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孩子當成“吉祥物”的中年爸爸們!

被孩子當成“吉祥物”的中年爸爸們!

圖片來源《This is us》劇照

作者丨Jenny


▲*01

作家宋涵的書《只有時間不撒謊》有這樣一段話:

有人問心理醫生李子勳:“我女兒今年兩歲,她爸爸經常出差,回來的時候想抱女兒,女兒會說不要爸爸。請問發生這種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兒?”

李子勳回答:“幹嗎要教育孩子,這是父親應該承受的。”這位父親把99%的時間給了工作,只留1%的時間給女兒,就必須承擔這種時間分配的結果。”

不得不說,近幾年來,中國爸爸們在育兒這件事情上似乎名聲不是很好,我們時常會聽到“消失的爸爸”“喪偶式育兒”“手機的爸爸”......這一類的略帶誇張色彩的言辭論調。

總之,不同於中國傳統社會里“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在男女工作狀態越來越平等的今天,爸爸們也被賦予了更多的育兒期待。

然而,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爸爸們似乎也並沒有因為激烈的聲討而改變多少,據調查,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的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

不確定這個數據是否權威,但是比起媽媽,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的確是少的可憐!

被孩子當成“吉祥物”的中年爸爸們!

圖片來源《This is us》劇照

▲*02

有個在早教中心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在他們中心陪孩子來上課的大人比例中通常是這樣的:一個6人左右的班級,媽媽3-4人,阿姨1人,外婆(或者其他老人)1人,爸爸1名。

這裡稍微說明一下,因為他們的早教中心招收的孩子集中在1-3歲這個年齡段,所以是需要一名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課的。

有時候有的班級全是清一色的媽媽陪同,爸爸出現的比例有2個已經是很不錯了,要是3個以上則要被拿來好好的誇獎一番的,說明這個班的爸爸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的。

同樣的,在他們組織的一些親子活動中,往往帶孩子來參加的也基本上都是媽媽,只有20%是爸爸。

母庸置疑,這20%的爸爸,一定會聽到大家的幾句讚不絕口的話:你真是好體恤妻子,願意花時間陪寶寶上課,真是個好爸爸......

被孩子當成“吉祥物”的中年爸爸們!

圖片來源《天才少女》劇照

是的,比起那些一心只賺錢,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爸爸,那些願意花時間參與孩子成長的爸爸越來越受到歡迎。

何況很多時候,這些未出席的爸爸也並不是一心只是賺錢,只是打著這個藉口打遊戲,葛優癱,各種吃喝玩樂而已。

當然,在這些未出席的爸爸中間,還有一部分是被傳統家庭結構裡分工的產物。

在我們國家,大部分的家庭結構類型都是三代同堂,老人傾向於和孩子住在一起,幫忙照顧幼兒,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

老人們傳統的護犢子心理(養出媽寶男的婆婆居多,總認為自己的兒子即使當爸爸了也還是個需要照顧的孩子)和男人天生不會帶孩子的傳統偏見,所以就輕易地把爸爸從育兒事務中排除出去了;

“反正你也不擅長,就不用管了,安心工作賺錢吧”,這是大部分老人的論調。

長期不被賦予責任或者期望,於是就導致部分爸爸索性長期在外,甚至分居兩地,一年能見上孩子的次數也是寥寥無幾。

被孩子當成“吉祥物”的中年爸爸們!

圖片來源《天才少女》劇照

▲*03

雖說老人分擔了一部分帶孩子的工作,但是媽媽們在育兒上經常還是被委以重任,被家庭成員寄予厚望的。

因此,長期在外的爸爸和被賦予嚴格期待的媽媽之間,生活內容很難重合,缺少連接,久而久之,就會缺少齊心協力建設家庭的感覺,很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關係疏離。

與此同時,對孩子來說,爸爸也就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在和不在都不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很多時候,也只是一個需要在場的“吉祥物”而已,但是,媽媽的在和不在,對孩子來說卻是兩種完全截然不同的存在。

關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為從小爸爸在外工作,一年回家的次數只有3,4次,甚至有的時候只有春節假期才會回家吃個年夜飯。

所以印象中,我對爸爸的印象是模糊的,和爸爸的溝通很少,也不太願意和爸爸說話,有什麼事情都是找媽媽。

甚至有一次學校開家長會,剛好要叫父母雙方一起參加,而我卻只叫了媽媽,儘管當時爸爸也剛好在家。

缺席的父親對於孩子來說或許不會造成什麼特別惡劣的影響,也沒有什麼確切的科學研究表明,爸爸陪伴的多的孩子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成功特性;

但是在心理體驗的豐富程度上,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一定是比較貧乏的。

一顆沒有被深度澆灌過的心靈,在他的人生裡,總是會有缺憾的,有缺憾的人生也總是和鬱悶,焦慮,不開心掛鉤的。

被孩子當成“吉祥物”的中年爸爸們!

▲*04

我們理解那些為了家庭奔波,辛苦工作,努力為家人和孩子提供更富足的物質生活的爸爸們,他們正處於30-40歲的前中年階段,可以說是在人生的一個關鍵職業發展期,

而這個時候往往孩子尚處年幼,家庭雜務大幅增多,擺在面前的也是一個Work/Life balance的難題,在這一點上,和媽媽們也是一樣的。

然而在今天,我們評判一個男人的家庭地位和貢獻,也不單純以其對家庭的經濟貢獻為衡量,事實上,一些媽媽的經濟貢獻能力也毫不遜色;

因此,在育兒上爸爸和媽媽的合理分工,逐漸成為共識。

而從個體的角度出發,爸爸們也應該意識到自己在家庭當中,自己是一個重要的角色,絕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吉祥物,家庭應該成為爸爸們存在感和價值感的一個重要體現,而不僅僅是在經濟事業上。

所以,如果一個爸爸真正地看重家庭生活,他可以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做一個權衡,選擇一份相對作息平衡,能夠給予孩子成長支持,又可以給自己帶來挑戰和鍛鍊的事業。

被孩子當成“吉祥物”的中年爸爸們!

圖片來源《This is us》劇照

——————

————————————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臺,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