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坦克戰鬥力如何?為何最終敗給蘇聯?

文|佳文

虎式坦克是二戰中納粹德國的王牌武器,巨大的威力、威武的雄姿、驚人的戰績,讓它成為強者的代名詞。

那麼為何攻擊力強大的虎式坦克最終也未能挽救東線戰局?

這還要從納粹德國這款坦克的誕生說起。

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坦克戰鬥力如何?為何最終敗給蘇聯?

德國重型坦克的設計理念早在二戰前就開始醞釀,當時亨舍爾公司在VK3601之後搞出了VK4501。而另一方有一個平行的計劃正在進行著,那就是保時捷廠自行開發的重型坦克。但這些早期的嘗試因為投入有限,坦克常出機械問題,因此並沒有量產化。

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坦克戰鬥力如何?為何最終敗給蘇聯?

虎式坦克進入研發新週期的時間定格在了1941年。941年5月,亨舍爾公司和保時捷公司分別提出了各自的設計方案,VK4501(H)和VK4501(P)。它們均安裝了88mm KwK36 L/56坦克炮。德國在巴巴羅薩作戰中遇上蘇聯的 T-34後,令現存的德國坦克顯得落後於時代,很難對付蘇聯的強大的T-34。為此設計技師埃爾溫·阿德勒說出了“當知道蘇聯軍的坦克優勝過任何一輛國防軍的坦克時全部人都大吃一驚”這樣的說話。

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坦克戰鬥力如何?為何最終敗給蘇聯?

虎式坦克(六型坦克,E改型)批量生產開始於1942年8月。而在1944年8月生產了1355輛後停止。開始生產時平均每月25輛,而1944年4月已增長至每月104輛。增長的頂峰在1944年7月1日的671輛。整體來看二戰期間各型號的虎式坦克大約生產近6000輛,從絕對數目上來說遠次於蘇聯的T-34。

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坦克戰鬥力如何?為何最終敗給蘇聯?

不過德國的虎式坦克在東線戰場上一度有過出色的表現,這裡我們就談一談。

首先,從擊毀敵方坦克的王牌坦克手所駕駛的坦克型號來看,虎式坦克系列佔據了大頭。例如德國頭號坦克王牌——奧托·卡爾尤斯(Otto Carius)擊毀坦克178輛,各種火炮100門以上。1943年4月晉升軍官,進入第502重坦克大隊擔任“虎”式坦克車長。1944年7月的馬利諾沃村戰鬥中,與約翰尼斯·鮑爾特和阿爾博特·科舍爾共三輛“虎”式坦克,共擊毀蘇軍17輛JS-2和4輛T-34。

其次,虎式坦克的性能也是十分出色,優點如下:

1、裝甲厚自保能力強(蘇聯的穿甲彈在500米範圍內是無法擊穿厚重的虎式坦克的前裝甲)

2 、作戰能力全面,獨立作戰能力強

3 、射程遠,精度高

4 、擅長隱蔽襲擊

當然缺點也十分明顯,比如難以維護、對地形有較高要求、機動性一般。特別是鼠式坦克和虎王坦克的機動性更是有限。

如果我們虎式誕生的年代,德國的戰略局面已經不是那麼大喜無憂了,(虎王面世的時候,已經是節節後退的局面),所謂閃電戰之類的,早就已經是昨日雲煙老人。

虎式生產出來,其實是主要用在防守上。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堅固的裝甲,射程遠且犀利無比的火力,虎王其實在德國後期作戰中把自己特質發揮到了極點。特別是在庫爾斯克戰役中,雙方都上演了規模空前的坦克大戰。

1943年7月爆發的庫爾斯克坦克大戰,是蘇德坦克對抗的關鍵轉折點。會戰中,蘇聯坦克擁有數量優勢,德軍坦克擁有性能優勢,基本上是公認的史實。但是,這種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卻往往被後人忽略了歷史變化的微妙過程。

根據戰事愛好者的梳理,德國的虎式坦克在此戰役的前質量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但隨著德國本土生產能力的飆升和西線的回援,德國此時有極大的戰略優勢。1943年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開始成批現身戰場,發揮了以一當十的威力。同時,“黑豹”坦克在庫爾斯克首次現身戰場,裝甲和火力都大大優於蘇軍的T-34/76型。

如果根據西方的統計,德軍開戰時擁有坦克和自行炮2900餘輛,戰役損失900餘輛,

蘇軍開戰時擁有5100輛坦克和自行炮,戰役損失高達4500輛,甚至有統計稱蘇軍損失超過6000輛,比總數還要高。整體來看蘇聯損失的坦克數是德國的5倍,足可見德軍配備的虎式坦克之精良,但因為數量有限而最終遭遇蘇聯的逆轉。

總的來說二戰中的虎式坦克表現出色,但因為德軍在東線後期缺乏戰場控制權,坦克的維修保障難以及時跟進,很多輕傷的坦克無法及時得到修理而拋在前線,最終造成了蘇聯能屢敗屢戰。其實戰爭不僅僅是武器的精銳的較量,也是各國組織力、維修機動力、後勤保障的多方面的綜合。徒有鋼鐵雄心般的坦克也只會如伊拉克和納粹德國一樣,日久便鈍化,為對手逐個擊破!

1、東線,世界軍史

2、偉大的衛國戰爭II,紀錄片

3、庫爾斯克大戰 德軍為何最終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