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宣漢,置縣兩千年、巴人有仙蹤。

這裡巴風土韻源遠流長,擁有全國最大的巴文化遺存──羅家壩遺址;土家民俗風情獨具,薅草鑼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創造了“一縣成軍”的傳奇,孕育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維舟和新中國10位將軍。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宣漢縣城全景

這裡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天然氣儲量1.5萬億方,有全國最大的海相整裝氣田──普光氣田,煤炭儲量1.6億噸,富鉀滷水儲量1.5億噸;農副產品、旅遊資源豐富。

今日的宣漢是川東北經濟區縣域發展強縣。近年來,宣漢在生態文明、文化旅遊、脫貧攻堅等多方面譜寫了跨越轉型發展的新篇章,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對此,我們專訪了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分享他對宣漢轉型發展的願景與行動。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巴山大峽谷羅盤頂雪景

發展與方向:圍繞資源做大文章、大做文章

宣漢是一個資源大縣,縣域經濟發展也名列川東北經濟區前茅,這個時候,宣漢為什麼要提出轉型?朝哪裡轉型?

宣漢縣委書記 唐廷教:

宣漢的經濟發展,在過去一度時期主要是依靠煤礦,天然氣開採出來以後,又主要依託於天然氣開發,礦產資源的開發對整個宣漢縣GDP的貢獻一度達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宣漢縣委縣政府研究發現,僅僅依託資源開發來提升縣域經濟這條路子走不久也走不遠,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必須及早轉型才能推動宣漢的可持續發展。

地處內陸相對封閉,交通相對落後,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宣漢這樣一個偏遠的山區,怎麼轉型?縣委縣政府研究提出了一個基本思路:圍繞資源做大文章、大做文章。把宣漢的四大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人力資源、政務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調整產業結構,做深做強產業鏈,全面加快全縣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均衡發展,完成“建成繁榮美麗新宣漢”總目標。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唐廷教在漁禪寺公園調研

旅遊與扶貧:全域旅遊與開發扶貧相結合

我們注意到,去年宣漢縣的旅遊綜合收入突破30億元,增長45%,而且,今年巴山大峽谷又將開門迎客,旅遊發展態勢迅猛。宣漢的目標是構建“一區四圈”的全域旅遊新格局,建成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要如何實現?

宣漢縣委書記 唐廷教:

我們將緊緊圍繞“建成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全域旅遊”“開發扶貧”戰略,走出一條“以開發促產業助增收”的山區旅遊脫貧新路子。

這首先需要重點項目的帶動。我的扶貧聯繫點在宣漢縣龍泉土家族鄉黃連村,以前去一趟得走八個多小時山路,在這麼窮的地方怎麼轉型發展?沒有一個大的項目帶動是很困難的。為了讓宣漢這些最窮最差的地方變成宣漢最富最美的地方,2015年開始,宣漢縣委縣政府研究推進了巴山大峽谷旅遊扶貧綜合開發項目,把當地的山川河流、鄉村風貌、巴人文化資源結合起來,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作為引領宣漢旅遊發展的龍頭項目,該項目投資200億元(一期投資130億元),按照國家AAAAA景區標準進行打造,預計用3—5年時間完成建設,建成後將帶動周邊近9萬群眾脫貧奔康,今年9月開門迎客。

除了突出龍頭帶動,宣漢還將全力構建“一區四圈”全域旅遊格局,將全縣80%以上的貧困村納入全縣旅遊景點進行規劃佈局,以景區建設拓展城鄉發展,做到旅遊與扶貧有機融合、整體推進,以全域旅遊的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的轉型。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唐廷教在巴山大峽谷調研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對整個宣漢縣產業結構調整有何影響?

宣漢縣委書記 唐廷教:

發展全域旅遊不僅讓宣漢最窮困地區的老百姓有了一個重大項目的支撐,有了一個脫貧奔康的依託,更重要的是讓宣漢現有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一個更好的態勢,從過去依靠工業、農業帶動變為由工業、服務業雙輪驅動的轉型發展格局,它們也成為了宣漢縣域經濟發展的兩架馬車。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馬渡石林

工業強縣:資源優勢反推產業發展

說到縣域經濟發展的兩架馬車,除了服務業,工業方面我們如何圍繞資源做轉型?

宣漢縣委書記 唐廷教:

我們判斷,要讓宣漢成為經濟強縣,必須緊緊抓住“工業強縣”牛鼻子,走工業強縣的道路。發展工業我們要圍繞資源要素來做文章,不能僅僅成為一個資源的原料提供者,而要依託資源來形成產業鏈,走園區集群發展這樣一條工業轉型道路。

為此,我們創新了產業發展模式。首先依靠本土資源優勢和地方政府努力降低入駐企業的發展成本(比如天然氣資源、低成本電價等),然後圍繞這個低成本優勢進行研究、選擇發展有競爭力的產業,讓宣漢成為工業發展的成本窪地、技術高地和環境寶地。因此,找到轉型的承載點和支撐點是非常關鍵的。

現在看來,宣漢的縣域工業轉型已經邁出了很好的一步。縣委縣政府確定了大力發展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產業,建成了全國首個全產業鏈的微玻纖工業園,吸納了全國最大的微玻纖生產企業、用量企業和全國最強的微玻纖科研機構;柳池和普光兩個園區招商引資成效也非常明顯,“一區四園”縣域工業格局加快形成。同時,我們瞄準儲量豐富的鋰鉀資源,全力推進鋰鉀綜合開發,目標定位於打造千億級產業園。這使得整個宣漢的縣域工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扭轉了過去天然氣一“氣”獨大的工業發展局面,讓轉型發展呈現明顯成效。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微玻纖新材料產業園

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設:紅燈籠與文明齊掛

近兩年,宣漢縣通過“誠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教育,進一步淨化了社會風氣、凝聚了道德力量,在全省樹立起了成功的實踐模本。這是宣漢縣解決精神扶貧的有益探索,能不能理解為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是鄉村治理模式轉型的有效嘗試?

宣漢縣委書記 唐廷教:

我們說轉型發展,不僅僅有經濟實力的增強,有社會事業的進步,還要實現群眾精神狀態的改變。我在宣漢工作多年發現,為什麼黨委政府做了很多事情卻得不到百姓的認可?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這麼多年來我們和老百姓交心少了,對大家的教育引導少了,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出了問題,因此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一個活動,讓老百姓參與進來,在參與的過程中對他們實行有效的引導。

因此,針對群眾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不講誠信、不守法規、不懂感恩等突出問題,自2016年6月起,宣漢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以“誠信•守法•感恩”為主要內容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將德治和法治、自治相融合,形成道德約束,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

其中,掛紅燈籠的活動影響最廣。每年臘月20日,是我縣“紅燈籠”集中頒發日,縣領導分赴各村(社區),為評選上“縣級模範戶、鄉鎮模範戶和村(社區)達標戶”的群眾頒發並懸掛特製印有“誠信•守法•感恩”等字樣的大紅燈籠。每年,全縣近80%的家庭門前“火紅燈籠高高掛”,而另20%落選的家庭“門前冷清受刺激”,形成先進倒逼後進的氛圍,喚起道德約束力量。一個小小的燈籠,讓全縣40萬群眾關注參與,效果非常顯著。

此外,全縣還廣泛開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文化活動,推出極具“巴文化”地域特色的大型情景史詩劇《夢迴巴國》,深入挖掘羅家壩遺址背後豐富的“巴文化”資源......所有這些努力共同促進了宣漢社會、文化的同步發展,形成一個新的轉型格局。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唐廷教掛紅燈籠

在您心中,未來的“繁榮美麗新宣漢”是怎樣的一副畫卷?

宣漢縣委書記 唐廷教:

建設繁榮美麗新宣漢,不僅僅是一個目標、一個願景,更重要的是要讓130多萬宣漢人民真正有獲得感、幸福感。我相信那時候的宣漢,一定是政治清明的新宣漢,團結和諧、崇廉尚德,公平正義、民主法治,政治生態風清氣正;一定是經濟發達的新宣漢,產業興旺、交通便捷,充滿活力、欣欣向榮,躋身縣域經濟強縣;一定是文化昌盛的新宣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貼近服務、精品湧現,鑄就共同精神家園;一定是社會和諧的新宣漢,生活富足、安居樂業,守望相助、新風蔚然,小康社會全面建成;一定是生態良好的新宣漢,資源獨特、環境優美,別具魅力、宜居宜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異地扶貧搬遷讓貧困群眾過上了幸福生活

【今日宣漢 邀您巡禮】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洋烈新村全景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巴山大峽谷秋色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壯觀的千人巴人舞表演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廟安李花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永安大道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巴人廣場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巴山紅軍公園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俯瞰百節溪公園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達宣快速通道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明月桂花村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南壩脫硫廠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西區新城

中共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圍繞資源做大文章,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雙河藍莓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