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擁兵百萬為何短短42天便退出了北京?

李自成擁兵百萬為何短短42天便退出了北京?

李自成進入北京城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不僅意味著明朝全國性政權的結束。還意味著他進入一個全新的天地,從此以後要圖謀天下禮賢下士兢兢業業等等,而不是侷限於農民起義的階級鬥爭中,也就是說他需要一個質變。

但毫無疑問李自成的質變失敗了。

首先李自成的百萬大兵其實大多是烏合之眾並非百戰之兵,大部分都是因為明末小冰河時期的天災而吃不飽飯的老百姓,讓他們跟著大軍打打順風順水的仗撐撐場面可以,真正大戰起來是不堪一擊的。

而且根據當時資料顯示,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在內有大規模的鼠疫爆發,李自成山海關大敗以後,選擇退出北京而不是固守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鼠疫肆虐,軍隊戰鬥力大打折扣。

李自成的大軍中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就是老營的幾萬兵馬。後來隨著李自成征戰吳三桂,當時與吳三桂打的難分難解甚至有勝算,可見其戰鬥力之強。可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李自成與吳三桂激戰時多爾袞突然出現扭轉了戰局,使李自成大敗,老營的人馬也折損的七七八八的。

而且李自成並沒有穩固的根據地,縱觀他的起義過程,一直屬於流竄式作戰,並非有目標有組織的作戰,這也是他離開北京城以後一瀉千里的原因所在。

李自成進入京城以後的作為更是零分

首先他當時對關外的滿清割據政權並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滿清與明朝的戰爭與他無關,所以並沒有重兵佈防。殊不知他進入北京以後已經成為天下矢之了,更是成為了代替了明王朝抵禦清軍的角色,因為不重視滿清,導致了隨之而來的山海關之役的慘敗。

而且他當時還沉浸在農民起義的階級鬥爭角色之中,不知道拉攏官紳地主,而是採取繼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比如說嚴刑拷打明朝官員抄其家產。引起了官紳們的強烈不滿,因此不可能穩定以北京為主的廣大北方統治區。

自古皇權不下鄉,說明官紳地主是龐大帝國統治地方的基礎。李自成想要成就一番霸業,卻轉換不了身份,拉攏不了官紳階級,又豈能不失敗。

再看看滿清,清軍入關以後,依前明官員所職照舊起用。甚至有些官員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時被升官了,那麼就按照大順官級起用,又退回了士紳地主的大量田地,拉攏了官紳階級。

再對比對比李自成的所作所為,他敗的如此之快不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