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動力才是硬道理

[腕錶之家 鐘錶文化] 過去十年來,機械腕錶的動力儲備(Power Reserve)逐漸變長,這一趨勢雖然緩慢但卻堅定。長動力儲備簡單而便捷,曾被視作特性功能,現如今越來越普遍。

很長一段時間裡,機械腕錶通常具有兩天動力儲備。那時,大多人只有一枚腕錶,每天都戴,所以動力儲備較短也不是問題。而且當時腕錶和機芯規格較小,沒有足夠的空間裝配大容量發條,因此很難實現長動力儲備。

长动力才是硬道理

Grand Seiko 9S65機芯具有長達72小時動力儲備

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擁有長動力儲備的腕錶都很少見。LeCoultre Calibre 124是個為數不多的例子,該機芯具有長達八天動力儲備,產於1930至1940年代,少量供應百達翡麗和卡地亞等品牌。2014年5月14日,一枚搭載Calibre 124機芯的百達翡麗在蘇富比拍出93,750瑞郎。2005年和2009年,兩枚搭載Calibre 124機芯的卡地亞坦克腕錶分別在蘇富比和佳士得以84,000瑞郎和99,000瑞郎成交。

2000年代初,長動力儲備突然流行起來,包括百達翡麗、IWC萬國表、帕瑪強尼、積家和Chopard蕭邦在內的多家制造商推出具有一週乃至更久動力儲備的機芯。這些機芯大多為手動上弦,IWC萬國表的Calibre 5000型機芯是個特例。當時搭載長動力儲備機芯的腕錶非常特別,製表商在新聞通稿中對其優點的描繪也是不吝筆墨。例如,2000年百達翡麗推出紀念新千年的Ref.51000“魔鬼魚”腕錶,該腕錶就搭載全新研發的、具有長達十天動力儲備的Calibre 28-20/220機芯。

有趣的是,動力儲備的逐漸變長,恰與“大”表(男士腕錶的標準直徑從35毫米左右增加到40毫米及以上)的風靡流行時間重合。更大的錶殼為機芯提供了更多的空間,裝配更長的發條。還有一些腕錶的動力儲備已經超出實用範疇,比如擁有31天動力儲備的朗格(A.Lange & Söhne)Lange 31腕錶、擁有41天動力儲備的Rebellion T-1000腕錶、以及擁有51天動力儲備的Hublot宇舶表法拉利腕錶。

一個月乃至更久的動力儲備實屬特例,但長動力儲備非常實用,並且會變得更加普遍。現代機械腕錶動力儲備的標配仍是48小時,未來三天或者更長一些,足以度過週末的動力儲備將會成為常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方便。如今,腕錶已經從實用儀器發展到個人配飾或奢侈品,擁有多枚腕錶很常見。交替佩戴需要重複上弦和調校操作,除了放在上弦器上的自動腕錶。

具備日曆功能的複雜時計一旦停止,再想校準就特別不方便,特別是那些擁有多個按鈕的日曆腕錶。新一代Grand Seiko機芯全部具有72小時動力儲備,專門研發設計。表主可在週五取下腕錶,整個週末都不用佩戴。週一開始工作時,腕錶仍在運行,無需進行調校。三天的動力儲備極其方便,很可能會成為新的標準。

得益於技術的進步,即使相對實惠的腕錶,也有可能實現三天動力儲備。冶金技術的進步,使發條變得更薄、更有彈性,這樣相同規格的發條盒就能存儲更多的能量。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腕錶錶殼尺寸的增長已經停滯,男士腕錶的平均直徑約為39毫米至42毫米。

在不改變尺寸或架構的前提下,已有多款著名現代機芯實現動力儲備升級。朗格Datograph腕錶搭載的新一代Calibre L951.6機芯動力儲備為60小時,高於原來的36小時。漢米爾頓H-21機芯也是如此,該機芯由Valjoux 7750改進而來。Valjoux 7750機芯可持續運作42至44小時,而H-21的動力儲備為60小時,提升了36%。

硅質零件(尤其是擒縱機構中)的普及應用,也對動力儲備的提高助益良多,因為這意味著摩擦損耗的降低。例如,硅質零件(及其他改進)使百達翡麗Caliber 240 QP機芯的動力儲備延長了50%。卡地亞ID Two概念腕錶儘管尺寸(42毫米)尋常,但動力儲備長達32天。這款腕錶具有多個特色,包括無摩擦擒縱機構,真空錶殼,以及最有趣的由玻璃纖維(塗覆聚對二甲苯)製成的四個小發條。或許,這種進步的唯一缺點,就是令具有七八天動力儲備的腕錶從新奇事物變得稀鬆平常。(圖/文 腕錶之家 許朝陽編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