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學過”成為你學習的終點

別讓“學過”成為你學習的終點

圖片來自網絡

字數:2100 寫作時間: 1小時20分鐘 閱讀需要5分鐘


最好的學習時代就是現在。

付費社群的繁盛,使得現在的知識分享開始向著巨大的產業的方向發展了。這是一個良好循環的閉環,分享獲得回報,使得認知盈餘人群越來越願意分享。

不過,在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之前,掌握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最為重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習方法這個基礎能力一旦掌握,是完全可以對各個領域的學習都產生巨大作用的。學習速度快,而且掌握牢固,可以融會貫通。所以現在很多時間,我都在結合自身,進行學習方法論的完善。

本人已參加了20多個付費分享活動,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有關學習方法的。我很想知道學霸們是怎麼進行學習這項工作的,他們是天生聰明?抑或十分勤奮?還是有什麼更加深層次的技巧?經過這段時間的對學習方法的研究,收穫巨大的同時也感到一些困惑。往往這些學習方法並不為很多人掌握,這是為什麼呢?

在研習中,我忽然發現,在中國古代,對於學習的基本方法論早有論述,而且方法也並不複雜:聞道、悟道、行道而已。跟很多成功人士的學習方法相互印證,頗有相合之處。可見大道確實殊途同歸。

所以我打算以古代的經典學習方法論為架構,結合最近的大牛們的分享,梳理一下自己的收穫。

聞道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德經

聞道是學習的第一步。

其實我們看書,看學習視頻,聽演講,進付費社群,就是聞道這步。

在以前,聞道這件事是很難做到的,玄奘法師為了聞道遠赴天竺,花費一生的時間,而現在只是動動鼠標就可以了。

但聞道這件事在現在也不是一個簡單到不用動腦子的事情。困難的地方在於需要篩選。網上的信息永遠是泥沙俱下,你要選擇真實的道理,同時篩選掉那些混在風口中的流量垃圾。

篩選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選擇符合你自身實際的知識。你的美食就是他人之毒藥。你想要的知識可能早就是很多人掌握的東西;或者你從小明白的道理很多人卻不懂,這種情況是常態。想要真正的提高自己,必須找到你自己的道路。

怎麼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知識?只能多多篩選比較,而不是一股腦照單全收。篩選能力是需要不斷磨練的,而磨練的方法就是多練而已。

悟道

聽說過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過不好這一生呢?因為你只是聽過而已。

聞道遠遠不是終點。就好像“愛過”不代表還在愛著,“聽過”也不會自動轉換成自身的養料。

有人會追求那種聽取知識的快感,因為這是不用費腦子的事情。聽過似乎就在提高了。這完全是虛幻的感覺。你費了一點力氣學會了游泳,不代表你就能在大海的深海區中暢遊無礙。

悟字從心,自然需要花費腦子去思考了。

  • 第一層含義是思考聽聞而來的知識,仔細的分析,梳理,翼圖應用起來。

  • 第二層含義是結合自身情況的知識修剪。譬如你是一個沒有學會游泳的旱鴨子,那麼從換氣知識開始學習是自然不過的。但是如果你游泳略有小成,動作分解已經意義不大了,你需要分解游泳動作,然後逐步校準改進技術細節。

知識有層次的維度,某些人如聽天書,別人可能就如獲至寶。

聽不懂自然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一個更加隱蔽的問題是自以為聽懂了。

聽不懂還可以在繼續學習,但是自以為聽懂就會造成不再深入的思考,以至於與真正理解這一層次咫尺千里。

所以思考是分層次的,需要多次迭代,變換多個維度。非此不足以悟道。

行道

有個成語是:學以致用。這簡單四個字,真是至理。

學習就是拿來用的。所謂“用"的含義,就是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改善我們的邏輯能力,進而影響到我們的行動。

這個問題的關鍵很明顯,沒有行動,學習真是沒有價值的。

可是,有多少人掉進了為學習而學習的陷阱中了?

當我們花費不菲的金錢,時間,精力,換來了跟大咖面對面聆聽的機會,真正有那句話是對你的行動有影響的麼?很多時候,我們是來聽故事的,大牛怎樣怎樣牛,怎樣披荊斬棘,向死而生。然後呢?我們帶著似乎有效的收穫感,回去該刷手機,追網劇,玩遊戲,沒什麼變化。這樣會有一毛錢的好處嗎?

很多真正的牛人無不是執著的踐行者。比如李笑來老師,他明確的說,他學習的目的就是踐行。還有我很佩服的自媒體“萬能的大熊",也時時強調做事的重要性。他甚至認為寧可先做事,也不要假裝去學習。這讓很多講座愛好者情何以堪。

從上面三個階段來看,聞道是最簡單的,聽著就行了。聽多聽少,都會有種虛幻的收益感。悟道難一些,需要付出思考,在思考的時候有糾結,有反覆。而行道最難,行道是真心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還不能確定結果一定美好。甚至可以說很有可能必然會走很多彎路,付出卻毫無收穫。

我們的惰性,那種願意停留在舒適區的惰性,很不願意我們踏入痛苦的學習區。因為討厭不確定是我們的一種生物本能。但行道這個階段,就是必須踏出那一步並且持續的走下去。我們很多人在這一步上往往瞻前顧後,踟躕不前。

擔心自己付出了,卻不能有對等的回報是一種情況;或者覺得自己做了這件事,卻錯過了更大風口的是另外一種情況。但說到底,就是對做事的畏懼感使我們很容易永遠停留在聞道這一步上。

坐而論道,是不能讓自己有進步的。唯有勇敢的下水,才能真正學會游泳這樣的技能。

另外,行道不是永不回頭的萬里獨行,行道應該是與悟道這一步驟交替運用的。此時的悟道好比回頭觀察自己的腳印,看看有沒有走過彎路,為什麼走彎路,或者有沒有什麼改進之處。這也是一種學習中的元認知過程吧。

聞道狂喜,悟道長行,行道不悔

上面都是我的看法,並不是故弄玄虛,搬弄概念,非要湊出這樣一篇文字來。

但這篇文章又像是我的一篇日記,雖然是這段時間的一個總結,但也並沒有什麼具體的事例可做輔助的解釋,所以看來也容易讓人感覺枯燥。但每個人前行的道路上都是孤獨的,哪有那麼多朋友的事蹟可用來佐證。

願每個人都成為聞道、悟道、行道者,不是隻做一部分的學習,努力行動起來,在前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