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縣 位於中國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游,東接溫州,北接台州,西臨麗水,是麗水市下轄的一個縣。青田是中國著名的華僑之鄉、石雕之鄉、田魚之鄉,現有海外華僑華人達22萬之多,分佈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青田縣開發區東面與溫州市永嘉縣接壤,南面與溫州市鹿城區屬地僅甌江相隔,離溫州市區40公里,離溫州機場60公里。330國道及複線貫穿全境。青田火車站是金溫鐵路公司所轄的三等客、貨運站。客運站房高32.25米,共5層,總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融客運服務和商場、休閒場所為一體。溫溪港,是麗水市唯一的出海港口。30年來,溫溪港規模不斷擴大,年貨物吞吐量從最初的2萬噸到現在的20多萬噸,運輸的產品從單一生活物資吞進到多元工業產品吐出。貨輪可直達全國各大港口和香港、澳門。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縣地圖

一、青田旅遊

1、

美麗浙江——青田縣

石門洞

石門洞位於青田縣城西北30千米的甌江北岸。臨江旗、鼓兩峰劈立,對峙如門,故稱“石門”。石門洞以區內峰巒疊翠、飛瀑高懸、溪水清沏、林木蔥鬱為自然特徵,而且歷史悠久,古蹟紛呈,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厚。其歎為觀止的是石門飛瀑,五級瀑布各有特色,氣勢宏偉,最下一級從112.5米高處懸崖絕壁上轟然傾瀉,形若垂練,濺若跳珠,散如銀霧,被稱為“天泉”、“聖水”,瀑下龍潭涵泓洫三畝,青碧如藍。石門洞入口大溪如玉帶相依,旗山、鼓山對峙如門,洞內群山環拱,樹木蔥鬱。南朝宋時,山水詩開宗、永嘉太守謝靈運尋幽探勝,首遊石門洞後成為“東吳第一勝事”,後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二洞天。李白、王安石、湯顯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歷代名人墨客和當代文豪都紛紛讚頌石門洞並留下優美詩文,形成摩崖碑刻117處、正、篆、隸、行、草各體書法佳作紛呈異彩,使石門洞成為浙江省摩崖題刻密度最高的景區之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門洞還是被明宗祖譽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國師—劉伯溫少年讀書的地方,劉基讀書處遺址在地,劉文成公祠依然如故。附近還有“靈佑寺”、“謝客堂”、“觀音閣”和近代陳誠的“石門山莊”等古建古蹟及國師床、青雲梯、軒轅丘、透氣洞等50處景觀景物。太子頂景區位於海拔700多類的山頂,峰崖狀觀奇特,景物眾多,是登山健身,探勝獵奇的好去處,師姑草海是江南少有的高山草甸風光,森林良好,野生植物多姿多彩,花果植物多,更有高山涼爽氣候,夏為避暑勝地,冬為賞雪佳處。石門洞外大溪景帶溪水清沏,灘林秀美,曲溪灣灣,兩岸綠樹成蔭,太子勝境到師姑草海山林景帶猶如風景畫廊,野趣十足,為典型的山野觀光生態遊憩帶。

2、

美麗浙江——青田縣

千絲岩石文化公園

千絲岩石文化公園位於山口鎮的東面,三面環山,入口朝南,山體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公園內有中華印園、千絲瀑、羅漢壁、問石嶺、天門、碑林、千絲廟宇群等三十幾處景觀,是我國第一個石文化主題公園。公園將石雕神話傳說、歷代名人的對石雕贊詠、中華印石等石文化融入自然山水中。千絲巖景區入口"千絲巖"三字是全國著名書法家沙盂海先生所題,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在景區內題"羅漢壁"三字。 千絲巖南面約500米處有中國石雕城,是青田石雕和全國各地名石的集散中心。東面是500米處有封門山,是我國三大雕刻石之一"封門青"的產地。

3、

美麗浙江——青田縣

九灣仙峽景區

九灣仙峽景區,又稱仙屋裡和九灣峽,位於青田縣大溪支流禎埠港章村源(距縣城約45公里),與禎埠鄉王村和章村鄉趙莊接壤,離省級風景區石門洞15公里。峽谷全長8公里,總面積約5.3 平方公里,是華東地區峽谷風光之代表。峽谷主要以石、洞、潭、瀑、壁最為著名。1999年被評為國家A級旅遊區及縣級風景名勝區,是典型的水蝕峽谷。該景區呈"V"字形,峽谷景區全長8公里,總面積約5.3平方公里。峽谷主要以石、洞、潭、瀑、壁最為著名。景區中天然池潭百個以上,其中深4-5米,2000多平方米以上有3個,深1-3米,面積30多平方米的不計其數,具有"天然泳遊池"天然河床"等之稱。潭的周圍奇石形狀多樣,如鱷魚石、石凳、石房子等。其中最為奇特的景觀是"風動石"天門峽、天然河床。風動石位於山的最高處,石高約2米高,橢圓形,約5噸重,人用手可以搖動,但永遠不會掉下。天門峽高約7米,寬50釐米,沿著石碑進入,轉彎處寬約30釐米,往前走是可容納10餘人的天然洞穴,上面還有三塊石頭組成的"三柱鼎立"景觀。天然河床位於九彎仙峽最底部,全長約10000米,平均寬度約70米,水由西向東流。峽谷河床由兩個天然巖壁組成,巖壁光滑,中間略凹,上下巖壁高度相差約1.5米。上級巖壁而積約1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有積水,最深處約0.5米,像天然盤子。水隨著巖壁往下流,猶如天然滑梯,巖壁高約1.5米,寬1米,坡度約45度,巖壁光滑。下級巖壁面積約2000平方米,中間略凹,最深處約1米,中間積水。峽谷內溪水水質清澈,達到國家一級飲用水標準。

4、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石雕

5、

美麗浙江——青田縣

田魚村

方山鄉龍現村是青田縣一個具有濃郁田魚文化的特色村落,以養田魚、吃田魚為主農家樂休閒遊,因此又名為田魚村。 在中國魚村已有600多年稻田養魚的歷史,龍現村歌謠“有水有田魚,有家有華僑;耕田無牛繩,四季無蚊子”是它的真實寫照。 村落三面環山,呈盆地趨勢,是向著奇雲山過渡的一個緩坡。這裡風景優美,梯田數畝,詩情畫意。這是個有著很多景點和文物的小村莊,綠意盎然的奇雲山,浪漫美好的情侶松鴛鴦潭,設計精緻傳統的延陵舊家,都是田魚村的美妙之處。

6、

美麗浙江——青田縣

九門寨

九門寨,位於浙江省青田縣高湖鎮境內,距縣城約18公里,具有"青田九寨溝"之稱,被評為縣級風景名勝區,屬長帶狀的谷地型旅遊地,景區因朝聖門、天鵝門、石佛門等九門而得名。景區內山體直立,步行其間,如進重重山門,令人歎為觀止。九門寨的寨門又稱大乘門,由四根大圓柱支撐著一橫匾構成。橫匾上刻著"九門寨"三字,正面為蘇適題寫,北面為費孝通題寫,寨門矗立在的空曠廣場上,廣場面積約400×50平方米,遠遠望去,煞是氣派。進入寨門,經過第二門朝聖門,第三門玉壁門,即至一岔路口,往東通向石佛壇(途經石佛門,顯聖門,渡聖門),往北通向石鵝坑(途經天鵝門,天池門,順天門)。九門寨自內馮坑口的船寮港起,沿內馮坑深入至坑口自然村附近,全長約12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九門寨景區內山澗迂迴險阻,峽谷深幽奇峻,峰巒起伏穿插,自古有"三十六渡水、七十二道彎"之說。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佛壇,石佛壇始建年間無考,清道光辛丑(1841年)重建,光緒丁未(1907年)重修。石佛壇以"觀音巖山"石筍著稱於世,石筍高約30餘米。更有趣的是石巖筍中有一株圍徑1米餘橄欖樹,矗立在殿中,直衝雲霄。人述:"廟中有巖,巖中有佛,廟依巖建,巖為佛靈"。

7、

美麗浙江——青田縣

太鶴山

太鶴山,位於浙江省青田縣城北面,因古時白鶴棲息而得名。相傳道士葉法善在此煉丹得道,跨鶴昇天而去,故又名“試劍石”、“丹山”,為道教勝地三十洞天。太鶴山原名“青田山”,位於縣城北面,是青田縣城人們的城市公園。因古時眾多的白鶴棲息而得名,已列入麗水市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級旅遊區。山坡露巖廣佈,古松奇石眾多,植被覆蓋率在85%以上。古松奇石、摩崖題刻、古廟亭臺是太鶴山的特色。這裡古松奇石,景色幽雅。謝橋春晚、丹山濺玉、仙鄉問鶴、環翠孕秀、撫松聽濤、滴露點易、混元試劍、望江舒嘯等八景各具風采。主景混元峰--試劍石一分為四,宛如劍劈一般,相傳葉法善丹成試劍劈石而成,甚為奇異。太鶴山有歷代和當代名人,如劉徑、鄭奎光、王崇銘、陳慕華、沙孟海、粟裕、傅傑、張愛萍等摩崖碑刻34處,文化內涵豐厚,是一處聞名遐邇的文化教育公園。

8、

美麗浙江——青田縣

千峽湖

千峽湖位於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因群山圍繞蜿蜒修長的碧波湖面形成1009座美麗峽灣而得名,這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0%,負氧離子的平均濃度達到每立方厘米6000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群山環抱的自然格局,賦予了千峽湖山水田園般的詩情畫意。

“峽灣遊”遊船的船身為白色,整體風格時尚極具美感,船身長35米,型寬7米,型深2.5米,最多可承載150名遊客。船體共有2層,一層船艙為恆溫休息區,可在舒適的皮質座椅中觀看電視大屏播放的千峽環湖絕美風光、盡享落地玻璃窗外菸波浩渺的湖面、峽灣、傾聽語音導覽講解劉伯溫傳奇等當地人文歷史故事,船體二層為開放空間,是遊客欣賞千峽湖秀美風景、感受峽灣風情的上佳觀景平臺。

9、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阜山清真禪寺

青田阜山清真禪寺,屬縣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百座名寺之一。位於青田縣阜山鄉眠牛山麓,坐北朝南,東西兩側是村民住房,寺南空地前約150米處有單孔青石砌築的樂安橋,橋兩側設欄杆,欄杆花板浮雕花鳥,望柱刻飾蓮瓣,與清真禪寺遙相呼應。始建於宋末元初,紅牆灰瓦,飛簷崢嶸,氣勢雄偉。寺門上書法大師沙孟海寫的“澤被僑鄉”四字赫然醒目,寺內有趙樸初的“清真禪寺”等名家題詞。寺內有橋古樸,“放生池”中紅鯉千尾,兩側鐘樓、鼓樓矗立,樓中懸掛銅鐘、巨鼓,主殿供奉的是唐代三朝元老、曾輔佐肅宗、代宗、德宗三君的人稱“白衣丞相”的李泌。寺內巨燭如林,最重一對達1200公斤,可燃點一年,堪稱江南一絕。

10、

美麗浙江——青田縣

甌江

甌江,古名慎江,曾以地取名為永寧江、永嘉江、溫江。發源於慶元、龍泉兩縣交界的百山祖鍋帽尖,流經龍泉、雲和、麗水、青田、永嘉、甌海、鹿城、龍灣等8個縣(市、區),出溫州灣入東海。地跨麗水、金華、溫州、台州4個地市18個縣(市)。幹流長384公里,流域面積18100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甌江干支流呈樹枝狀分佈,大多與山脈走向平行,河谷兩岸地形陡峻,降水匯流快,灘多彎多,洪水暴漲暴落。溫溪以下為感潮河段,平時通航10~200噸船,候潮可通500噸海船。溫州至頭14.9公里,候潮可進出3000噸海輪。甌江干流,自源頭至入海口為三段,分別是龍泉溪、大溪、甌江。

二、青田美食、特產

1、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田魚

 田魚是浙江省青田縣著名的特產,青田縣的稻田養魚自唐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置縣以來,就有養殖,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清光緒《青田縣誌》中有“田魚,有紅、黑、駁數色,土人於稻田及圩池養之”的記載。這是有關青田田魚養殖的最早文字記錄。

田魚一種變種的鯉魚,有四種顏色。雖出自稻田而無泥腥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鱗片柔軟可食,營養十分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田魚的營養價值極高,據浙江省醫學研究院測定:鮮田魚可食部分含粗蛋白、粗脂肪、銅、鋅、氨基酸等15種。

田面種稻,水體養魚,魚糞肥田,魚稻共生,魚糧共存。通常稻田裡有許多雜草會和水稻爭肥料、爭水分、爭空間,每年最少要耘田除草兩次。放了田魚後,雜草都給田魚吃掉了,現在一年到頭都不用除草。這種古老而實用的養魚方式,正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所關注:水稻可為魚類提供遮陰和有機物質,魚類又可以為水提供氧氣、吞食有害昆蟲,有益於養分循環。

2、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楊梅

楊梅是青田著名特產。具有質優、果大、味美等特點,色澤豔麗、甜酸適口,可生津止渴。青田楊梅種植主要集中在甌江、小溪、貴岙源流域等附近的鄉鎮,這裡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空氣清新,雨水充沛,具有得天獨厚的楊梅生產環境。近年來,青田縣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堅持走高端發展之路,著力打造精品楊梅。通過推廣良種提升品質,推行楊梅標準化生產,以科學技術為依託、推行綠色的物理防控病蟲技術等一系列措施,精種細管不斷提升楊梅品質,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農業部權威檢測機構測定,青田東魁楊梅以果大整齊(平均單果重31.5g,俗稱乒乓楊梅)、肉質細軟、汁多爽口、風味濃郁、可食率高(達96.2%),被評定為品質極優。

3、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縣小舟山鄉

青田縣小舟山鄉地處青田東南,東連溫州永嘉,南接溫溪,海拔在380米,這裡是有名的“攝影之鄉”、“生態之鄉”、“魚米之鄉”,一直保持著稻田養魚的傳統耕作方式。小舟山有機稻米產於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屬本地晚粳、紅米等品種。自古至今,有機稻米深受食膳者歡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養魚歷經千餘年曆史,魚之靈氣滲透了稻米,使之珠潤圓滑;二是採用有機綠肥,用無公害的菜籽餅培育秧苗,並用菜籽油、太陽能殺蟲,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農藥;三是種植環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時間長,日夜溫差大,而且常有薄霧滋潤。因此,成熟的有機稻米金衣玉粒,聞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鬆軟,百食不膩,為米中極品。

明朝時,經劉伯溫推薦,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選為貢米;清朝時,還作為國米出口東南亞;2005年,“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評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而倍受世界矚目。

4、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油茶

青田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青田全縣現有油茶20萬畝,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一,更有“浙江油庫”之美稱。

5、

美麗浙江——青田縣

高山羊

青田縣小舟山鄉山地資源豐富,當地農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發展山羊養殖,已經有了多年的養殖經驗。2004年,該鄉-為了早日脫離貧窮面貌,為民謀求另一條致富之路,發展完善了小舟山村高山生態養羊示範點,投入3餘萬元改善示範點的硬件設施及廣告推廣,建立首個300平方米的羊圈,以科技特派員為契機,開展了“百戶千羊”工程。小舟山鄉高山羊採用傳統野外放養,羊全以天然雜草為食,因此肉質鮮嫩無羶味,同時通過優質羊種——波爾山羊的引起,有羊的品種上不斷獲得優化。現小舟山鄉養羊已初具規模,養殖範圍覆蓋全鄉9個行政村共67戶,主要集中在新建村、上山爐村、西平村。

6、

美麗浙江——青田縣

海溪粉幹

粉幹是海溪鄉久負盛名的傳統農產品,數百年製作方法的沉澱和傳承,使得“海溪粉幹”成為一張“金名片”。為守住傳統,拓寬市場,海溪鄉立足傳統優勢,取長補短,讓產業轉型升級。該鄉以八品源粉幹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通過技改項目和質檢部門的QS認證,採用流水線生產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改良包裝,提升品牌形象,帶動並促進海溪粉乾產業結構調整。

7、

美麗浙江——青田縣

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為材料雕制而成的中國傳統工藝品。這裡歷來被人們稱為"中國石雕之鄉"。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氣,細膩精巧,形神兼備。基調為寫實而尚意。青田石雕之最:青田石雕在同類玉石中開發最早,色彩最豐富,種 類最多;最早被引作印材;最早被選入皇宮;最早被銷往海外,最早在 國際上得獎;最早被選作國禮贈與外國元首;最早被推上國家名片--特 種郵票在國內外發行。2006年,青田石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