模式b2f模式,在每一个有规模,达到三五百亿起步,两面碎片化,都有机会重新再做一回,而且这里面往往存在物流、金融等等的错配,错配导致低效,所以它蕴含的商业机会远比你想象得大得多得多。

对于各位来讲,大家无论可能是今天正在二次创业的阶段,还是已经拿了A轮要往上跑的阶段,还是准备上市,上市后准备有更好的题材的阶段,盛景都愿意深度赋能,帮助大家将产业路由器的想法落地,一起携手把握产业互联网这一波历史性的机遇,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