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這麼少?

肖何哥

《人人都寫實用性趙楷書法,但中國書法市場卻奇怪地看不起實用性書法》

現代中國書法市場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我們常用的硬筆書法技巧技法,任何人都看出其中的規則規範都基本與趙孟頫楷書一致,但卻少有人認可這就是趙楷!

一、不管人們是不是認可,趙孟頫楷書就是中國實用書法的始祖;

人們每天使用的硬筆書法,還包括毛筆小楷,無不處處體現了實用書法的特點:自然行筆,順勢而為筆畫順手書寫,順鋒入筆,順鋒收筆。規範性強,可識度高.......但是書法家作為書法市場的主體成員,他們都希望書法多些個性,自然只願教授足夠個性的四大楷書的另外三大書體:歐楷、顏楷、柳楷。

趙楷已不是嚴格意義的楷書,其書法筆法中多了流暢性的行楷筆法,因為注重實用性,元明清三代一直流行著從趙楷起源的館閣體。

二、趙楷多為默本存世,多可直接學習,反倒讓書法家們少了發揮的空間,但啟功例外;

歷史的原因,中國四大楷書,從歐楷到顏楷,再到枊楷都只有碑刻存世。由碑刻的轉刻,三大楷書更多剩下的是三大書法家作品的骨架,其中還多了刻工的第二次雕刻,字形字態都不同於原作者的手跡。三大楷書大家的書法標準的不唯一性讓廣大書法家有了自己更多的創意自由。

趙楷的墨本在世,後世書法臨摹能否得神,一次比較就能見到真章。反而只有啟功這樣的手藝高超的書法家不怕實實在在學習趙楷。

三、趙楷與現代規範簡體字相似更高,雖然對學習實用高效,但教學者難度更大;

趙孟頫是一個能書能畫的大家,其書法中楷中的行,行中有楷,入門學習難度不亞於歐楷。

書法練習者越來越多的情境下,越來越多的書法學習將明白,藝術書法不可讓每個都成為以書法生存的職業書家,更多的書法愛好者會開如學習實用性書法。

房弘毅先生的趙楷之美,大有另一種自然儀態。也有一種工筆書法的美感,其工整性與美觀性都足以改變大家書法練習理念!

書法也許關注一下實用,不光有了書法的美觀,又可以提高日常書寫水平,於人於工作於學習都有極大的好處!


創新炎黃

趙孟頫字很不錯(可以說非常好),四平八穩,端端正正,筆法挺好,單字看,幾乎沒啥毛病……

但是,但是,問題來了!

那麼,這麼嚴謹端正,意味著什麼?



打個比喻吧!

如果說,一幅書法作品,就像一座大廈,那麼,趙孟頫就是用一塊塊四平八穩的磚塊,蓋了一座四平八穩的大廈。

想想一下,很整齊的^_^哦

接著,這又意味著2大問題(針對行書):

1.過於“端莊”,就會缺乏“勢和韻”,而勢和韻,恰恰非常重要。

勢,通常是講動態之美,呼應關係,奇正關係等等,太正,勢很顯然就會被削弱。險絕,少了,趣味,也少了!

好比說,書法有風情萬種,因為“太正”,就剩下一千種了。

所以,太正,書法就會有缺陷,似乎少了點什麼。缺的就是——勢!

2.四平八穩,也意味著趙孟頫拘泥於字法(個體),而不足於章法(整體,勢,關係)。

趙孟頫太平正,則必寡趣(趙臨帖的不算,如蘭亭序,聖教序)

章法這種事,還是想想王羲之吧,似奇反正,妙處橫生,氣象萬千

有對比,才有傷害——不是趙孟頫不厲害,而是王羲之太厲害(呵呵,所有學書法的人,幾乎都被王羲之“洗腦”了^_^,書法要講究“勢”!不是嗎?)

另外的問題是,趙孟頫字的3大“規格化”(程式化)問題,十分突出!!!

1.很多字,寫法雷同,如有,之,而,不,在……等。大家多看幾個帖就知道…

2.如果,你拿一個圈⭕去套趙孟頫的字,你會發現,80%的字,能很完美套進來。這本來沒啥問題,但多了,視覺疲勞。


3.如果你拿尺子,去量趙孟頫的字的結構,你會發現更驚人的現象,大部分都三角△架構,齊刷刷的(歎為觀止),請往下看……

若論單字,這結構很好——但,通篇都這種處理,就像涼白開了,味道難免索然。

我先單獨拆個字給大家看,趙孟頫的規格化,可怕到什麼程度??簡直令人髮指!!😄😄

我想,這個真的沒誰了!注意看:斜角,間隙,幾乎一模一樣!簡直是幾何學家拿著圓規和尺子在寫字!開玩笑啦????^_^
不,絕對不是開玩笑!!
如果一個字你不信,那就再拆幾個給你看吧!

不論你信或不信,幾何圓圈⭕和斜線格∥,就在那裡!這是100%的事情!



是不是照樣是圓⭕+斜線∥,均分結構。

行書,照樣沒有意外…



所以,要學趙體,請先準備圓規和尺子,這不是開玩笑,而是正兒八經的!!!


你看,踢腳,齊刷刷,比天安門閱兵式還整齊。

說句實話,當我第一次看到“並”字這麼寫時,我得出一個結論:趙孟頫簡直是一部“寫字機器”!
…………………順便說一下,
啟功常講結構多重要,我看趙孟頫的結構精密指數,恐怕能接近阿法狗了,哈😄。
也許,不久的將來,書法AI機器人,會寫出和趙孟頫超級像的字!

書法太統一了,就狀如算子,但是趙孟頫的筆法有些特點,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這問題。

“規格化”這三個字,也許是對趙孟頫很中肯的評價。

你看,三角△,多穩,而且,齊刷刷!

但看多了,是否會膩呢??是否會無趣呢?就像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局。

而王羲之,則變化無窮,你很難想到他下一個同樣的字,會怎麼處理?……

趙粉們可別不高興,起碼我是拿老趙和王羲之比,所以不服你也得憋著哈😄

所以,趙孟頫得之正和穩,失之奇和勢。看完上述的簡單分析,估計你也會認為,這是必然所然!

可以說,穩,成就了趙孟頫;但穩,也禁錮了趙孟頫!

雖然如此,趙孟頫仍然不愧為大師,特別楷書,還是挺不錯的,膽巴碑,汲黯帖,道德經,洛神賦等,確實是有風格,但也不好臨。

他確實穩,穩到筆法和單字結構幾乎滴水不漏,令人歎服……董其昌感嘆的故事,大家都懂,就不說了。數百年來,很多人詬病的趙筆法避難的看法,也不說了。

簡單說,上述3大規格化問題,確確實實給了趙孟頫一個偌大的瓶頸。

有人說,後世只能望其項背,也許是吧!也許未必吧!不過,書法史上,自有讓趙孟頫望其項背的人。所以如何取法,還是看你自己的。

最後,還是那句老話,取法乎上吧!自己看著辦,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好吧,認真看下下面這幅作品,兩個字居然寫的像雙胞胎,連入筆的角度都基本一樣。這要是王羲之,早就被噴了!



還有,有字,於字,也字,馬字,真字,年字,意字,聲字,你多找幾幅作品對比看,是不是大抵一樣,你就知道了我說的意思了。好了,不說了。自己去對比吧!


帶上尺子學趙體,信不信,由你!


神秘烙劍許建鋒

1、趙孟頫的書法其實在元代就備受推崇了,這和他所處的地位也有一定的關係,他在元代任翰林院的承旨,坐擁翰林院的頭把交椅,他主張復古,是一位影響了一個時代的書法家。

2、到了明清時期,由於臺閣體後來被稱為館閣體的興起,趙孟頫的書法適合考試,很多學子也紛紛學習他的書法。

3、後來清代的皇帝乾隆,對趙孟頫的行書十分推崇,乾隆本人也學習趙孟頫書法,上有所好,下必從之,一時間學習趙孟頫成了一種風氣。

4、到了清代末年,碑學的興起,碑學的地位逐漸高於帖學,趙孟頫的書法也開始被貶低,多數人都批判他的書法太俗氣。

5、另外書法界對於他的人品也大加批判。因為他本身是宋代皇室後裔,卻在元朝做官,被批成二臣,他的地位也逐漸降低。

6、我們現在的書法其實就是受清代末年書法的影響,崇尚碑帖的融合,學習趙孟頫書法的的人還是比較少,當然,當代也有學習趙孟頫高手,比如書法家龍開勝。

7、我個人認為趙孟頫書法繼承王羲之衣缽,對於二王書風,他的理解是非常的深刻的,可以作為學習王羲之的一個參考,但不建議主攻趙孟頫。

首先,他的書法確實有俗的嫌疑,他寫字很快,據說能一天寫一萬字,太熟練本身就容易俗氣。另外雖然他是王羲之理解比較深,但是畢竟不如王羲之。

學習行書,建議還是學習王羲之的。

你覺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煩賞個贊,關係一下啦。


不二齋

趙孟頫在清代民國,一直被大家廣泛學習。

有一本楷書字帖叫《四時讀書樂》,據傳是趙孟頫書寫,其實是後人假託,可見趙孟頫的影響力。

不過現在,出版太發達,古人字帖滿地開花,人們已經看花眼了。

再加上有論者說,取法乎上,所以一窩蜂都去追晉人了,遍地都是寫二王的,當然是所謂的二王了,因為水平實在太差。

因為之前評論說趙孟頫書法流美,偏軟,很多人沒有判斷力,便避之唯恐不及。

趙孟頫在宋代尚意書風之後,以一人之力在異族統治下恢復傳統,主張復古,其撥亂反正的力度和思想,在書法史上起到關鍵作用。

他能日書萬字,說明筆法精熟,是後人學習的典範。

他如今被輕視,不是他的問題,而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

急功近利,求奇求怪,這不是趙孟頫。

趙孟頫是博大的,正大的,雖看似平常無奇,實為千古典範。

歷史會重新評價趙孟頫。正如杜甫詩說的那樣,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書法日課

作為一個初學者,可能沒有資格回答這道題,但是也要說說自己的體會和見解。其實學習趙孟頫的人也並不少。相對而言,可能學習二王的還是多了些吧。一方面就是二王書風的盛行,大家都跟著學習二王的書法。


二來也是很多人覺得趙孟頫的書法太過平正了,也就缺少了趣味,很適合楷書,但是對於行草書來說就缺少了姿態,所謂姿態就是字的勢和神韻。

我臨習聖教序,既臨習趙孟頫臨習的聖教序,也臨習懷仁集王聖教序,同樣的字,就是兩種風格。
都說學書法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總是選認為最好的來學習,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覺得學習書法,好書家的帖子都應該臨習一下,不論是二王的,還是趙孟頫的字都各有各的特點。王羲之的瀟灑飄逸,趙孟頫的溫潤平正又不失剛健。

尤其是初學者更適合先學習一下趙孟頫的帖子,然後再學王羲之的,各取所需,融合在一起也許就是自己的風格了。


赤北於小魚

個人來說,對學趙孟頫書法的人只有一句話能表達我的敬意“您英雄,您是真英雄”。

趙孟頫是唐推崇二王以後,用純二王體系自立眉目青史留名的第一人。

米芾不算,米芾摻雜了唐法。

趙孟頫主要取法幾個人“二王,,陸柬之,智永和李北海”。

李北海曾說“學我者死,似我者俗”

簡直是太對。

如不是趙孟頫自成大家,也免不掉“俗”的稱謂,

現在還有好多不懂趙孟頫的人都說趙字“流俗”,此類人往往有些書法基礎。

此處自批一下,曾經我也是其中一個。

後來去看趙孟頫展覽,也不是奔著字去的,是想看紙墨關係,用的什麼紙,什麼墨,他們的麼墨寫在紙上是什麼感覺。


原來趙孟頫寫字的速度很快。

又快又穩

當我看到這個時,我才知道,難,太難了。


趙孟頫二十多歲寫成這樣

當我看到他小楷道德經長卷,已經是如山一般的窒息了。

是真學不了

太難了,太可怕了。

他對字得是有多熟,才能寫到幾乎無紕漏。


現在人學不好趙孟頫有幾點原因。

第一,運筆靈活,多變,精熟,精煉。

第二,氣韻,那股端莊,那股豐腴,是很難練出來的。

第三,穩健,我沒有見過比趙孟頫開車更穩的人了。

不管那一點,對初學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入坑十年八年也只是結構筆法還湊合而已,有一個制筆的童鞋,學了十幾年,依舊很俗。

讓別人一看,還不如去看五年的歐顏柳舒服。

這是實話

趙孟頫的字沒二十年打底,都不好意思說寫趙寫的不錯。

太難了,差一點就能看出問題,沒學過書法的人也可以在結構上挑幾個毛病。

所以當世學趙並不多。

就看不到多找寫趙楷的,精品幾乎見不到。

反倒是小楷和手札,學習的人比較多,相對來說,對一定基礎的人入手還是比較容易的。

我是宇航

趙孟頫俗嗎?作為一個時代的引領者,如果他俗,那個時代還能這麼活躍?


梁宇航

現在練習趙孟頫的人比起三十年前的人多多了。

以前他的書法練的人少,是緣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這些偏見雖然還未完全消除。但大部分人都能客觀公正的接受趙孟頫的書法。
(子衿臨趙孟頫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現在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並不少,拋開那些與書法無關的事,就他的書法而言,屬妍麗婉約,精巧柔媚的書風。需要花大力氣,下苦功夫才能去學。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中斷。學習趙孟頫書法,要求精雕細琢,纖毫不遺的臨習。若浮躁急功,是很難學到的。


(子衿臨趙孟頫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現在學習趙孟頫書法的人雖不及歐顏的人多,卻也不少。隨著思想的進一步開放,對趙孟頫的成見逐步消除,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學習他的書法。
(子衿臨趙孟頫書《歸田賦》)

趙孟頫書法,是現今存世墨跡最多的一位古代書法家。墨跡是學習書法中最好的參照物。在墨跡中,能夠看到書者的用筆方法和墨色變化,對書法愛好者來說,是提高書法水平的最好範本。相信在以後的書法愛好者中,趙孟頫書法的學習者會成為一個主流。


子衿tjk

已經有很多人回答了這個問題了,看了之後,心裡不是滋味兒,所以也來說一說!

引言:

小時候,身邊人說趙孟頫的字不要學,容易寫軟,太工整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為什麼學“趙”的人少啊?用“高處不勝寒”“望塵莫及”很恰當。但是,我們現代也有學“趙”的高手,那都是實力派的角兒!

史證:咱們不說他的家庭出身和社會地位高低。先看他的學書經歷:

1、自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為文操筆立就。

2、《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

3、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

4、王世懋稱:“文敏書多從二王(羲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

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

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

虞集稱他:“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

他是集晉、唐書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書法家。同時代的書家對他十分推崇,後世有人將其列入楷書四大家:“顏、柳、歐、趙”。明代書畫家董其昌認為他的書法直接晉人。

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

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在臨寫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頗有意義的事實:“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這些都可以給我們重要的啟示。

結論:

首先,趙孟頫的書法是真正的好東西,這是毋庸置疑的,還用我們指指點點嗎?我們評論的了嗎!

其次,現在考書法專業的學生,從一起不開始就學習碑帖,很少能從“趙”這類“雅”的作品風格入手,格調太高,不容易抓“形”、“像樣兒”。所以,魏碑風靡天下,中書協展覽也是魏碑體多於帖學一路。到大學以後也是不能脫開原來影響,況且,大學的老師也是這樣“學出來”的。

第三,這樣就一個輪迴一個輪迴的“循環”起來,當然,學“趙”的就少了。

第四,有的人喜歡“趙”,有沒有這樣的老師,周圍的老師又沒有向“趙”引導的指向,也不得不放棄了。

第五,當然這也和自己的趣向選擇不無關係。


個人見解,歡迎批評。


全民學書法

哪裡少了?你說個學習人比較多的書法家來看看?

實際上 ,我認為趙孟頫書法現在學習的人很多,而之所以你覺得不多是因為有兩個原因。

首先申明,這兩個原因絕對不可能像其他人說的那樣,說趙孟頫書法一本正經,規規矩矩,沒有變化,完全是靠尺子量出來的。這完全是在胡說八道。

趙孟頫書法水平世所共認,是一流書法家,楷書四大家,行書直追王羲之。可謂書法小聖了。

某些人希望通過否定趙孟頫藝術水平來解釋趙孟頫書法學習的人比較少,第一,勇氣可嘉,但是譁眾取寵,愚昧無知。第二犯了想當然的毛病。

我認為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書法學習總體的人數下降了

雖然說最近十幾年書法大有興盛得熱潮 但是年輕一代真正學習書法的有多少呢?

書法變的越來越小眾了。你去大街上問問一個年輕人,問他趙孟頫是誰,他都有可能不知道。更別說學習趙孟頫的書法了。

實際上學習其他書法家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少了,也不能說僅僅是學習趙孟頫的人變少了,這並不是一個準確的描述,只能說總體上學習書法的人變少了,所以才會顯得某個書法家的追隨者者少了。

如果真的存在學習趙孟頫的人變少了,那麼其他人都改行去學誰的書法了呢?必定有其他書法家學習者變多,到底有沒有呢?是沒有的。

歐陽詢的書法學習者變多了嗎?柳公權的書法學習者變多了嗎?顏真卿的變多了嗎?

都沒有,都在減少。因為整體上總人數變少了。

第二、能學好趙孟頫書法的人不多

對於我們一般人而言,我們是怎麼體會到一個書法家的書法學習者正在變多呢?

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學習這個書法家的人,學出名,學好的人多了,我們就開始從感覺上認定了這個書法家學習的人應該不少,因為,你看!把他書法寫好的人越來越多!

這個例子可以用在二田書法學習者上。坦率的講,學二田的人不多,僅僅就是學習歐陽詢歐體書法的初學者中的一部分。

但是,我們為什麼老覺得學二田的人很多呢?那是因為學習二田能學好,能學像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我們會覺得學習該種書體的人會多

相反的,一個書體學習者可能本來不少,但是,沒寫出多少名家出來,慢慢人們就會覺得,你看!那個書法家學習的人正在變少!

於是,有些人就趁機唱衰這個書法家。認為這個書法家的書法不行了,認為人們開始拋棄他的書法啦,認為他的書法沒有變化,沒有新意,藝術水平不高等等等等。

這些都是揣測,都是無端的,沒有理由的胡說。

因為那些寫的不好的人,自然不好意思難以引起人們注意。所以就成了書法學習中沉默的大多數。

然而這種學習的人學不好,寫不好,並不代表這個書法家是有問題的,相反的,應該是學習者的責任,或者是學習者和我們這些後人應該承擔的過錯。歸罪於古人書法不好,說他們書法有問題,只能是吃不到葡萄,硬說葡萄酸!


松風閣書法日講

趙孟府是我自認的師傅之一,現在不少人,延續了清朝對趙公的看法,認為他的字比較俗氣,他的人品很差,所以有人想當然的不去了解,所以就不學他的字。





趙工的墨跡是非常多的,是一位高產的書法家,畫家,他的字,取自二王,又有所創新,所以非常有個性,被稱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認為完全是正確的,他對書法的貢獻,不會低於王羲之。

趙公的字,和我們的習慣是非常相近的,所以也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必修課程,也是最快提高書法水平的捷徑,特別是行書,是我們快速入門的不二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