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临终遗嘱要求儿子报效祖国 为何他却定居美国?原因只有5个字

红岩》的诞生让江姐的名字享誉祖国大地,江姐年纪轻轻便走上革命道路,在丈夫为国捐躯后,毅然接过丈夫的重担,被捕后面对敌人的酷刑折磨毫不畏惧,临终年她写下遗书,将未能继续为祖国报效的遗愿寄托于年幼的儿子,希望他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但是儿子后来却 定居美国,原因何在?

江姐临终遗嘱要求儿子报效祖国 为何他却定居美国?原因只有5个字

江姐原名江竹筠,她是四川自贡人,出生于1920年,家境的贫寒让她不得不放下渴望学习的奢望,而在幼年的时候选择当一名童工,挣钱补贴家里生活,但是业余的生活她却用在学习上,后来竟考上重庆的公学,终于可以免费上学了。

在学习中不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被这种进步思想所吸引,后经人介绍她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此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此时她才19岁。此后她一边继续完成学业一边完成党委派自己的任务,她曾多次领导学生运动,并担任《挺进报》的发行工作。

1944年,为了帮助地下党员彭咏梧创造一个安全的掩护环境,党组织决定让正在四川大学学习的江竹筠与彭咏梧假扮夫妻,组建成一个新的“家庭",并将他们的住处作为重庆市委的联络点和党员的学习辅导中心。江竹筠一直负责彭咏梧的通讯联络工作,在工作中他们配合默契,慢慢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经党组织同意,他们在第二年结婚,而江竹筠的工作也十分出色,同志们都喜欢称她为”江姐“,不久江姐的儿子彭云出生了。

江姐临终遗嘱要求儿子报效祖国 为何他却定居美国?原因只有5个字

1948年初,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中不幸牺牲,江姐听闻丈夫的死讯,将悲痛深埋心里,她对前来安慰自己的领导说,希望接任丈夫的工作,因为她是最熟悉的人,也愿意在丈夫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但是没想到几个月后,因叛徒的出卖,她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死亡考验,她坚贞不屈,1949年11月在重庆解放前夕,江姐遇害,年仅29岁。

江姐遇害前,曾写了一份遗书,通过有良知的监狱看守转交给谭正伦,遗书委托她抚养自己的儿子彭云,也表达了对儿子彭云深深的爱意,并叮嘱彭云长大后要“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希望他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江姐临终遗嘱要求儿子报效祖国 为何他却定居美国?原因只有5个字

彭云被谭正伦抚养长大后,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成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不久又靠自己的努力考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最终考取博士学位并定居美国,担任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虽然彭云有所成就,但他定居美国没有遵循母亲的遗愿,令许多人对他的选择有些不解,近些年他曾在一次采访中也道出来原因“我已经老了”,虽只有五个字,但字字揪心,他应该也是为自己未能完成母亲的遗愿而感到内疚,终究还是年龄大了,不能为祖国再做贡献了。

江姐临终遗嘱要求儿子报效祖国 为何他却定居美国?原因只有5个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