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可以叫卖?黑市开价千元卖征信!

征信可以叫卖?黑市开价千元卖征信!

“您好,我是XXX售楼中心,请问近期您有购房计划吗?”最近很多常州市民都接到过此类电话。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怀疑过自己的信息已经被泄露了?在去年的6月,常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围绕这类推销电话展开大规模侦查,终于挖出一条买卖个人信息黑市交易链,总共抓获了包括48名内鬼和82名中介商在内的违法犯罪人员。这是自去年“两高”司法解释正式出台后,第一起由公安部挂牌督办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

一个庞大的交易链

去年年初,常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在调查中发现,有一条庞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是由众多行业“内鬼”和“中间商”搭档建立的,遍布在全国的20多个省份,他们获取、贩卖的信息都是黑市上价码最高的一类个人信息,在末端,一条个人征信信息能卖上千元。

早在去年6月,常州警方就已经注意到,很多推销电话目标都是很有针对性,感觉这背后有些名堂。他们先从一些互联网上的推销广告入手,筛选出多个疑似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QQ群。

经过调查,群里一个网名叫“三界包打听”的湖南男子周某引起了民警的注意。这个周某经常在各个QQ群里面发布广告,广告声称只要一个电话号码,就可以调查到相关号码使用人的家庭住址、身份信息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民警很快就查清了周某的底细。他曾经是湖南一家讨债公司的圆滚滚,常常通过别人购买欠债人的信息。周某在圈子里面已经混的很熟悉了,于是就做起了贩卖信息的生意。

银行内鬼遭钱色诱惑

在2016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周某与湖南厂商一家银行的信贷部主任梁某在一个饭局上相识了。在二人的交谈中,周某得知梁某可以通过银行内部的系统查到全国人民的个人征信。周某当然能意识到,这样的信息,无论是小贷公司还是讨债公司,都是愿意出高价购买的,一条征信信心至少可以卖到300元。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

于是周某多次请梁某吃饭,除了送钱之外还对其实施“美人计”,最后终于将梁某拉下水,在2017年年初,两人最终达成“合作”协议

周某多次请梁某吃饭,除了送钱还用上了“美人计”,最终将梁某拉下了水,2017年初,两人达成“合作”协议,梁某每查询1条个人征信信息,周某就给他300至350元。查一条征信信息,对梁某来说就是动动指头一分钟不到的事情,他也乐的这样顺手转笔钱。

有了梁某这个稳定的信息源,周某就给自己安了一个个人征信信息总代理的身份,并开始在黑市上出卖个人征信信息,一条信息卖到5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个人征信信息最吃香

转型当了信息贩子的周某还发现,公民个人信息的市场需求量不是一般的大,各行各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征信信息,还需要包括开房记录、社保记录、车辆信息、网购收货地址、手机定位、学生信息、生育记录等在内的各种个人信息。

据警方侦查,个人征信信息在市场里价格是最高的,查一条信息就要被内鬼收取300元现金;其次就是个人手机得定位信息,查一条通常是200元左右;再次是新的网购收货地址、生育住院记录等信息,价格约一条100元左右;而像学生信息、开房记录之类的,每条30到50元;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车辆信息,但此类信息每条只有10元左右。

在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这条黑色产业链当中,通常是中间商根据客户的需要,找相关的内鬼精准查询某人或某类个人信息,然后转卖给客户。像梁某这种人内鬼就是处在第一层的,而为了安全起见,内鬼联系的中间商一般都只有一到二人,不过这些中间商下面还有各个分销商,多的甚至有五六个层级。各个行业的内鬼与他们信赖的中间商互相勾结,然后各取所需,并且还以他们为核心再向外交叉发展,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交易链。

就是因为这类信息交易层级太多、错综复杂,所以导致了越到产业链末端出价格越高,从内鬼再到销售末端,一条信息的价格起码番上几番。比如车辆的信息,汽车修理行业的内鬼每查询一条赚10元钱,然而经过多次转手后一条能卖到至少上百元。“这个行业,除了有犯罪的风险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任何成本,利润是十分可观的”

71个抓捕小组联合出击

在2017年6月底,在公安部网安局和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指导下,由常州市公安局牵头,抽调若干民警成立专案组,经过20余天研判和侦查,初步查明了这个以众多行业部门内鬼为源头、大量中间商为中介,通过网络勾结、贩卖交换个人征信、车辆信息、开房住宿、收货地址等数十个种类实时信息的庞大网络犯罪团伙,其中像梁某这样的行业内鬼竟然多达48名,涵盖银行、卫生、教育、社保、快递、保险、网购、汽修等多个行业;像周某这样的中间商也有82名。

2017年7月17日,专案组调集355名警力,临时组成71个抓捕小组,兵分20多路赴黑龙江、内蒙古、福建、湖南、四川、广东、上海、湖北、浙江等地集中进行收网行动,48个内鬼和82个中介商全部被抓获,涉案手机152部、电脑39台、涉案手机卡155个已经全部被扣押,成功摧毁了这条泄露、窃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大黑色产业链。现已查明,仅在警方展开收网前的1个月内,公民个人信息这条产业链上的交易量就达20多万条,涉案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警方提示

江苏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的负责人说,公民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个人隐私,绝对不是发财致富的资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刑法修正案(九)》的新罪名。在大数据的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公安机关对此的打击力度也是越来越大,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50条以上征信、财产等公民个人信息,即构成刑事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