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门

文/白头翁

一道极简单的问题,却几乎难倒所有人,我们的祖先何时住进有门的屋舍?关上门就是家,打开门就是院;门里门外两个世界。这就是门,一块竖立起来的木板,让人类苦苦寻觅了数十万年……

中国人何时懂得门?真正住进有门的房屋?似无定论。先有的门后有的文明,先有的门后有的家庭,先有的门后有的文字,先有的门后有的阶级,先有的门才有的不平等,除去那道门,人类和其它灵长类动物没有区别,没有门的时代,人类还是动物……

门是人类文明的历程碑。

寻找中国门

那是一扇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宫殿大门。距今至少有三千多年矣,堪称现存门之祖也。它是在山东临淄出土的齐故城10号宫殿遗址出土的大门,其高2.75米,宽1.55米,门表面有红色。推测应为春秋战国时,齐遭战乱城门遭焚烧轰然倒坍在残灰之中化为遗迹。

每有国难家仇,门往往首遭其难。“破门而入”,攻城首先是破门,西楚霸王进入咸阳一把火把秦王朝的国都烧成一片白地。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纵火犯。我们只能从齐国的宫门去猜想秦国帝都的大门,去想像阿房宫的大门。但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自从荆轲刺秦王发生以后,为防怀揣利器的刺客,秦始皇广收天下的“磁石”,建成磁石门,来晋见秦始皇的人必须经过这道“磁石门”。如有带刀刃的刺客,则被吸于门上,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道安全门。秦始皇不愧为千古一帝,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特殊门:安检门。

中国门学问也大。中国字中带门的字就有300多个,门里有家、有爱、有生生死死、有恩恩怨怨。曹操就曾借门考人,他在完工的宅院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果然难倒工匠臣子,唯独杨修看破,门字加活字,阔也,宰相是嫌此门太宽,拆了重建。

寻找中国门

在中国讲侯门深似海,一望门便可知富贵,一登门便可知侯门乎?王门乎?朱门、豪门、门阀、门徒、门生,杜甫所吟“朱门酒肉臭”,其朱不红,门不重,台不高,真正的王府、侯门、大夫宅第,杜甫望见过的不多,其酒肉飘香还是酒肉臭,焉能为市人所嗅?唐以紫为尚为贵,紫红大门为侯门。此外,王侯将相之宅第还要看其门楼的高低,门面的阔窄,门阶的多少,门钉的大小多少,几排几行几个?错了就“逾制”,轻则罚俸,重则免官获罪。

门上不但有讲究亦铸有法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爷“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屡历征战,战功累累,曾传以80多亲兵冲散明朝2万大军,且斩首无数。济尔哈朗把他的郑亲王府的街门改为前后对照的面阔三间的大门。顺治四年,1647年2月,济尔合朗“因府第逾制,罚银两千,罢辅政”。幸亏是铁帽子王爷。

唐朝崔郊有一首《赠去婢》甚有名,其后两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海有多深侯门就有多深。《红楼梦》中描绘贾府中的门就多达30多种,门对门、门衔门、门套门、门里有门、门外亦有门、五花八门的门、各种各样的门、萧郎入侯门,必是入得出不得!

侯门之门虽然门门相望,但门门不同,没有相同的门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我见过清初一位重臣的故居大门,门头之上,高悬三块“王牌”,气势威猛,甚是镇人,皆朝廷赏赐的功名,高高在上,皇恩在上,文官武将要下轿下马,仿佛穿着一件皇帝亲赐的黄马褂。门档无户对,一对威舞的铁狮子分左右恪守门栓。下有门枕石,高过半尺厚过四寸的门槛,两旁的门山栓直冲青天,门框是五寸厚的老榆木作的,百年不朽,百年不坍。门上有门钉,五排门钉,每排五钉,都是黄铜包皮,生铁铸就。门钉有讲究,错了有要杀头之罪。

寻找中国门

逛故宫,进头道门天安门,朱红大门上就有九排鎏金的大圆门钉,九九八十一个,天下只有皇宫大门有,帝都皇城大门有,“朱扉金钉,纵横各九”,以下亲王爷、郡王爷、贝勒爷、侯爷,依次累减,纵横各七的,各五的,直到门上无钉,俗语:白钉,门里不是在朝为官的。门上的铺首分左右,各有龙之四子椒园口衔一圆环相视,所谓“千金造门”果然不凡。想起我在山东临淄博物馆看见的一对在齐陵街道梁家终村出土的秦时的鎏金辅首,估计那应是王侯之府第大门上的铺首。有些无功无名豪门富家大门上的铺首讲究铸字,左首铸忠,右首制勇。

门上有神,附在门上的神为门神。中国的门神据说有30多位,最常见最熟悉的莫过于哼哈二将,黑脸的尉迟恭,黄脸的秦叔室。中国人贴门神的历史不会太久,据说古罗马时人家有位门神叫雅努斯,本是司光的太阳神,请这么一位门神是为了带来光明,驱避邪恶。中国的门神不一样,顅着驱恶避邪,保护宅第,门神就是安全神。门上有神,门不简单。缺什么不能缺了门;可以迈错了步,绝不能迈错了门。

侯门之中要求府中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大门是指府门宅第院门,出门如出家,出嫁之前是不能擅自出大门的。“二门不迈”,二门专指内宅内院的一道垂花门,家中小姐送客也只能送到二门里,出了二门就是坏了规矩。这二门不但内眷不能迈,未经允许外人也万万不能迈,迈错一步就可能丧命,有法律为证,在垂花门里立着一根红漆的大棍,其名水火棍,据说是从衙门里请回来的,外客未经同意私自迈过“二门”,便可用此棍活活打死。

寻找中国门

有时迈错门打死也是轻的。天安门那时叫承天门,正阳门正门大开着,但谁也不能迈过门槛,全国上下不分文臣武将,也不分男女老少,谁迈错此门,则推至菜市口斩首,严重的要追究“三族”,满门抄斩。皇门连着命。京城的九道门,哪个门都不能迈错了步,迈错了钟点都不行,轻则一顿暴打,戴枷立在城门处示威,重则一百大杖,打得皮开肉绽,还有口气的话立马押回刑部大牢,关三五年是轻判。

南京有座中华门,以中华命名的门,其门楣还是曾任中华民国总统的蒋介石亲手题写的,全中国仅此一道。

中华门有三道瓮城,北京城内城九门,外城七门,门门有城楼,门门有瓮城,却从来没见哪道内城城门,哪座外城城门有三道瓮城。

中华门三道瓮城,四道券门贯通,让人瞠目结舌和足让“门史”添彩的是每道券门上都装有上下可以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遇有敌兵攻入瓮城,城内“千斤闸”门由天而降,关闸断其归路,伏兵由伏兵洞中杀出,其势如关门打狗,瓮中捉鳖。首道城门的主券门,

纵深竟达58米,宽6.8米,两边均有七寸厚包铁皮的大铁门,大铁门一关,地遁都无门,敌军必亡。

寻找中国门

中国第一座“国门”是战国时期赵襄子在赵地北疆所建,即现在张家口以北,张北县。赵襄子在此处修建一座雄伟厚重大气磅礴的“国门”----“无穷之门”,其源于《庄子·在宥》篇:“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赵襄子是位开天辟地的人物。再未见其它诸侯国包括秦国有此手笔绘国门。赵襄子在国家建设上是开拓者。

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漫长,因此国界是以线称之,而口岸是以国门称之,进出边界必走国门,不入国门不可入国界。我曾在内蒙二连浩特国门处参观,曾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地站在国门之处,体验一脚国内一脚国外的感觉,那门就是国门啊!

经过几千年的提炼,门在中国早已不仅仅是门了,门的意义自汉就不断深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典。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门乃身份证、户口册、档案也。寒门不得上品作,穷先穷在门上。古人视门户如冠带,认为门就如一家主人的冠冕,体现着身份与地位,尊与卑,荣与辱,俱在门上,一眼可见。驷马高门、朱户彤扉,一看就是穿紫色官服登白色高底靴的大官;蓬门毕户、柴门柴扉,此为落难之人,贫下中农。“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寻找中国门

中国的门都是往里拉,极少有往外推的,拉的是中国门,推的都是外国门。也符合中国礼教,一切在我,不强加他人。门里有礼教。推拉门在唐代时是中西结合,由西域传入的“番卧”渐渐中国化,厅、堂、室之分先为屏封相隔,渐次采用推拉门把一室隔为二间,前为会客,后为寝室,日本人学回去一直延用至今。

日本宅户多有门牌,中国的门牌讲究更大,即使是家中再有钱有势,再“土豪”,其宅院也只能叫“大宅门”,不敢称府、第,但“土豪”亦有“土豪”的办法,他是把门装饰得豪华起来,在门框、门柱、门楣、门扇、门簪、铺首上下功夫,“雕梁画栋”,寓意深远,有在门栓门框上精雕“辈辈封侯”、“三阳开泰”、“福、禄、寿齐到”等等,不用进门,望门就能知院是什么院?房是什么房?园是什么园?门前是什么、门后是什么,门上是什么,门下是什么,俱有讲究。甚至门门有典故,门门有诗句。精工细作,皆在门上。门若寒,其家必穷;门若阔,其家必豪,也有新解,土豪家的门故称豪门。

寻找中国门

我去参观过山西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六十多道门,门门不同,门门都有不同的风格,门饰都有鲜明的寓意,真乃穷天下之智,搜古今之意,门上有学问。门就是一本书,有时是本读不懂的书。和尚出家,要称遁入空门,何来空门?难道门中有风?无风何称门风?且门风分好坏,门风分清浊。门内有人,皆为徒乎?否则何称门生门徒乎?真可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又延生出门第、门阀,一个门里走出多少千事万意,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说不尽的中国门……

寻找中国门

白头翁新作《醉里挑灯谈酒》,是一本散文集,共收录崔济哲先生二十余篇以“酒”为主题的散文随笔。作者借一个“酒”字,实则聊的是历史和社会。全书是一部文人墨客、帝王百姓的饮酒话史,作者在书中大谈酒的源头、发展、趣闻、传说,实际上是在回味历史,剖析社会,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怀,也是对当下世象的感概,既展现出我国文化的深远流长,也道出了世界人民对美的追求的共性。

寻找中国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