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流传千年的中原美食 你没吃过也听说过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其精华全在于汤。

方城烩面:一观汤:肉烂如泥,汤浓如奶;二看面:柔、韧、光;三尝辣椒油:须用羊油和方城所产的小型红尖辣椒,麻、辣、香。配合方城火烧,成为绝配。

浆面条:便宜大碗方便耐饿

洛阳浆面条:浆饭热三遍,拿肉也不换,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灌汤包: 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

开封灌汤包:灌汤包皮薄,洁白如景德镇陶瓷,有透明之感。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

红焖羊肉:将涮羊肉与蜀中火锅南北两大火锅的美味合到一块儿,更适合中原人的口味。

新乡红焖羊肉:用四川火锅之特点选用上乘新鲜山羊为主料,加入30余种名贵调料煸炒以文火焖制而成,其特点色泽红润,汤鲜微辣,肉质鲜嫩可口,不膻,风味独特,配上各种新鲜蔬菜,与其他食品可涮可炖,更具补气滋阴,生肌健身之功效。

胡辣汤: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配上油馍、饼子等其乐无穷~

逍遥镇胡辣汤:色香味俱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

锅贴:传统小吃,煎烙馅类的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可口。

开封锅贴:锅贴以鲜净肉、嫩韭黄、原油、花生油、小磨油、料酒、姜末等为原料制成肉馅,用精粉面皮包成小船形,然后依次排放在平底锅内加入清水用武火煮制,水干后,再浇上稀面水。待水稍尽,淋入花生油,再用文火煎制,底呈柿红色即成。灌汤流油鲜美溢口,再配上香醋、蒜瓣,别有风味。

水席: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洛阳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洛阳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洛阳水席: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洛阳水席以汤取胜,它的每一道菜都离不开汤。

羊双肠:用羊的大肠和小肠熬制而成

开封羊双肠:约始于清朝中后期,营者肩挑扁担一头为火一头为肠等。三更过后沿街叫卖,倘有食者便取肠下料以食之,其以牛、羊大肠为文余为辅,待汤沸加入味精、香菜等盛入碗内食肉饮汁,时天寒未亮观则羊大肠外一层薄油疑似霜,即名“羊霜肠汤”。在古城开封流传数百年之久。

开封双麻火烧:双麻火烧是开封名小吃,多作早点、夜宵。配油茶吃。口感酥焦,透五香味。

双麻火烧:口味酥焦五香,别有一番风味。双麻火烧,又称"双麻饼",是由北宋时期"胡饼店"中的"新样满麻"演变而来。

油馍头:也称麻烫、油麻、面拖、老鸹头,早上吃油馍头,配上豆浆或者胡辣汤。

郑州油馍头:胡辣汤、豆腐脑,沾着油馍头;也可以配豆沫,或者两掺(即纯豆腐脑掺胡辣汤)。盛于郑州大街小巷。

臊子:以新鲜牛羊肉为主料,配以大料、花椒等多种调味料,采用特殊工艺制成的传统风味小吃,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

新野臊子:新野臊子又名三国臊子,此菜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食用时,取臊子适量,加入蔬菜中同炒,素菜荤味,口感甚佳,浇于面食中十分出味。

闷罐肉:旧社会的时候家里穷,不常吃到肉,结果到过年的时候就攒了钱买上不少,然后经过加工制成闷罐肉,搁置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可以长期存放,从年头放到年末都不会坏掉,适合四季食用。

信仰闷罐肉:浓香扑鼻,沁人心脾,信阳名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