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昆明自行車與行人、機動車搶道混戰愈演愈烈

“開車的走機動車道,騎車的走自行車道,步行的走人行道,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可是,要是三條道中的自行車道在某個路段缺失或被佔用了,秩序還會井然嗎?

環湖東路一段10公里長的慢行系統,已成為昆明人趙迪週末節假日騎車“打卡”的地方。“這段自行車道沿滇池邊的溼地修建,騎行環境好,路面條件好,最主要的是設置科學,與人行道、機動車道一直是分開的,騎起來非常舒服。不像在城裡,經常會自行車騎著騎著就無路可走了。”

趙迪所說的“自行車道騎著騎著就沒了”,在以前可能影響不算太大,畢竟騎車人數量就那麼多。可隨著共享單車蓬勃發展,最近一年多來昆明猛增了至少30萬輛共享單車,騎車人次、頻率隨之猛增,這個矛盾也就被翻倍放大。

尷尬一

自行車道

“斷頭路”頻現

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規劃室副主任程德勇介紹:“發生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原來的城市道路在規劃設計的時候很少會提前規劃停車位,都是在道路建好之後,再依據需求進行停車位設計,但這個時候道路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就只能犧牲自行車道。所以在很多路段,特別是支次路段,只有單邊自行車道的現象是很常見的。”

 尷尬二

被公交車站

逼上機動車道

實例:金碧路彌勒寺公交車站

在昆明城區騎車,除了有斷頭路,還要注意避讓突然進站的公交車。

尷尬三

被汽車

擠上人行道

實例:彩雲北路 滇池路 金碧路

家住世紀城的李雲仙每天都騎電單車到螺螄灣國際商貿城上班,然而她的上班路卻有點不好走。“沒有專用的單車道,我們只能騎到人行道上去。剛開始的時候這邊人住的不多,但現在片區熱起來了,行人太多,很不好騎。而且人行道騎車的多了以後,路面會坑坑窪窪的,雨天不小心就要濺別人一身泥。”

而知情人士介紹,事實上,彩雲北路在規劃時是配套有自行車道的,“但是後來考慮到車流量太多,要緩堵,只有把非機動車道改為了機動車道”。

滇池路也是一樣的情況。“規劃、建設的時候都配套有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但後來車流量不斷增加,由於空間有限,就取消自行車專用車道,改為人非混行道。”

在金碧路得勝橋段,除了人非混行,路況也糟糕,地磚被眾多單車、電單車碾得坑坑窪窪的。為了避讓這些坑,許多騎車人都選擇走機動車道。

矛盾凸顯

共享單車猛增至少30萬輛

在昆明,自行車與行人、機動車搶道“大戰”正愈演愈烈。

主要原因是,隨著共享單車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這一新生事物來解決短途出行的問題。

根據今年初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發佈的《昆明市共享單車出行報告》,昆明的共享單車數量增長迅猛,從2016年底的0,突破到如今的超30萬輛。

根據報告,過去一年,昆明人均日騎行次數超過1.7次,平均騎行距離2.09公里,4公里以內騎行比例超過89%,平均騎行時間超過12分鐘。

報告顯示,昆明在共享單車出現前,自行車佔主城區交通出行分擔率僅為2.94%,共享單車出現後,自行車出行分擔率超過6%,增長率超過100%。

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為緩解昆明這座城市的交通出行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自行車道設置不夠、不科學等帶來的種種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問題在哪

部分道路被改為人非混行

其實早在2014年,繼昆明城市慢行交通成為國家住建部示範項目後,《昆明主城區自行車和步行交通系統三年建設規劃》就提出,至2015年,昆明將依託盤龍江、西山、長蟲山等建設形成數條自行車、步行山水特色廊道,讓昆明人在未來享受更多“慢行”樂趣。

“2014年我們做國家住建部示範項目時,一共在昆明做了三個自行車慢行示範項目,分別在環湖東路和盤龍江北段等,起到了很好的樣本作用。”昆明市城市交通研究所規劃室副主任程德勇說。

儘管存在種種問題,但昆明的慢行系統從規劃到建設再到人均擁有量,都處於西南乃至全國先進水平。

程德勇介紹,昆明現在建成的1700多公里城市道路中,除了快速路、高速路,約九成在規劃的時候都配建了自行車道、人行道,自行車道的長度大概有1600公里。“慢行車道的建設是和城市道路建設相結合的,以城市道路建設帶動慢行車道建設。此外,昆明的慢行系統建設也是和綠地、公園、溼地公園等公共空間建設相結合的;在此基礎上還打造了慢行系統特色廊道。”

“由於城區道路空間有限,而小汽車保有量又連年增長,很多汽車司機都呼籲要拓寬道路。為了緩解城市擁堵狀況,才採取了人非混行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程德勇介紹,事實上,昆明的城市道路在進行規劃的時候,沒有一條道路是設計成人非混行的。

如何解決

新增道路都配建自行車道

有問題就要解決,改變正在發生。

市規劃局2017年發佈的《昆明市近期規劃建設規劃(2016-2020年)成果》提出,要按照“一級、二級、三級自行車道的不同標準,建設自行車交通道路,完善中心城區自行車道網絡。”結合軌道站點、城市大型公園、商業中心和大型公共活動中心、高校園區以及大型居住社區,配套完善自行車停車和租賃設施,並提供相應的旅遊服務與諮詢等功能。

不僅如此,“十三五期間,昆明每年都計劃新修100公里的城市道路,而這些城市道路除了快速路、高速路等都配建有自行車道。”程德勇介紹。規劃部門還將與共享單車企業合作,根據企業提供的騎行大數據,通過使用頻率、出行區域等數據打通自行車道“斷頭路”。

自行車道如何暢通

三企業這麼建議

摩拜:打造昆明特色騎行大道

摩拜單車昆明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城市交通建設都是圍繞汽車、四輪車來規劃的,已經滿足不了市民日益增長的對於綠色出行的實際需求。建議對新規劃道路增加自行車道配置,對現有道路改造出自行車道,明確非機動車路權,倡導低碳出行。此外,騎車人會越來越多,要科學規劃和統籌自行車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

“經過過去1年在昆明積累的騎行大數據,我們共享單車企業非常願意與政府牽手,共同針對騎行需求熱點區域,合理規劃道路停車線,指示牌,推薦停放點等相關配套基礎,讓市民有車可騎,有合理區域停放。”該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還建議,昆明可以通過打造數條重點區域的特色騎行大道,彰顯“春城”特色文化,打造綠色城市、低碳城市。“比如設立昆明美食騎行路線、特色文化景點騎行路線等,讓這些特色騎行路線、車道成為一張城市名片。”

ofo:希望規範自行車停放區域

ofo昆明方面負責人介紹,進入昆明一年多來,昆明註冊用戶已接近300萬,累計騎行距離超過1.6億公里。目前,包括ofo在內的共享單車企業在昆明市場投入了大量資源,為推動城市慢行交通體系創新升級、全面引領“軌道公交慢行”的低碳交通發展理念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提升城市慢行系統方面,這位負責人表示,希望在城建中能夠劃分自行車道,並規範自行車停放區域,使共享單車能夠安全有效地在城市運行,解決市民短途出行問題。“我們也會根據ofo掌握的大數據和用戶需求的預測,向政府建議設立更多的自行車道。”

 哈羅:將共享單車納入公交體系

 隨評

完善慢行系統

打造健康之城

一 孔

“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對於這句話,也許每個人都有體會。有時,我們也需要享受“慢生活樂趣”。

慢行系統,可以理解為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的返璞歸真。在城市交通越來越擁堵、機動車尾氣排放問題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下,尋求一種被民眾所接受的綠色、環保、低碳的出行方式,替代不斷增長的機動車出行,已成為緊迫而又現實的命題,簡單、環保、方便的低碳出行方式逐步成為共識。為了順應市民綠色低碳出行的需求,昆明大力構建城市慢行系統,讓自行車道跟隨城市道路延伸,加上共享單車的登陸,讓市民出行更為方便快捷環保。但也應當看到,由於種種原因,昆明的慢行系統還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綠色低碳出行還要破解不少難題。

綠色低碳出行要順暢,離不開必須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否則都是紙上談兵。一方面,要建設慢行路網,嚴格執行規劃,保證新建道路的自行車道同步建設。同時,逐漸恢復被機動車佔用的道路資源,充分保證騎行者的路權,才能做到騎行有道、各行其道、暢通有序。另一方面,慢行系統還要與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資源合理結合,規劃應與商業網點、城市景觀佈局吻合,實現科學銜接、合理轉換,承擔中短途距離出行和公交接駁、休閒、健身、遊憩、旅遊等功能,從而方便市民通過慢行系統到達目的地。緩緩出發,也不會耽誤事情,還能收穫一種樂趣,慢行就會越來越被人所接受,成為一種良好的習慣,綠色低碳出行也就成為現實。

城市原本就是以宜居來尊重人性與生活真諦的現代文明的棲息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美好的生活不僅包括滿足物質需求,更要有精神上的愉悅。昆明好山好水好景色,滿城山色半城湖、一年春光四季花。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打造覆蓋面廣的慢行系統,溝通城市的山水脈絡,讓市民和遊客都能盡享城市的美好,這不僅將顯著提升城市風貌,還將為人們體驗、參與綠色生活提供良好平臺。

一個城市的品位很大程度體現在乾淨整潔、綠樹成蔭、佈局合理、方便到達的慢行系統上,在環境優雅、景色迷人的慢行道上騎行、漫步,是滿滿的幸福感、自豪感,城市的吸引力、美譽度也會倍增。

慢行系統體現著城市的價值觀念,體現著城市對普通市民的尊重和體諒,體現著城市踐行綠色發展的決心。昆明要建設“中國健康之城”,慢行系統是一個重要支撐,是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一張好牌。

他山之石

北京:打造自行車專用路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計劃今年9月開工建設,明年6月底主體工程實施完畢。為保障騎行安全,專用路封閉管理、設立閘機,禁止電動車和機動車通行。這條專用路全場,全長6.5公里,沿線無紅綠燈,道路連續,不受交叉口乾擾。

深圳:增加自行車道空間

日前,《深圳市完善自行車交通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出爐,要求新建及改擴建道路應100%設置自行車道,而且自行車道原則上儘可能避免與人行道共板設置,將通過縮減機動車道或利用機動車閒置空間等多種方式增加自行車道空間,保障自行車路權。

《方案》還明確,要打通既有自行車道斷頭路,充分挖掘次支路網及街區穿越小徑空間,提升片區自行車道網絡連通性。至2020年基本實現街道內部既有自行車道網絡貫通。要完善自行車接駁網絡,構建以公共交通樞紐為中心的騎行網絡。至2020年基本實現軌道站接駁自行車道和停放設施設置全覆蓋。

 南京:分區制定慢行建設指標

漫步林蔭道下或騎著腳踏車沿綠道漫遊,這樣的出行方式是不是很愜意?南京將通過建設慢行交通系統倡導這種低碳生活方式。日前,《南京市慢行(步行與自行車)系統規劃》通過市規委會審議,南京將建成1337公里市級綠道,分區制定慢行交通建設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