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你失敗了,太好了!

1

哇哦,你失敗了,太好了!

好吧,我承認我們有一句人盡皆知的話叫做:失敗乃成功之母。按照這句話的意思,我們應該認為失敗比成功更有意義,畢竟,失敗是成功它孃親。

然而事實上當我們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並沒有真正做到這一點。

我們時時刻刻在說允許孩子犯錯,然而我們又時時刻刻在阻止孩子犯錯。

你怎麼這種問題上也會出錯?

告訴你好幾次了,你怎麼還在錯?

天哪,按照你這個進度,什麼時候才能成功啊?

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不懂你要問啊!

然而當我們遇到孩子來問問題的時候,又常常會說:你看你,這個問題我說了無數遍了,你怎麼還不會?這道題目你怎麼還在錯,並且每次錯的都不一樣?

我們渴望成功,也渴望孩子們成功,我們嘴上說著失敗了不要緊,又在用各種方式暗示孩子失敗是可恥的,失敗是失敗者的作為,失敗是會被別人嘲笑的。

所以孩子們是害怕失敗的。

2

哇哦,你失敗了,太好了!

課堂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孩子唯唯諾諾,不敢舉手,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舉手回答,錯了迎來的是同學們的鬨堂大笑,即使這種笑聲並沒有太大的惡意,即使這笑聲很快會被其他的孩子遺忘,但是給這個孩子帶來的就是揮之不去的羞恥感。

我們課堂上聽講的孩子為什麼會不由自主地笑?他們的笑聲裡包含著這兩層意思:1.你這個都不會,真笨;2.笨蛋才會把自己不會的暴露在其他人面前供人嘲笑。

記得臺灣的李玉貴老師曾經分享過自己去日本聽課的經歷,一堂數學課,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自己有一個地方不會,然後其他的孩子中有很多竟然很高興地舉手說:哎呀,這個我也不會啊!於是他們開始興奮地討論自己為什麼不會,然後就有很多孩子參與進來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

想想都覺得這是多麼美好的課堂,多麼美好的同伴互助。

3

哇哦,你失敗了,太好了!

失敗是什麼?我們經常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分析孩子怎麼做才能對,但是很少分析這次失敗對於自己的意義。

這就像我們在黑暗的環境中挖寶藏,我們衝著一條路徑挖,發現根本沒有,那麼我們之前的探索還有意義嗎?

自然是有的,這次探索讓我們知道這條路是行不通的,接下來不能走這條路,我們探索的未知的路越多,那麼我們找到正確方向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就是說,孩子們嘗試錯誤的次數越多,那麼他們接下來找到成功方向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我們做到的是在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他別灰心,但是並沒有告訴孩子他犯的錯誤意味著什麼,孩子只知道失敗的時候應該強行收回淚水,準備下一次戰鬥,但並沒有在前一次的錯誤中獲得什麼。

4

哇哦,你失敗了,太好了!

我們認為失敗是能力不足的體現,雖然我們理智上不希望這樣,但幾乎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是這樣認為的,我們認為嘗試錯誤次數越少的孩子越聰明,那些試來試去總是不對的孩子一定是比較笨的。

所以,久而久之,能力強的孩子刻意隱藏自己的失敗、錯誤讓別人覺得自己很厲害,維護自己的良好形象;能力弱的孩子越來越不敢暴露自己的失誤,他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不會的地方藏起來,以免遭到嘲笑和懲罰。

所以,當你的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記得用驚喜的口氣告訴他:哇哦,你失敗了,這太好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失敗吧!

當我們每一次這樣分析孩子的失敗,當我們用欣喜的態度面對孩子的失敗,孩子們就會越來越不介意暴露自己的弱點,越來越不介意麵對失敗,越來越願意迎接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