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車、無貨運通行證……起底“貨拉拉”們的灰色地帶

“我以前在劇組拍過戲,通常就把‘某某攝製組’的牌子拿出來 ,看到有交警,就說是劇組在宣傳警察正能量,有時也能矇混過關。”貨拉拉平臺司機李師傅有些無奈地說。

加入互聯網+同城貨運平臺後,不用“趴活”,司機可以直接在APP上在線接單、完成訂單,消費者可以通過APP自主下單。

越來越多的垂直類B2B、B2C平臺湧現,平臺連接了貨主和司機,也被通俗地理解為“貨運版滴滴”。

改裝車、無貨運通行證……起底“貨拉拉”們的灰色地帶

▲隨著互聯網+的領域逐步擴大,同城貨運平臺不斷湧現,在路上各種貨運車隨處可見。 郝軍/攝

然而筆者調查發現

同城貨運平臺

監管是否到位

入駐車輛是否具備相應資質

等問題依然存在

新型貨運平臺仍存灰色地帶

改裝車、無貨運通行證……起底“貨拉拉”們的灰色地帶

▲入駐貨運平臺的車輛車型不一。 王小月/攝

貨拉拉平臺司機賈師傅:

身邊很多司機都沒有貨運通行證,只允許在五環外拉貨,但大量訂單集中在五環內,他經常冒著被罰的風險到市區拉貨。”

如果被交警發現,罰款100元的同時還會扣3分,他一個月至少會被罰一兩次。

對於此種做法,平臺司機也表示很無奈,沒有掛靠公司,個人很難辦理通行證。為了避免被罰款,儘量不去二環,在三環和四環拉貨也儘量集中在晚上7點到次日早7點之前這段時間。

貨拉拉平臺司機李師傅:

天天和警察“鬥智鬥勇”,看到街上有人穿綠衣服反光都害怕。路上一旦堵車,趕緊往車外看有沒有交警。

類似貨拉拉、58速運等公司只是一個信息分發平臺,很難提供其他方面的保障,更多司機希望以後平臺提供支持,可以讓車輛合法上路。

而對於沒有安全感的現狀,像李師傅這樣的司機除了抱怨幾句,也別無他法。

這些平臺准入門檻怎麼樣呢

調查發現

貨拉拉客服表示

提供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就行

體有沒有貨運資質需要看司機

加入平臺不需要辦理

不同城市要求不同

隨後,《中國消費者報》前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的貨拉拉北京分公司,詢問工作人員,自己擁有一輛金盃客車是否可以加入平臺,而多名工作人員都給予了肯定回答。那沒有通行證等相關貨運資質呢?

工作人員表示:

公司不負責辦理,即使沒有通行證罰款也是100元,都是由個人繳納。只有因車貼罰款,公司才會報銷。

令人不解的是,工作人員在得知司機沒有相關貨運資質、客車改貨車的情況下仍然表示可以加入平臺。

而李師傅也毫不避諱地表示

自己的金盃車就是客車改貨車的

李師傅:

“不敢貼‘貨拉拉’的車貼,擔心會招來警察,會被罰款。”

公司要求必須貼,每月月底需要上傳照片核實,於是他先在車身上貼貨拉拉的貼紙,拍照後再揭下來。

改裝車、無貨運通行證……起底“貨拉拉”們的灰色地帶

▲為了躲避檢查,很多平臺貨運車沒有任何標誌。 郝軍/攝

罰單上必須明確寫著“車身貼廣告”,平臺才給報銷。李師傅的解釋也證實了貨拉拉工作人員的說法。

顯然,對於車貼罰款,相關公司完全知情。

而《中國消費者報》向貨拉拉公關人士求證時,對方表示,貨拉拉要求加入的司機都必須提交五證,即“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從業資格證、營運證”,對於部分培訓時還沒提供從業資格證和營運證的司機,也要求在6個月內補足相關證件。

然而這一說法與貨拉拉公司工作人員和平臺司機所說相悖。《中國消費者報》瞭解到,司機加入平臺時,會針對如何接單進行40分鐘-1小時的培訓,並繳納1000元的保證金,在司機端採取會員制模式。高級會員每月繳納399元,每日最多可接5單;超級會員每月繳納599元,每日不限接單次數。

據瞭解,截至2018年4月,貨拉拉用戶數超過2000萬,註冊司機總數超過300萬。截至去年10月已經獲得了5輪融資。藍犀牛方面表示,2017年平臺搬家業務佔比從5%增加到了60%。

據瞭解,此類同城貨運平臺還有很多,這些平臺在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比如,平臺在負責訂單對接外,是否對貨運的全程監督把關,防範安全生產隱患,避免給違禁品運輸以可乘之機?司機進入平臺如何做到嚴格監管、合法合規?如果無法做到,消費者和司機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消費者的貨品財產安全由誰買單?

這些問題何時有解

如果聽之任之

問題勢必會伴隨著

同城貨運平臺的發展愈發嚴重

這個新興行業遊走在灰色地帶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作者/王小月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