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北經濟示範區 滄州渤海新區從“鹽鹼地”走向“黃金灘”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綠色黃驊大港。徐亮 攝

滄海文化景區是滄州渤海新區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打造現代化濱海新城的重要抓手。滄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說:“發展旅遊業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加快轉型升級、走好發展新路的強大引擎,是發揮沿海臨港優勢、補齊發展短板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是滄州渤海新區的戰略選擇!”

2002年,黃驊港建成通航,滄州結束了有海無港的歷史,也迎來了沿海經濟發展的新機遇——轉身向海,滄州開始了從運河文化到海洋時代的新跨越。思路一變,海闊天空。特別是隨著2007年渤海新區的成立,滄州舉全市之力,推動優勢向沿海集中,項目向沿海聚集,開放向沿海突破,沉寂多年的“苦海沿邊”春潮萌動:一部“精衛填海”的故事在這裡上演,一個個奇蹟在這裡誕生。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渤海新區城區。徐亮 攝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昔日“鹽汪子”。宣傳辦供圖

昔日“鹽汪子”搖身變景區

滄州市民馬先生和他的10來位旅遊群成員,驅車來渤海新區一日遊。在這裡,看世博園,逛溼地,吹海風……過足了癮。馬先生說:“這個季節出海,不冷不熱,正合適,孩子特別喜歡。”渤海新區宣傳辦主任皮寶軍介紹,僅“五一”期間,滄州渤海新區就接待遊客6萬餘人次。

以前的渤海新區,臨海是一片片鹽池,遼闊的渤海灣孕育了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晶瑩的海晶鹽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資。但隨著技術的進步,原有的灘曬製鹽工藝已落後,佔地面積大、效益低,原鹽產量低且不穩,荒涼的鹽池成了一片片“水汪子”。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人造沙灘天海一色。徐亮 攝

2016年,滄州渤海新區提出推進鹽場區域旅遊整體規劃開發,依託濱海優勢,將部分鹽田作為旅遊資源,開發海鹽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海鹽世界”觀光區、滄海文化風景區。滄海文化風景區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約3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約15平方公里,基礎建設投資總額33.55億元,項目建設完成後,將為滄州渤海新區新增各類有效用地約9500畝,同時將全面進入商業開發階段,著力建設“海洋科普、溼地淨化、教育科研、商住綜合服務及濱海養生”五大特色文化產業帶。其中,包括5.8公里的人造沙灘、水上樂園、大學城、中國文化城、滄南山文化主題樂園等25個科教、休閒、購物、娛樂、度假等子項目,全部投資在600億元以上。

原來無人問津的鹽鹼荒灘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土地升值,效益趨好,吸引首都城投等國有大型企業前來投資,為滄州渤海新區新增常駐人口約3萬人,年遊客量預計達到100萬人次。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徐福東渡碼頭上演大秦出海。徐亮 攝

荒廢煤碼頭吃上“旅遊飯”

世代生活在海堡漁村的張偉說:“以前,碼頭這都是淤泥,周圍更是鹽鹼荒灘寸草不生,根本想不到現在竟然煥然一新變成了旅遊碼頭,環境好了,體驗徐福出海情景的遊客越來越多了。”

古有徐福東渡覓仙丹,今有滄海聽潮觀日月。去年8月滄州市首座海港旅遊碼頭——渤海新區東渡碼頭投入試運營。

據文獻記載,滄州渤海新區是古代徐福東渡的入海口。2000多年後的今天,“徐福東渡”大型實景演出,再現了徐福出海的歷史場景,展現出滄州渤海新區厚重的歷史與綿延的文化傳承。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東渡碼頭出海儀式。徐亮 攝

東渡碼頭的前身是黃驊港河口港區千噸級煤炭碼頭,始建於1984年,是滄州第一個自有海港碼頭。然而,隨著滄州渤海新區的跨越發展和20萬噸黃驊大港的建成運營,該碼頭因吞吐功能偏弱、環境制約等因素,不再承擔貨運功能,滄州渤海新區管委會決定將其提升改造為旅遊碼頭。項目投資超1.2億元,一期建設項目包括48個泊位,以及港池、碼頭上下客區、博物館、綜合服務中心、停車場、休閒廣場、兒童遊樂場、文化旅遊紀念品展銷廣場等一系列配套設施,設計年客運量為20萬人次。

昔日近於荒廢的煤炭港已悄然變成集客運、文化、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現代旅遊碼頭,與規劃建設的黃驊港遊輪碼頭,將形成呼應之勢。滄州渤海新區文化旅遊辦公室主任楊勇介紹,改造提升後的東渡旅遊碼頭,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是華北平原直至晉、陝等廣大腹地區域遊客海上旅遊最便捷的出海口。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科創項目車間。徐亮 攝

苦海沿邊蛻變項目聚集區

5月底的黃驊綜合大港雜貨碼頭,海風勁吹,一望無際藍色的海水,像衝鋒的士兵,呼嘯著向岸邊飛奔而來。撞在防波堤上,水花紛飛,接連發出撼人心魄的轟鳴,如同對渤海新區日新月異蛻變的禮讚。

改革開放40年,昔日的苦海沿邊、鹽鹼荒灘已難覓蹤跡,創新驅動經濟強市、生態宜居美麗滄州的藍圖正在變成現實。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三,連續4年躋身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百強。

如今的渤海新區,發展飛速,有金山銀山,也有碧海藍天。走進黃驊港煤炭港區,在碧海藍天的映襯下,一片綠色映入眼簾,湖水波光粼粼,很難讓人聯想到這裡是全國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反而感覺這裡是一片“海上花園”。這,改變了很多人對煤港“黑漆漆”的傳統印象。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黃新歐”國際班列。宣傳辦供圖。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黃新歐”(黃驊—新疆—歐洲)國際班列和黃驊港至東南亞國際直航航線開通,黃驊港先後與1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係,英國威勒比房車、瑞士科萊恩新材料等一批優質外資項目紛至沓來。2017年,滄州渤海新區實際利用外資3.1億美元,同比增長89.8%。

渤海新區秉持“圍牆”內的事“不插手”、“圍牆”外的事“不停手”的理念,不遺餘力完善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完成港口建設投資690億元,滄州黃驊港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依託港口優勢,滄州中鐵裝備製造材料有限公司每年僅運輸成本即可節約16億元。持續開展基礎設施攻堅行動,累計完成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400億元,裝備製造、科創、新材料、輕工食品、海洋經濟、現代物流等“九大功能園區”和中歐產業園、韓國產業園等“國別園區”加速崛起,成為眾多企業家投資創業的優質平臺。

不斷擴大的新型企業家隊伍,帶領企業按照市場和產業的發展方向,配置資源、組織生產、開拓市場,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產生了良好的“引領”和“鏈式”效應。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67.4億元,同比增長7.5%;全區省部級以上研發機構達11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40%,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0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3家,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69%。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項目集中開工現場。徐亮 攝

今年以來,渤海新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運用辯證思維,精準施策,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項目獲省發改委核准,年內爭取開工;南大港產業園區千億元恆大文化旅遊城項目開工奠基……160個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正推動渤海新區深度融合京津冀,打造全省經濟示範區。

今年第一季度,渤海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3.2億元,同比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8.7%和7.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75億元,同比增長4.3%;實際利用外資16374萬美元,同比增長86.5%。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借海行船,依港而興,乘風破浪,揚帆遠航。覺醒的滄州人一舉打破“苦海沿邊”的多年困局,走進“一港雙城,三帶四區”新時代,沿海經濟夢正加速實現,滄州也成為全省落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的重大戰略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