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放大招治理闖紅燈:誰闖噴誰水!到底好不好?

為了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現象,各地交警輪番“放大招”。最近,湖北大冶市推出防闖紅燈“神器”——行人闖紅燈自動識別抓拍系統。該系統有語音提醒,能自動抓拍,還能對闖紅燈者噴水。對此,網友評論腦洞大開,有人肯定“這可以有”,但也有人質疑這一做法是否安全。


交警放大招治理闖紅燈:誰闖噴誰水!到底好不好?

據新浪微輿情大數據平臺統計,4月18日至20日期間,全網相關該事件信息量達1.8萬條,熱度值為6.38,可見網友對這一做法有較高的關注度。

交警放大招治理闖紅燈:誰闖噴誰水!到底好不好?

經分析,@人民日報 、@頭條新聞 、@中國新聞網 等媒體官方微博成為相關事件在微博傳播過程中的意見領袖。可見,粉絲量龐大的媒體官博對新聞事件的微博傳播有著重要影響力。

從網友使用最多的微博表情來看,“doge”為網友轉發使用最多的表情,“贊”成為評論使用最多的表情。不管轉發還是評論,都表示出了網民對於這一做法的情緒和態度還是十分積極和正面的。

也有網友對這一做法的安全性提出質疑,@Halo-T :覺得這個尖的設計還需要斟酌,存在安全隱患;@手機屏幕有根頭髮 :真的不會有安全問題?@南方男孩 :我感覺這樣子的口設計好不安全;@邵陽人在廣州a :那幾個杆設計存安全隱患,太尖了;@秦上官:應該噴小水注,水霧大了影響行車的視覺,看不清水霧區的區域。

還有網友對行人闖紅燈現象表示無奈,在評論區大開腦洞。@鳳凰鳥下的茶葉蛋 :東西是挺好,可是不適合在中國使用,素質,素質,有的人不自覺,晚上沒人的時候噴一身水,素質低的壞蛋就會把它砸了;@上海碼頭狗 :為了防止行人亂衝紅燈,噴水、拉紅線、抓拍各種各樣方法都用了,闖紅燈現象依然存在,為什麼?都是因為某些人的素質還沒提高;@南遇故人 :結果變成洗手的地方了;@時事雜談 :夏天闖紅燈的人會不會增多?比如洗腳?或者洗澡?@今次掂過碌蔗 :我覺得電擊最有用;@123吳欣 :有沒有人拿著沐浴露去闖紅燈的。

針對網友質疑,大冶市公安局宣傳部門相關人士表示,這套設備先期研發、製造,包含數據庫共投入130餘萬元,包括人臉識別抓拍、激光、噴霧等設備,噴霧為自來水,不會對行人安全造成影響。

“噴水罰”PK“集贊免罰” 哪個讓“治闖”更有效?

其實,梳理媒體報道發現,各地類似防闖紅燈的“大招”不在少數,比如,深圳市抓拍可查多次闖紅燈者,並可通過數據對接,落實違法人員身份;武漢市推出自動拉繩系統防闖紅燈;西安市推出4張照片鎖定闖紅燈行人,行為嚴重的不僅面臨罰款,還將違法行為納入徵信系統;四川達州交警推出的發朋友圈“集贊免罰”等等。

為此,微輿情將“噴水罰”與微博網友討論較多的“集贊免罰”進行了數據對比,監測時間為2018年3月25日至4月20日。從全網聲量對比圖來看,在分析時間段內,“噴水罰”的相關信息於4月18日達到最高峰值,傳播了9123條;“集贊免罰”的相關信息於3月30日達到最高峰值,傳播了3641條;就整個傳播量對比來看,“噴水罰”在互聯網上的傳播量大於“集贊免罰”。

從關聯詞對比圖來看,網友對於“噴水罰”的探討,集中在“噴水”這一做法,而“集贊免罰”的關注點則主要集中在“交警”這一主體。

媒體:防闖紅燈“奇招”不能淪為“執法秀”

關於各類防闖紅燈“奇招”,媒體也紛紛表態。南方網就曾發表《防闖紅燈“奇招”不能淪為“執法秀”》的文章。文中表示,每每出現“奇招”都會引發人們的關注和爭議,短時間內或許有一定的效果,但卻鮮有長久良好效果的相關報道。文中指出:“一些防闖紅燈的招數可以稱得上交通管理創新,但創新卻並不意味著片面的追求‘新奇特’。況且,在十字路口上馬一些設施也需要成本,倘若只追求‘奇招奇術’,而不顧及給道路帶來的影響以及長遠治理效果,如此就會淪為一種‘執法秀’,是不值得稱道且推廣的。更何況,一些地方現有的良好治理措施完全可以拿來即用,沒有必要搞地方特色”。

長春日報也發表題為《整治闖紅燈 少吐槽“神器”》的評論,文中指出:之所以闖紅燈行為屢禁不止,歸根結底,還是違法成本太低,甚至無成本,讓人們無所顧忌。文中結尾處表示:“假如你能堅持做到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即使處罰措施再嚴,板子也打不到你身上。與其說三道四,倒不如自己加強素質修養,做一個遵紀守法的文明人”。

文明出行,從你我做起!你覺得這些防闖紅燈“奇招”咋樣?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

微輿情,社會化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網站:wyq.sina.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