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清朝时广东十三行跟老外的经济战是怎么回事?

在1757年之前,清朝与世界还是有很多联系的,除了粤海关,还有浙海关等其他几个海关。1757年后,乾隆皇帝决定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颁布后,广州十三行的辉煌到来了。

当年清朝时广东十三行跟老外的经济战是怎么回事?

十三行的辉煌一直持续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

十三行辉煌的重要原因今天人们可能都忘了:英国人喝中国茶上瘾了,从女王到无产阶级,每天离不了中国茶。女王与贵族喝下午茶成了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产阶级喝茶忘记劳累与烦忧。有人夸张地说,英国的资本主义兴起离不开中国茶的支持。

十三行成立,英国人只能在广州十三行买茶。十三行商首潘振承决定统一定价,价格当然定的非常高。潘振承家族立刻富可敌国。当然,英国人回国后卖掉照样能赚钱。

但十三行和英国人(其他国家也有,但以英国为主)之间的竞争并没有那么激烈,主要是商业细节的协商。十三行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朝廷和粤海关监督,清朝官员的敲诈勒索太厉害,造成了十三行商人大多数破产。

当年清朝时广东十三行跟老外的经济战是怎么回事?

十三行商人与英商之间当然有商业竞争,比如:英商是有限责任公司,碰到灾害(茶叶减产、涨价、海难等……)可以破产,重新组建新公司来贸易;而十三行是无限责任公司,不能破产,欠债必须荡尽家产,全部家人充军伊犁。这种商业体制的优劣造成了竞争的不公平。

第二,十三行商人欠英商的钱,乾隆皇帝为了面子,会让十三行商人加倍赔偿(你没有看错)。但外商欠十三行的钱,乾隆不管。有些中国商人甚至到国外打官司,但经济官司持续时间太长,等钱回来公司往往都不存在了。

当年清朝时广东十三行跟老外的经济战是怎么回事?

第三,有时候官员敲诈,比如每担丝绸加收五两银子的手续费。十三行商人会加在外商身上。外商会抗议。经过协商,十三行商人会被迫多买一些英国的毛织品。这些用来做西服的毛织品对中国人没多大用,往往造成积压。商战有时候就是很残酷。

不仅是十三行商人受压迫,英商同样受压迫。法国人拉佩鲁斯在日记中写得很清楚,“人们在欧洲喝的每一杯茶,无不渗透着在广东购茶的商人蒙受的羞辱”。

但是,这些压迫得来的好处老百姓都没有沾光,也没有进入资本再生产,全部都被皇帝与官员挥霍掉了。

当年清朝时广东十三行跟老外的经济战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都在鸦片战争后改变了。洋人高高在上,全面碾压中国商业,中国经济一落千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