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說起亂世三國,除了猛將之外,各諸侯展示實力的標準就是麾下“精兵”了;曹操有機動部隊“虎豹騎”、劉備有西方上兵“白眊兵”、當然還有諸葛亮組建的“飛軍”。一個是兵源極廣的“曹魏”,一個是後起之秀的“蜀漢”,這兩大諸侯國身邊貌似都有或多或少的“特種部隊”;那麼問題來了,老牌諸侯國“東吳”又有什麼精銳部隊呢?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三國之一的“東吳政權”,力量雖然沒有“曹魏”強,但論資排輩還是比“蜀漢”要勝強得多;可結果卻是,三國之爭中“東吳”顯得少言寡語,多以自保,難見進攻,這就不免使人以為“東吳無精兵”。其實這種說法是錯的,“東吳”不僅有當世猛將,精兵也不在少數;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解煩兵”、“丹陽兵”,其實力不在“虎豹”、“白眊”之下。

先說“解煩兵”,這隻精兵的創建還是很有名氣的,成型於劉備伐吳時期,史稱“夷陵大戰”;當時劉備率蜀漢傾國之兵大舉入侵東吳,深入江東數百里,孫權自覺岌岌可危;就在這千鈞之間,孫權下令“胡綜”再從各州郡中招募數千兵士,並組成一支新部隊,號為“解煩”。最初“解煩兵”分別由“徐詳”和“胡綜”兩人分別統領一部,之後又有東吳大將“陳武”之子“陳修”統領。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解煩兵”顧名思義,關鍵詞就是“解煩”,很明顯是為孫權“解除煩惱”而建立的軍隊;那麼夷陵之戰中,孫權最煩的又是什麼呢?不言而喻,肯定是“煩”戰事不順利,當然也有保其身家性命的意思;因此“解煩兵”雖人數不算多,卻擔任著“敢死隊”的性質,同時也有孫權私人“禁衛軍”的意思。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至於“解煩兵”戰力如何,史料中少有記載,比較明確的是在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孫權命韓當率“解煩兵”征討丹陽地區的反叛;但即使這段記載也不甚詳細,只說“韓當”勇猛無敵,率兵猛衝猛打,丹陽最終平定。但想來“解煩兵”是孫權的“禁衛軍”,其實力應該不弱;況且又跟隨猛將“韓當”出征,孫權一定知道“韓當”之勇,因此故意將“解煩兵”交給他統領,也由此從側面證明了“解煩兵”的勇武。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東吳另一支精兵當屬“丹陽兵”,三國丹陽郡素有“精兵之地”的美稱;三國初始時“何進”就曾在“丹陽”招募數千兵馬,後曹操也在“丹陽”招兵,曹洪剛起兵之時也專門跑到“丹陽”招兵,陶謙也曾在“丹陽”招過兵。因此“丹陽”在當時多出精兵,諸侯皆知,甚至專程跑到此地招募能征慣戰的勇士;雖說丹陽屬“揚州”,古時征戰皆不喜“南兵”,但是“丹陽兵”卻是個例外,尤其在“徐州”戰場上表現活躍。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想當年劉備投奔徐州,陶謙就曾將四千“丹陽兵”劃撥劉備軍中,至此實力大增;劉備算是個外來人,能在“徐州”站穩腳跟,除了得到當地大士族的支持外,軍事力量上“丹陽兵”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諸如“曹豹”就是“丹陽兵”出身的統領主力。再到後來以張飛為代表的“劉氏集團”與曹豹關係破裂,又是“丹陽兵”趁著劉備在外與袁術爭鬥之時,趁機控制了徐州,直至呂布入城。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說起江東“孫氏集團”與“丹陽兵”的關係,那還得從孫策說起;當時孫策在三國中號稱“小霸王”,名聲日益鼎盛,但他還有個舅舅“吳景”,在袁術手下為“丹陽太守”。當初孫策曾在袁術手下“蝸居”,後來孫策借兵,但袁術卻不給,並說讓孫策自己招兵;孫策無奈之下選擇到舅舅“吳景”的丹陽地區招兵,後來“吳景”幫著孫策招募了數百“丹陽兵”,同時隨孫策一起離開袁術。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袁術人品不行,本以為不給兵就能限制孫策的發展,誰成想自己的“丹陽太守”也隨孫策一起跑了;後來袁術又安排一個叫“周尚”的人接替“丹陽太守”一職,結果這個周尚也有靠山,親侄子竟然是孫策的好朋友“周瑜”。這可好,孫策得了數百“丹陽兵”後不久,袁術的人又被“周瑜”挖了牆角,“周尚”也投靠了孫策;孫策就是憑著這些丹陽兵一舉殺過長江,在平定江東的戰事中,“丹陽兵”可謂是孫氏集團的骨幹力量。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後來袁術被誅,緊跟著孫堅初步建立了“東吳政權”,而“丹陽郡”就成了東吳的主要兵源地;無論是孫策還是之後的孫權,對“丹陽太守”一職都十分重視,史書記載“非孫氏子弟不可任”。後來三國局勢生變,“諸葛恪”也成為孫權最倚重的江東重臣,他就曾擔任“丹陽太守”一職;但也由此可見,東吳對於“丹陽郡”的重視程度。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丹陽”多出山民,性情彪悍,當初“諸葛恪”曾在此地招募四萬精兵,之後東吳上將“賀齊”也在此地得八千精兵,再之後陸遜、全琮、孫瑜等數代人都在此處或招募或征討,得“丹陽兵”不下八萬人;由此也可看出,“丹陽兵”在東吳整個軍隊人數中的佔比非常之高,說是東吳軍隊的主力也不為過。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但總的來說,“丹陽兵”還不能說是東吳的主力部隊,東吳的主力部隊還是依靠規模龐大的“水師”,東吳在“濡須口”和“西陵”一直保存著兩大水師基地,僅是各種作戰船隻數量就足以與“曹操”和“劉備”抗衡,比如東吳“衛溫”就曾率軍駕“海船”遠征海外,勢力範圍一直延伸到當時的“夷州”,也就是今天的臺灣。

曹有“虎豹騎”,劉有“白眊兵”,孫權就沒精銳?“不止一支”!

如果論規模,東吳當屬“水軍”第一,論陸戰,當推“丹陽兵”為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