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 興義市是一個不到一百萬人口的城市,然而卻有漢族、布依族、苗族等26個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興義當地的方言屬於川黔方言,因為興義地處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由於歷史和地域分佈等原因,興義方言既傳承貴州話,也有云南話的影響和滲透。然而初到興義的人,往往以為興義人說的是四川話。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記得去年第一次到興義時,聽到身後有兩個講四川口音的人在聊天,回頭一看卻是穿著少數民族的服飾,當時我竟然無法分辨出他們的身份來。後來跟興義當地人聊天,才知道興義人說話是有點像四川話,但卻不是真宗的川話,而是結合了興義當地的方言的語種。如果你跟興義人交談,他們的語速說慢了,還能聽懂一些,要是說快了,基本像是在聽“外文”。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在興義,比較多的少數民族為布依族和苗族,像萬峰林下的三個古寨,基本上是布依族人居住區。要在興義當地區分出布依族人和苗族人,只要看他們的服飾就行了。布依族人的服飾比較素,他們不分男女,通常都是一身為一種顏色,從年輕到年長,穿著的服飾會從淺藍色到深藍色過渡,年紀最長的人,往往就穿黑色的服裝。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布依族的婦女手巧,幾乎每個人都會自己動手靛染, 她們從田間採集“蓼藍草”,然後用來浸泡布料。把布染成深藍、中藍、淺藍,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澤,然後一針一線在面料上進行“谷繡”。據說一件布依族人穿的服飾,往往從染色到做成成品,一個婦女要做一二年。因此布依族人的服飾會賣的比較貴一些,因為是純手工製作而成。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而苗族的服裝會比較豔麗一些,尤其是苗族的女孩,除了穿各種色彩花樣製成的服飾外,還會穿戴銀器,從頭飾到頸部、手腕、腳腕上都有。所以苗族的服飾往往會被稱作“世界上最美的服裝”。只是現在的興義,只要不是傳統的節假日,人們穿著服飾都會簡單化,基本跟漢族日常的服飾沒有兩樣。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因為多少數民族,興義的少數民族節日也很多,幾乎每個月都有個傳統的少數民族節日。其中布依族最熱鬧的節日是“六月六敬盤古”和苗族的“八月八苗族風情節”,這兩大節日來臨時,整個興義都要放假一天。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布依族的八音坐唱,是興義最具影響力的民間藝術,起源是因為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簫 、月琴、三絃、芒鑼、葫蘆、短笛等8種樂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來,“布依八音”一直在興義的南盤江流域內的村村寨寨傳承延續著,後來逐漸發展為以絲竹樂器為主伴奏表演。常在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或婚嫁、建房、祝壽等場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愛的民間民族說唱藝術形式,被譽為“聲音活化石”和“天籟之音”。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而苗族的“板凳舞”,卻是苗族人喜聞樂見的一種傳統藝術,它源於苗族民間喝酒時,敲擊板凳來助興,所以得名為“板凳舞”。發展到今天,苗族板凳舞也已經成為苗族人節假日,或者家庭聚會、辦喜事等場所必定演出的一幕。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高原地區特有的美食與美宿

初到興義的人,對當地的飲食第一印象便是興義人喜歡吃辣。貴州的特產“老乾媽”在這裡似乎看不到,但餐桌上的辣醬或辣子面卻是少不了。在餐館就餐,隨主菜一起上桌的,必定有幾小碟摻著蔥花的辣子面,吃飯前,先從菜湯中挖一勺湯汁進去,然後每一筷子菜,都要在小碟中拌一下,才能下飯。即便是去吃街頭小吃,桌子上也會擺著幾個大玻璃罐,裡面分別裝上辣醬、油辣子,或者辣子面,讓客人各取所需。

「貴州鏡頭」漢族、布依族和苗族同胞組成個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