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徐徐捲起的畫軸,畫面中的汴河,河上飄蕩的船舶,岸邊的樹木、房舍以及各色遊走在茶樓、酒肆、客棧裡的過客,都一同被捲進了時間的長河中。

當我們再度打開這張畫卷,隨著張擇端的畫筆,那搖晃的船好似再度帶領我們暢遊於汴河之上。

此刻,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並非是一個定格的場景,也並非只是清明時節汴河兩岸特定的一瞬,而是展現了一個流動的過程,帶我們領略著這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的理想國。

4D球幕籠罩下搖晃的座椅,會讓人恍惚:《清明上河圖》又何嘗不是一條船,在時空的河流中不斷漂流,在漂流中不斷被演繹……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局部

此卷的流傳經過,根據題跋、鑑藏印以及各種書籍記載,可知最初在宣和內府,徽宗趙佶原有“清明上河圖”的題簽,並鈐有雙龍小印。只是當時,徽宗也未曾料到這幅畫會同他一樣,轉瞬就踏上了顛沛流離的旅途,而他留在畫面中的記憶也將隨著故國的覆滅而煙消雲散。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張著跋

張擇端的姓名籍貫,生平行事,僅見於金代張著的這段題跋中

釋文

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

北宋滅亡60年後,張著在一位金朝官員的府中看到了這幅畫卷,當他的目光隨著畫面中掃墓回城的轎隊重返故都時,不知這位在金朝為官的漢人是否會生出“繁華夢斷兩橋空”“滿眼而今皆瓦礫”的酸楚。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楊準跋

此後該卷陸續被張公藥、王磵、張世積等人鑑賞題詠,但此時並不知《清明上河圖》為何人所藏。元代重入內府,裝裱匠製作摹本後盜出此卷,幾經輾轉,於至正年間為楊準所得,卷後楊準的自跋甚為詳細。十幾年後,李祁為靜山周氏題跋時,此卷已不再楊準手中了。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李東陽於卷後的兩次題跋(局部)

到了明朝,《清明上河圖》漂流的旅程依舊未曾停下,宣德間有李賢印,弘治中吳寬題跋,並被朱文徵、徐文靖先後收藏。後遞藏入李東陽手中,李東陽曾於卷末兩次題跋,嘉靖三年,歸入陸完手裡。明末清初,該卷不知所蹤,至乾隆時有陸費墀、畢沅印記,後歸入嘉慶內府,此後一直藏於清宮中。

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為溥儀盜出,攜至長春。1945年溥儀倉皇出逃時,將其遺落,人民解放軍於一木箱中發現此卷,後撥交故宮博物院收藏。至此,《清明上河圖》於歲月長河中飄蕩、流離的故事終告一段落。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局部)

畫卷中張擇端一筆一劃描繪的城市雖然早已消失,但那豐富的畫面卻為後人提供了一份可供追憶的情景。近千年過去,這幅容納了一座城的畫卷在漂流的過程中被不斷打開、端詳與研究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似乎每次展卷都會有新的發現。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尤其是近六十年來,國內外共刊發了逾四百篇介紹和研究《清明上河圖》的論文,對於圖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諸如該卷究竟繪於何時,所描繪的究竟是何地,創作的動機與主題是什麼,以及該畫是否為張擇端所繪等的探討與研究從未間斷。

因為畫面的豐富性,使得每位觀賞者、研究者切入這幅長卷的視角皆不盡相同,正如祝勇所言:“《清明上河圖》並非只是畫了一條河,它本身就是一條河,一條我們不可能兩次踏入的河流。”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故宮博物院“石渠寶笈”展海報與《清明上河圖》布展場景圖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 清明上河圖》遭遇“清明上河圖”式的觀展

201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0週年推出的書畫大展“石渠寶笈”,曾因全卷展出《清明上河圖》引發了一次全民觀展狂潮,“故宮跑”自此成為博物館排隊看展的專有名詞。

展覽期間,每天接待觀眾近萬人,參觀者就像畫卷上北宋汴河兩岸洶湧的人潮一樣擁擠。《清明上河圖》遭遇“清明上河圖”式的觀展,究竟是何原因?《清明上河圖》又為什麼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文化感召力?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武英殿前排隊觀展的長隊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夜間依舊在排隊觀展的人群

我想一方面是因為張擇端高度的繪畫寫實水平和營造畫面氛圍的藝術能力,使得那座已然逝去的城好像從未走遠一般;

另一方面,更是因為這幅畫的主題,反映了當時“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的繁華富庶的京城居民生活景象,是一幅刻畫人們日常生活景象的“風俗畫”。

風俗畫作為人物畫的一種,從通常的意義上講它是活著的題材,每個時代的觀者都能在畫卷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種真切有助於觀者產生代入感與親切感。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故宮箭亭廣場上《清明上河圖3.0》展演空間

此次由鳳凰衛視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打造的《清明上河圖3.0》,更是藉助當今的科技手段,打造了一處融合8K超高清數字互動技術、4D動感影像,以及眾多藝術形態的多層次交互沉浸體驗空間。

這種沉浸交互體驗,打破了觀眾與文物、與畫卷的對立,被命名為“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鳳凰衛視調動了在人文藝術領域的深厚積澱,聯合多位藝術家進行創制,讓觀眾可以在各個音樂章節的串聯中,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北宋都城汴京的眾生百態,成為長卷中的人物,橫渡船舶如織的汴河,並在宋代的人文雅韻中喚醒文化的記憶。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播放展演主題片的8K高清八連屏

技術手段的更新,不僅豐富著展覽的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是讓二維的《清明上河圖》具備了三維的空間感,讓所有踏入這個展廳的參觀者都能夠藉助於三維空間,領略到四維時空中那些逝去的時光。

這種通過看、觸、聽、賞、玩,調動參觀者各方面感官的沉浸式體驗,讓這樣一幅在歷史長河中不斷被塑造與演繹的畫卷,再度“流動”了起來,我想這種“流動”所帶來的“全方位沉浸式體驗”不僅進一步加深著這捲風俗畫帶給普通參觀者的親切感,更是展覽命名為3.0的意義所在。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長36米,高4.8米的《清明上河圖》巨幅互動長卷

整個展演由3個展廳和1個宋代文人空間組成。

第一展廳通過《清明上河圖》多媒體長卷,動態展示了清明上河圖全卷:初春吐青的枝條點綴在汴河兩岸緊緊排列的屋舍旁,沿埠停靠的大貨船旁匆忙勞作的人們,肩負糧食緩步前行的體力勞動者,河面上日漸變多的各類船隻與船工,都在如今的這幅多媒體長卷中獲得了新的“生命”。

此刻的展廳中,枝條在搖曳,船隻在行進,船工在勞作。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虹橋局部

觀眾可以通過高清動態長卷,研究舟船樓宇的精妙結構,甚至於看清每個人物的細微表情。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及至河面較為狹窄處,一座券形木構大橋——虹橋迎面拱立,橋上橋下那些極富動態感的人們,共同構成了整幅畫卷中的第一處高潮:抬轎的、騎馬的、看相的、賣藥的、拉縴的、飲酒吃飯的、抱孩子的、當差的……他們互不相識,但每個人都負荷著自己的身世、心境與命運,在這處狹窄的空間中摩肩接踵。

此刻的虹橋,不僅承載著這些城市中的過客,似乎也承載著這裡每個人不同的命運際遇。這些因年代久遠而變得模糊的歷史信息,在多媒體長卷展廳中變得“觸手可及”,幽暗深邃的展廳空間更為參觀者提供了與畫中人靈魂碰撞的可能。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展演現場的“孫羊店”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中的“孫羊店”

展演的第二部分將《清明上河圖》長卷中最華麗的建築“孫羊店”搬進了展廳中,立體的呈現了北宋的日常生活圖景。孫羊店沉浸劇場將北宋的氣息、光影、樂曲通過360度全息技術還原在了展廳中的這處實體空間內,屋外是流動、熱鬧的街市風光,屋內更有宋人茶餘飯後的閒談吟唱環繞耳畔。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展廳場景中散落的花瓣與黑暗中的店小二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散場時從孫羊店二層散落的花瓣,更是將表現“駐馬綠楊蔭,酒樓三月春”宋人生活的展演推向了高潮。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雨巷”採用LED互動地屏,能夠感應觀眾的腳步,在地面上浮現片片漣漪

穿過一條鋪滿青石板的“雨巷”,伴隨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觀眾將再次回到汴河旁,那裡有一艘停泊已久的船,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這一張舊船票,依舊可以登上這艘飄搖的客船。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4D球幕影院打造下的行駛於汴河之上的船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第三展廳是由4D動感球幕影院打造的一處行駛在汴河之上的船。在音樂的伴奏下,坐上這條船,每一位觀眾都化身為了這座城市的真正主人,坐在船頭,於河水中順流而下,以第一人稱視角體驗著北宋汴河兩岸的眾生百態,感受著一種超越時空的自由。

和煦拂面的春風,濺起的清涼河水,輕微晃動的船體,都讓身處其間的觀眾分不清何處是畫中,何處是畫外。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穿過虹橋後,球幕影片轉為汴河夜景

穿過虹橋,隨水面劇烈晃動的船體一瞬間將觀眾帶向了夜間的汴河,此時的汴河沒有了白天繁忙的景象,一切在月光的籠罩下變得靜謐無比。

放眼望去,皆是滿載星輝的小船和在斑斕裡放歌的艄公。遠處岸邊,盞盞孔明燈漸漸伸向夜空的深處……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2018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海報

“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是近些年我國文博界工作的重點。在互聯網時代,數字科技的運用是使文物“活起來”最為便捷與可行的一種方式。

恰逢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用一個互聯網詞彙來定義今年的主題,更是讓大家將新方法鎖定在了數字科技手段的運用上。

正如此次《清明上河圖3.0》展演,就是用眾多高科技手段,實現了文物的動態沉浸展示,這一做法不僅讓攜帶有眾多歷史與藝術信息的文物更加生動可觸,也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人對於這幅畫、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研究。

在互動中形成的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文化共享,也許才是這種“連接”真正的用意所在。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清明上河圖3.0》展演現場互動裝置

作為一艘飄蕩在時間長河中的船,《清明上河圖》這卷畫,因為張擇端的描繪而改變了命運,沒有在物質世界的生死輪迴中消失,而是成為了我們民族精神文化世界中的一部分。

相信隨著博物館研究與展示技術的發展,隨著博物館日漸重視觀眾的體驗,《清明上河圖》還將迎來屬於它的4.0、5.0時代。

展覽信息

《清明上河圖3.0》

高科技互動藝術展演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展覽時間:故宮博物院箭亭廣場(下圖五角星標識處)

展覽地點:2018年5月18日—2018年10月18日

經過數天的專家預展後,觀眾可以通過故宮票務網站免費預約體驗展演。

清明上河圖再度亮相故宮,在逆光的旅途中,帶你感受動態的汴京!

參考文獻:

徐邦達:《清明上河圖的初步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958年01期。

餘輝:《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新探》,《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05期。

祝勇:《故宮的風花雪月》,北京:東方出版社,2015年版。

部分圖片來自於鳳凰藝術、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