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技藝:泡茶水溫

泡茶水溫對茶湯品質也有影響。燒開水或煮茶,古人叫“候湯”,對此很講究。

“活水仍須活水煮,自臨釣石汲深情。”蘇東坡這句詩說明好水還要燒得好。宋代蔡襄《茶錄》說:“候湯最難,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前世謂之蟹眼者,過熟湯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湯難。”明代許次纖在《茶疏》中寫得更加明確具體:“水五人銑,便需急煮,候有松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至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古人燒水煮茶的經驗,至今仍有參考價值。

泡茶燒水要求達到沸滾起泡為度,用這樣的水泡茶,茶中的水浸溶解得充分,茶湯濃厚,香氣充分溢發。水沸過久,溶解氧和二氧化碳氣體大大減少,用這樣的水泡茶,有損新鮮滋味。水未沸滾而泡茶,茶中有效成分不能泡出,則香低味淡。

概括起來,燒水要大火急沸,剛煮沸起泡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溫通過對茶葉成分溶解程度的作用來影響茶湯滋味和茶香。

茶葉中含有寶貴的維生素C,是身體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但維生素C的性能,在沸水中很容易被氧化,對一些維生素C含量豐富芽葉很嫩的高級茶,使用鮮開水沖泡,不僅容易破壞維生素C,而且還會產生熟味。所以宜用稍微燒開的水或燒開後水稍待溫度下降一些來沖泡,沖泡時間要短一些,這樣方可避免產生悶熟味,使湯色翠綠,滋味鮮美。

高級綠茶,特別是各種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以80℃左右為宜。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在高溫下,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正如平時說的,水溫高,把茶葉“燙熟”了。茶葉愈嫩綠,水溫愈低;水溫過低,則香味低淡。

此外需說明的是,用80℃的水溫,通常是指水燒開後再冷卻至該溫度;若是處理過的無菌生水,只需燒到所需溫度即可。

至於泡飲各種花茶、紅茶和中、低檔綠茶,則要用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則滲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較少,茶味淡薄。

泡飲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較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滾開水沖泡。有時,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還要在沖泡前用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在壺外淋開水。

少數民族飲用磚茶,則要將磚茶敲碎,放在鍋中熬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