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丰西村新容新貌

丰西村是陵川县附城镇一个400余口人的小村庄,曾是发展滞后的贫困村,如今却是一派新农村的崭新面貌。中午时分,村广播会传送阵阵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泥湾》《走进新时代》……这一曲曲慷慨激昂、抒情婉转的音乐是村日间照料中心发出的午餐信号。

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丰西村日间照料中心

日间照料中心在农村并不少见,但是像丰西这样能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的却不多。

村委委员王姐告诉我们,“村里60岁以上老人有80多个,且大部分子女都外出务工,平时很少回家,经常是老两口独自生活。为使这些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照料中心新建了食堂,为这些老人提供了吃饭的场所,不仅解决了他们中午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排解了他们空巢的孤独感,大家在一起做个伴儿,闲话家常,相互交流,比以前生活得更充实、更满足了。”

除此以外,丰西村的老人每季度还能领到两张由日间照料中心免费发放的洗澡票、理发票,老人们激动地说:“这辈子我也没怎么洗过澡,现在一季度可以洗两次,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呀!”

照料中心是老人们的另一个家,大家在这里下象棋,看孙子,或听村医讲讲健康知识,生活丰富多彩。楼上还有综合性文化活动室,里面配备齐全的乒乓球案、电子琴、文化书籍等,可供村民使用。

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听村医讲健康知识

照料中心只是丰西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最打动人心的一个村级民生项目。其实近年来,该村方方面面的变化都令人称赞,给来过丰西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本,产业旺,乡村才会兴。2017年,丰西村充分利用光照优势,确立了屋顶光伏这一惠民项目,建立起利阳光伏村级示范电站。截止目前,全村已建立1.8兆瓦屋顶光伏项目,其中集体屋顶光伏68.8千瓦,个人安装屋顶光伏的近70户,全村安装率达54.7%,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光伏发电大村。如今,所有的安装户已经按季度领取到了光伏发电的收益,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光伏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真正激发了村民内心深处脱贫的斗志和动力。

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利阳光伏村级示范电站

除了产业以外,村里的人居环境是丰西的又一大亮点:村口宏伟高大的村标楼牌,各处色彩鲜艳明快的文化墙,宽阔整洁的主街道,还有村委楼前红色的休闲长廊,这些都构成了村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情舒畅,怡然自得。

为保证村民出行便利,村里修通了村通水泥路,直通新修的礼夺线附城路段;为创造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村里又大面积种树和村庄绿化,并新建了小型公园,村民娱乐休闲有了新的去处;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村里配备了各类健身器材供人们使用,如今的丰西,就像是大家共同的美丽家园,住在这里的人都深感幸福,倍感温馨。

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丰西村文化阅览室

村里文化墙上色彩鲜艳的国画,是由帮扶单位晋城市文化局请人为村里画的,寓意着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活环境,给人以无限希望和幸福感。经典又具时代气息的村规民约,由村里通过会议民主制订,书写在村中醒目的地方,并倡导人人遵守、按约行事,对于村里创建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丰西村的村规民约

说起村里的发展和变化,就不得不提村支书王永安,今年五十岁的他,自2008年上任以来,就把丰西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人们都说他闲不住、爱折腾、想法多。由于有早年在建筑院工作的经历,他把村庄重新做了规划,通过修建围墙,将破旧不堪的民房规划在村外围,而村中的主街道两旁是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化墙和由他亲手设计的休闲长廊。

鼓足干劲持续加力续写丰西美好生活——陵川县丰西村脱贫致富记

丰西村亮丽的休闲长廊,由村支书王永安设计

村子发展快,全靠支部带。丰西村十分注重支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支部办公室墙上大写的“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是他们最核心的服务宗旨;通过严格实行坐班制,确保村民随时随地可以到支部办公室办理业务,真正实现便民服务;为充分调动两委干部的积极性,又进一步完善了两委成员岗位责任制,使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发挥所长,率先垂范。此外,通过经常性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交流学习,以及不断参加“领头雁”等各类培训,使村干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王永安说:“下个月,我们还要组织人去苏州一个电子厂学习电子产品生产技术,将来把手艺带回来,在村里兴办企业,不仅能培育新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而且还能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使已取得的脱贫成果得到真正巩固和提升,夯实丰西未来乡村振兴的基础,真正使丰西成为村民想回的家、想来的村、想记在心坎上的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