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學會用“六正”與“六邪”分辨人

工作中學會用“六正”與“六邪”分辨人

【人臣之行。有六正則榮。犯六邪則辱。】這一句話出自《群書治要》卷四十三《說苑》。

工作中學會用“六正”與“六邪”分辨人

作為人臣的操守,遵從『六正』就會獲得榮寵,觸犯『六邪』就會自取其辱。何謂“六正、六邪”?首先我們看六正:

“一曰萌牙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豫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如此者,聖臣也。”就是事物的萌芽未發,跡象徵兆還未顯現,只有他能夠清楚地看見存亡的機運、得失的關鍵,在事態惡化之前就能預先制止,使君王能夠超然居於顯貴尊榮的位置,像這樣的人就是聖臣。

“二曰虛心白意,進善通道,勉主以禮義,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如此者,良臣也。” 二是胸懷寬廣、思想純潔、進奏善言、通達道義,用禮義來勉勵君主,用良策來啟示君主,順從君主的美善,糾正、補救君主的不良行為,像這樣的人就是良臣。

像我們在《史記》中看到的晏子。晏子名嬰,東萊人,曾在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三朝為臣。為什麼三朝為臣都受到尊敬,做得不錯?因為他節儉樸素,又能夠盡力辦事,因而受到齊國人的尊重。他在處理政務的時候,國君對他說到的事,他就直言己見,直言不諱地陳述自己的見解;沒有說到的事,他就正直地去辦。國君的命令有道理,他就服從命令;沒有道理,他就反覆斟酌,看看是不是應該去辦,因此連續三朝,他的名聲傳揚於各諸侯國。太史公說:“我讀《晏子春秋》,關於晏嬰的事蹟,書中記載得多麼詳盡,至於晏嬰的直言進諫,敢於冒犯君王的威嚴,這就是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人吧!”這樣的臣,可以說是良臣。

“三曰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數稱於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夙興夜寐就是早起晚睡,推薦賢士從不懈怠。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推薦賢士,就是因為自己沒有私心,希望德才兼備的人層出不窮,這樣才能夠給這個團隊帶來生機、帶來希望。經常援引古代聖君賢王的行為事蹟,來激勵君王的意志。就像魏徵之所以受到唐太宗的尊重,就是因為他讀了很多的歷史書,對歷史上這些賢君的風範非常地瞭解,所以他進諫的時候都是引經據典,說得有情有理,還有事實來論證,所以太宗聽了也不得不服氣。像這樣的人,就是忠臣。

“四曰明察極,見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四就是明察事理、預見最終的成敗。早做防務並且進行補救,堵塞漏洞,杜絕致亂的根源,轉禍為福,使君主最終無憂無慮,像這樣的人,就是智臣。這個智臣,就是可以“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這也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的。

“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衣服端齊,食飲節儉,如此者,貞臣也。”

五是能夠遵守禮制,不逾越禮法,能夠奉行法規,嚴格依法辦事,勝任所在官位的職事,不接受禮物的饋贈,衣冠端莊整齊,生活節儉,像這樣的人,就是貞臣。“貞”就是貞潔的意思,他有氣節,他不會隨意受賄。也就是說,貞臣也很難做到,他對名聞利養這些東西都能夠看淡、都能夠放下,不損公肥私,以權謀私。

“六曰國家昏亂,所為不諛,敢犯主之嚴顏,面言主之過失,如此者,直臣也。是謂六正也。”六就是當國家政治昏亂的時候,他的行為不阿諛逢迎,就是國君的行為有偏頗了,他看到他偏頗,他不會順從他的偏頗去說去做,不阿諛奉承、曲媚巴結,敢於觸犯君王的威嚴,當面指出君王的過失,像這樣的人,就是直臣。

工作中學會用“六正”與“六邪”分辨人

何謂六邪?

“一曰安官貪祿,不務公事,與世沉浮,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一個人安享官位、貪圖俸祿,但是不致力於公事,他的心思根本不在公事之上,隨波逐流,做事左右觀望,這樣的人是具位充數之臣,所以被稱為“具臣”。

“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而進之,以快主之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諛臣”的特點就是君主說的話都說好,君主的所作所為都認可;還暗地裡去探求君主的喜好,他喜歡什麼?他喜歡什麼,就把他喜歡的東西進奉給他,以愉悅君主的耳目;一味地苟且迎合君主的意思求得榮身,與君主整天尋歡作樂而不顧及他的後患,這樣的人就是阿諛奉承的臣子,被稱為“諛臣”。

古人說:“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一個領導者沒有自知之明,不知道自己的智慧不夠,還喜歡聽阿諛奉承的話,這樣的人就很容易被矇蔽,自己的智慧也不能夠得以增長,把自己也置於危險的境地。

“三曰中實險詖,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疾賢,所欲進則明其美、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匿其美,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他的心中實際上是陰險邪僻,但是外表表現出來卻謹小慎微,花言巧語;致飾於偽善,表面給人一種很善的感覺,其實內心嫉賢妒能。對於他要舉薦的人,就大大地宣揚他的美德,而隱藏他的過惡;對於他要罷退的人,就大大地宣揚他的過惡,而隱匿他的美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使君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能施行。這樣的人被稱為“奸臣”,奸猾狡詐,就像狐狸一樣。

“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內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他的智慧足以文過飾非,他的口才足以到處遊說,在宮內可以離間君主的骨肉至親,在宮外因為他的妒忌可以使朝廷混亂,這樣的臣子稱為“讒臣”。換句話說,這個奸臣和讒臣有沒有才華?可以說是非常有才華,才華橫溢,還有聰明智慧,但是沒有把聰明智慧用在正確的方向,沒有用這個聰明智慧為國君分憂解難,而是用來謀取私利。而且為了謀取私利,不擇手段,還要進奉讒言,使那個真正德才兼備的人不能夠被任用。還會怎麼樣?用自己的口才,離間君主的骨肉。這個君主如果不明智,聽到了這樣的離間之言,甚至連自己的骨肉至親都會疏遠,甚至使骨肉至親都遭到殺戮。

“五曰專權擅勢,以為輕重,私門成黨,以富其家,擅矯主命,以自顯貴,如此者,賊臣也。”他獨攬大權,自己說了算;巴結權貴,結黨營私,為的使自家富裕;擅自篡改君主的命令,為的是使自己顯達、富貴,這樣的人是“賊臣”。這個賊臣控制慾望很強,為了控制別人,居然敢擅自更改君主的命令,君主的意思明明是這樣的,但是經他一詮釋,結果就變味了,目的是達到自己的私慾,讓別人畏懼他,聽他的。

“六曰諂主以邪,墜主於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使白黑無別,是非無聞,使主惡佈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 使國家滅亡的臣子是什麼特點?用邪曲不正的道理諂媚君主,陷君主於不義。就像趙高,他為了獨斷專權,就勸導秦二世,說這個皇帝,就是隻能夠聽到他的聲音,而不能夠經常讓人見面,這樣才能保持君主的威嚴。結果秦二世就聽信了他的話,不經常上朝了。最後導致的就是趙高指鹿為馬、獨攬大權,這個二世也被矇蔽了。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矇蔽君主的視線,使君主黑白混淆、是非不分;使君主的惡名傳佈於國內,聞於四鄰,這樣的臣子被稱為“亡國之臣”。如果一個國家任用的是亡國之臣,像趙高、易牙等等這樣的臣子,就會使國家陷於危亡之境。

最後有一個總結:“賢臣處六正之道,不行六邪之術,故上安而下治,生則見樂,死則見思,此人臣之術也。”在講了什麼是“六正”、什麼是“六邪”之後,有一句總結,也是提醒。說賢臣以“六正”的原則處身立世,而不走“六邪”之路,因而“上安而下治”,上能使國家安定,下能夠使百姓得到治理。“生則見樂,死則見思”,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夠安享快樂,死了之後,也會被人們所追思、懷念。“此人臣之術也”,這才是做人臣的方法。

所以我們想,一個人如果學了《群書治要》,他就可以明辨什麼樣的臣子是真正的忠臣、良臣、聖臣、賢臣,也知道什麼樣的臣子是賊臣、是亡國之臣,他就知道如何去辨別。

而且自己作為被領導者,他也要去做正事,以六正的原則來處世,這樣才能夠聲名顯立、垂範後世,而不會身敗名裂。這些道理確實值得我們細細地去學習,並且把它力行在生活之中,這樣才不至於走錯路。

工作中學會用“六正”與“六邪”分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