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墓,位於重慶烈士陵園,她29歲犧牲,犧牲前寫下託孤遺書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於四川自貢的一個農民家庭,家境的貧寒使她在很小的時候便出來當童工,但渴望讀書的願望讓她尋找一切機會學習,19歲的時候她幸運的考入重慶的中國公學,並在一些進步人士的引薦下於同年加入共產黨,幾年來她一邊學習一邊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她開展學生運動,發展新黨員,並擔任《挺進報》的發行工作。

江姐墓,位於重慶烈士陵園,她29歲犧牲,犧牲前寫下託孤遺書

1944年她與彭詠梧假扮夫妻開展地下工作,在工作中她與彭詠梧建立感情並在1945年結為真正的夫妻,他們在第二年有了愛情的結晶兒子彭雲,1948年初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犧牲,丈夫犧牲後,江竹筠把悲痛埋藏在心裡,毅然接任丈夫的工作,黨組織照顧她想將她調任一個安全的工作,她拒絕了,她對上級說:“這條線的關係只有我熟悉,別人代替有困難,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鬥。”

江姐墓,位於重慶烈士陵園,她29歲犧牲,犧牲前寫下託孤遺書

但在當年的六月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被捕入獄,敵人對她嚴刑拷打,面對敵人種種酷刑的摧殘和生命的考驗,她毫不畏懼,堅決保守組織的秘密。1949年的11月14日,江姐被敵人殺害,年僅29歲,15天以後重慶解放,江姐和那些同時被害的革命先烈未能看到勝利的果實便遺憾的離開了人世間。

江姐墓,位於重慶烈士陵園,她29歲犧牲,犧牲前寫下託孤遺書

江姐在遇害前曾寫下一份託孤遺書,當時沒有筆墨,她就用筷子做成的筆蘸著用棉花灰作成的墨水寫下的遺書,遺書寫好後,通過獄內一位有良知的看守將遺書帶出監獄轉交給譚正倫(彭詠梧的前妻)的表弟譚竹安,遺書上內容大意是將兒子彭雲託付給譚正倫撫養,並表達了對兒子的愛意,希望兒子長大後能繼續為祖國效力。

江姐墓,位於重慶烈士陵園,她29歲犧牲,犧牲前寫下託孤遺書

江姐犧牲後,她與許多革命先烈葬於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陵園建於白公館和渣滓洞集中營的原址上,佔地2.14平方公里,它是全國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江姐墓,位於重慶烈士陵園,她29歲犧牲,犧牲前寫下託孤遺書

江姐的墓地位於陵園的一角,墓地周圍整潔寂靜,周圍沒有特殊的修飾,白色花崗石雕制的墓碑上刻著江姐的原名江竹筠以及先烈的出生年月和簡介。旁邊立有江姐的雕像,目光如炬的江姐目視遠方,似乎是對敵人的蔑視,彰顯出英雄氣質。現在人們時常

江姐墓,位於重慶烈士陵園,她29歲犧牲,犧牲前寫下託孤遺書

懷念著這位為革命做出犧牲的巾幗英雄,每年有很多人來此參觀、憑弔先烈英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