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玉兰堂藏书迥出侪辈

文徵明玉兰堂藏书迥出侪辈

文徵明玉兰堂藏书迥出侪辈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黄丕烈题跋

文徵明玉兰堂藏书迥出侪辈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

长洲文氏是明代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世家,传承十数代,他们不但在书画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在藏书方面,也迥出侪辈。文徵明藏书楼“玉兰堂”位于文家庭园之中,庭园内栽有海棠、菊花、牡丹、梨花等花木,然而最有特色的当数玉兰花,这也是文徵明最喜欢的,所以将藏书楼命名为玉兰堂。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又字徵仲,别号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曾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学绘画于沈周,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文士相切磋,名声益著。文徵明嗜好购书和藏书,自云:“弘自初(1488),余为诸生,与都君玄敬(都穆)、祝君希哲(祝枝山)、唐君子畏(唐寅)倡为古文辞。争悬金购书,探奇摘异,穷日力不休。”从文徵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其从18岁起,就开始悬金购书。此外,文徵明之子文嘉也称其父喜好藏书,云:“公(文徵明)读书甚精博,家藏亦富。”清人叶昌炽说:“所见待诏藏书,引皆用‘江左’二字长方印,或用‘竹坞’或用‘停云’圆印。” 文徵明既富藏书,又善于鉴赏,弘治四年(1491)曾为都穆收藏的《黄庭不全本》作跋:“此本纸墨刻拓皆近古,中‘玄’字并缺末笔,固是宋本。自‘还坐阴阳门’下皆无之,校他刻才得其半,字势长而瘦劲,涪翁所谓徐浩摹本为是,都元敬不知何缘得之,以遗从父庆云令转以付某,虽非完物,自可宝也。”写此段跋语时文徵明只有21岁,而题跋中对此黄庭拓本的品质、时代以及书风的考据,皆有板有眼,扎实可信。

文氏家族是明代苏州著名的藏书世家。文徵明之子文彭、文嘉均继承家风,宋本《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有“三桥”、“文彭印”两印,无疑是文氏父子两代共藏之物。宋本《东观余论》曾经侄子文伯仁之手。文彭、文嘉两兄弟精于古籍善本鉴定,钱遵王《读书敏求记》:“项墨林每遇宋刻,即邀文氏二承鉴别之。故藏书皆精妙绝伦。”文彭长子文肇祉、次子文元发亦好藏书,《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九元刻本《资治通鉴》后有文元发题跋,其中一条称“家中书籍散亡,此书幸存,老年无事,时一观览,遂至再四,然心神耗减,不能记忆,障目而已。万历辛丑四月朔日,湘南老人记,时年七十又三”。国家图书馆所藏宋绍熙刻本《纂图互注礼记》二十卷,有“文印元发”、“得树楼藏书”等印。文震孟、震亨两兄弟尤其能继承祖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所藏元本《资治通鉴》上有文震孟的题跋:“此书向在亨弟所。天启丙寅闰六月,偶念祖父手泽,思欲一观,因以师古斋所刻一部易之,藏于石经堂。三世藏书家不多,有遗书能读足贵耳。二十五日乙丑,震孟谨记。”祖孙三代递藏元刻本《资治通鉴》成为家传之宝。

文徵明的藏书没书目,只有在他的文集以及同时代人的集子中有零星的提及。如今遍查各类书目,文氏旧藏善本中宋刻本有31种,元刻本有11种。文徵明有旧藏宋本《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宋张栻撰。一册。框高20.7厘米,广16.1厘米。半页10行,行17字。左右双边,白口,双鱼尾。蝴蝶装。清黄丕烈、近人刘体知题跋。《百宋一廛赋》云:“一册垂丞相之型”者即是本。钤有“绍兴旌忠哀节之家”、“京兆刘氏世家”、“南坡”、“文徵明印”、“徵仲”、“惟庚寅吾以降”、“诵芬”、“停云”、“三桥居士”、“文彭印”、“虎孙”、“修士寓目”、“孝充”、“国启”、“士礼居”、“荛圃鉴藏”、“宋本”、“汪文琛印”、“三十五峰园主人”、“汪士钟印”、“民部尚书郎”、“刘承干印”、“翰怡”、“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等藏书印。此书现为上海图书馆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