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的诱因

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呈动态平衡,当这一平衡因环境因素、麻醉影响或疾病本身等原因遭到破坏时,就会出现体温升高或降低,常可造成极为有害后果。

当中心温度低于36 ℃时为低体温,当中心温度高于37.5 ℃为体温升高。今天中公备考指导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术中低体温。

诱发原因

(1)室温低

当室温低于21℃时,皮肤和呼吸道散热明显增多,病人体温易下降,体温下降幅度和手术时间长短、病人体表面积大小与体重有关。

手术室温度低于21 ℃时,一般病人均有体温降低,室温在21~24℃,70%病人可保持体温正常,若室温在24~26℃,病人均能维持体温稳定。

故手术室温度应为24~26 ℃,相对湿度为40%~50%。

(2)室内通风

对流散热是在空气流动情况下实现的,手术室内使用层流通气设备,可使对流散热由正常的12%上升到61%,而使蒸发散热由正常的25%下降到19%。

(3)术中输入大量冷的液体

特别是输入4℃的冷藏库血,可使体温下降0.5~1 ℃,输血量越大,体温下降越明显。

(4)术中内脏暴露时间长及用冷溶液冲洗腹腔或胸腔,可使体温明显降低。

(5)全身麻醉药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此种情况下如使用肌松剂,使体热产生减少(肌肉活动是体热产生的来源),致使体温降低。

低体温的影响

(1)使麻醉药及辅助麻醉药作用时间延长。

体温降低可使吸入麻醉药MAC降低。体温降低,内脏血流减少,使依赖肝脏代谢、排泄的药物如吗啡的半衰期明显延长。由于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使经肝脏代谢及由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泮库溴胺的时效延长一倍以上。

(2)出血时间延长。

(3)使血液粘稠性增高,影响组织灌流。另外使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

(4)如有寒战反应,可使组织氧耗量明显增多。

预防

手术室温度应维持于24~26℃(婴幼儿25℃),相对湿度为40%~50%。冷的输液剂及冲洗液在使用时应加温,采用吸入麻醉和控制呼吸时,应采用循环紧闭回路。

通过以上的整理,各位小伙伴一定对于术中的低体温有所了解了吧,在日常的操作中尽量规避以上的误区,希望以上知识点对你有指导意义,有什么医疗卫生招聘备考相关问题欢迎咨询中公安徽卫生人才网的专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