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和正史有出入的地方?

包不靓

不邀自来;



多囖,《三国演义》其实就是一部历史小说,和黄易先生的《大唐双龙传》,金庸《书剑恩仇录》差不多,只是寄托于大历史前提下的一部小说,和历史中很多细节有出入的。很多东西都是被虚构的。



1:董卓进都袁绍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假的,西凉马腾是董卓的下属,曾经帮董卓守过长安。


2:关羽温酒斩华雄,假的,华雄死于孙坚手上。


3:桃园三结义中,刘备与关羽的年龄存疑,有说关羽年长于刘备


4: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假的,不存在,吕布实际上是孙坚军击退,公孙瓒当时没有参加联盟讨伐董卓,所以刘关张三人也没有参加联盟


5:吕伯奢事件,陈宫因为这样离开曹操,假的。陈宫离开曹操是因为政见不合,以及曹操对待士族子弟的粗暴。吕伯奢确实存在,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罗贯中编出来的


6:关羽为保刘备家室降曹,降曹是真,保家室是假。后面的过五关斩六将也是假的,那六将也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


7:关羽斩双雄。文丑是死于曹操部下,颜良是真的关羽斩,也不存在什么偷袭的东西。毕竟大将的不是前锋,不是在军队的外围,而是在整支军队的正中央。所以关羽是冲进大军里面斩了颜良然后跑的。虽然不知道关羽怎么做得到,反正他做到了。


8:貂蝉,虚构人物,真的,四大美人的貂蝉是历史虚构的。吕布和董卓是为争夺一婢女反目,但是这婢女名字不详,也不是王允的义女


9:孙坚和孙策都是死于埋伏,孙策不是因为毁容被气死的


10:火烧博望坡:与诸葛亮一毛钱关系都没,是刘备为之,火烧博望坡发生在建安七年,诸葛亮是建安十二年出山


11:糜夫人重伤跳井自杀,赵云推到土墙盖井,假的。当时甘夫人和糜夫人都在当阳皆安然无恙。又死一个糜夫人?到底有多少个糜夫人?


12:长坂坡七进七出??假的,事实上没丢刘备家眷,《三国志》里面描写,只是赵云护送家眷从撤退,十分平淡,赵云实则战功平平。


13:赵云年龄,《三国演义》包括各项电视剧,游戏里面赵云都是个帅气的小伙子。实际上赵云的年龄要比刘备大。第一次北伐,赵云70岁来算。赵云的年级大约比刘备大3岁。实际上长坂坡的赵云已经40多岁得了


14:纪灵大将,历史上一直都是刻画成一个傻子。正史上的纪灵是袁术手下第一猛将,不单是猛将,还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是货真价实的出将入相。可惜输了就倍描述得很菜。


15:诸葛亮舌战群儒,不存在,诸葛亮只是作为使者去见孙权。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都不存在。


16:诸葛亮三气周瑜,假的。这是历史上周瑜被黑的最惨一次。赤壁之战,周瑜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甚至没回过后方,诸葛亮也是见了一次孙权后,就一直没参与赤壁之战,而是负责零陵的后勤。当时的周瑜是名满天下江东二郎,周郎,实际上的权力连刘备都未必看得上眼,更不说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周瑜病逝后蜀国派去吊唁的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17:连环计,假的庞统没有参与赤壁。铁索连环是曹操的主义、


18:草船借箭。假的,古代打水战一般都是用火箭。你去借吧


19:华容道义放曹操,假的不存在。正史上记载,诸葛亮没想到曹操会往华容道逃跑,是刘备想到了,率兵去追的时候,曹操已经跑了


20: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群,黄总随长沙太守韩玄投降,并没发生战斗。


21:刮骨疗伤: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曹冲死时曹操痛苦“悔杀那华佗”。华佗是死于曹冲之前,曹冲死于公元208年,关羽是219年北伐。一个死了11年的人帮关羽刮骨疗伤。。。。


22:借荆州,时期是鲁肃的计谋,以刘抵曹


23:刘备账下其实是分三大集团部分。第一是本部:关羽,张飞,赵云等等。荆州集团:诸葛亮,马良,马谡,尹籍,黄总等等。蜀中集团:黄权,刘巴,李严,法正等等。在三大集团在。刘备最为重视的就是蜀中集团。刘备在世的时候,荆州集团其实和打杂无异。是刘巴,法正相继而亡后,蜀中集团又在夷陵之战收到毁灭性打击,托孤才到诸葛亮手上,即便如此,蜀中集团的遗孤李严依然是和诸葛平起平坐的托孤大臣。当然后来荆州集团把持朝政是后话了。



24:托孤大臣划分,诸葛亮和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是李严是以“中都护”的身份兼任“尚书令”,按官职而言是当时蜀国军政上的一把手,而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录尚书令”,只是政务上的一把手,军权上诸葛亮是一点权力都没,当然后来如何获得军权也是后话了。


25:关云长义薄云天。关云长的义薄云天是仅局限于刘备和张飞。实际上关羽和下属的关系相当不好。为何刘备依然派关羽守荆州?“蜀虽小国,大将唯关羽矣”这是曹操对关羽的评价。事实上关羽的军事能力,在三国时期是十分出色的一个统帅。放眼到整个三国都很少人能媲美。


26:关羽败走麦城,《演义》说关羽是拒绝投降被斩的,事实上,关羽是诈降,半夜逃跑。被孙权发现拦截,斩杀。毕竟这个人太可怕了不杀不行


27:蜀国五虎将:假的正史上从来没有这一说法,刘备打败曹操后,占有汉中,封关羽,张飞,黄忠, 马超为前,后,左,右四大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赵云并没有分封。赵云在蜀国地位一直都是刘备的护军,刘备在世时候,赵云几乎没有带兵作战的经历。除了入蜀那次经过的无人区。只是赵云的政治意识一直都很好,性格上也没啥缺陷,深得罗贯中老爷子的喜爱,对他进行了美化、


28: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是一部恐怖故事,假的


29:七擒七纵,假的。孟获是人其人,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30:周瑜的气量:刘备的评价是“气量广大”,程普“数凌悔瑜”,而瑜从不计较“折节容下,终不与较”。以致程普发自内心“与公瑾交,若饮醇露,不觉自醉”,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是“性度恢郭”,另外洪迈,和苏轼等古人对于周瑜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到了罗贯中老爷子手里就变成了小气鬼了。


31:火烧上方谷,假的,不存在。


32:六出祁山,不存在。事实上诸葛亮北伐了5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岐山。

33:死诸葛吓跑生仲达,确实有此时,不过不是诸葛亮的遗计,是司马懿心虚,以为是蜀国的诱敌之计。


34:马超:很多人都好奇,为啥马超降蜀国就不得重用了,这员猛将贼惨。是因为你们不了解马超。马超兴兵,实际是背父亲,叛乱,至于马腾之死不是因为,马腾被曹操杀了,马超兴兵保持。而是马超兴兵不顾父亲马腾在曹操手中,所以马腾才被杀。记载有一老妇曾经骂道“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当时敢收留马超的也就只有和曹操一直作对的刘备。而马超性格反复无常,反曹还反韩遂。与吕布所差无异。所以这样的人不敢给他军权。


35:刘备进蜀,是由法正,刘巴,庞统完成,与诸葛亮无关。


36:曹真,《演义》上被黑得最惨的人。正史上曹真是名绝顶的军事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朝堂大惊失色。曹真以最快的速度,派遣手下张郃去进攻街亭扭转局势。第二次北伐 ,曹真算准诸葛亮会进攻陈仓。派遣郝昭去防守这个无人小城。还以2000兵力抵抗了诸葛亮的4万大军。曹真帅大军进攻西蜀的时候,可惜天公不作美,连场大雨,造成断路,只得班师回朝,后来可能淋病了,也了。当然也不存在什么诸葛亮写信骂死曹真。


37:诸葛亮骂王朗:鬼畜神剧,王朗已经病死很久了。诸葛亮骂鬼。


38:空城计:假的


39:落凤坡落凤:假的,庞统是进攻雒城的时候中箭死去,不是死于落凤坡、


40:七星续命灯:历史修仙剧情。


41:夷陵之战;实际上刘备的兵力也就4-6万,而陆逊的兵力有5万。差距不大,但是鉴于刘备那逆天的军事能力,陆逊的军事才华也很可怕。


42:刘备是皇叔:你确定不是在搞笑吗?历史上有讲过刘备是皇叔的史料?如果刘备是皇叔,那么刘璋,刘表是啥?另外根据史书记载刘备“身修长,双手及膝,喜怒不形于色”,历史上的刘备绝对不是爱哭鬼。祖父刘雄曾被推举为孝廉


43:杨修之死:杨修的死并非死于说出“鸡肋”的暗语后被杀,而是几月后以“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被杀,死的时候已经45岁了


后面还有很多,有啥疑问可以在留言,我一一为你们解答,我要去吃饭了,不写了


飞天琴罗

其实,三国演义里面和历史有出入的地方太多了!就举以下例子~

曹仁形象

历史上的曹仁是非常有军事才能的!比如赤壁之战后,周瑜带人包围江陵,攻取南郡这一段。

在三国演义里面,周瑜在这期间被流箭射伤,曹仁派手下牛金连续三天在寨门外开口叫骂,把周瑜骂出来,然后曹仁亲自来到阵前,也开口大骂,当着数万士兵的面,曹仁似乎一点风度就不讲,把周瑜骂的体无完肤。

然而试想,作为三军主将的曹仁,怎么可能来到两军阵前与对方主将相互对骂呢?而且,当时是存在语言方面的问题的,曹军这边主要都是北方将士,而周瑜这边是南方将士,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全国普及普通话啊!双方将士语言是不通的。

而正史上,曹仁面对江陵反包围战,表现的比周瑜出彩的多,周瑜为了保障军队顺利渡江,派了一支先遣部队来到曹军下面,曹仁决定先发制人,挑选300敢死队,交给手下部将牛金统领,冲出城去,挑战周瑜的先遣部队,周瑜部队看到后,立马冲上去,将其包围。

面对周瑜的几千人的部队,牛金确实很牛,充分发挥了"敢死队"的意义,冲的很猛,但是由于人少,牛金最后还是支撑不住,陷入冲冲包围,无法冲出来。

这时候曹仁看到牛金被重重围住,他勃然大怒,对左右大喝"取马来",然后亲自冲锋陷阵,把牛金和其他敢死队兄弟从乱军中救了出来。没有放弃每一个兄弟。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而历史上,蜀汉这边是没有五虎上将的,刘备只封了关张马黄四人,只有曹操那边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江东可是大出风头,把江东群儒怼的一句话也没有~

然而历史上真正舌战群儒的是周瑜

草船借箭和借东风

三国演义里面把这一切算在诸葛亮头上,然而事实上,东风不是诸葛亮借来的,草船借箭的是孙权~

儒须之战时,孙权像曹操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于是孙权就坐着大船,从儒须口来到曹操的水寨边,曹操下令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下令调转船头。用另一面受剑,直到船平衡,孙权才离开。


陈宫叛曹

三国演义里面,陈宫是在曹操错杀吕伯奢后离开曹操的,而正史上陈宫是在曹操接任兖州牧的时候跟着曹操的,但此后,因为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最后投靠吕布

周瑜形象

三国演义里面把周瑜描写成一个心眼比针眼还小,善妒,心胸狭隘,死前也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然而历史上,周瑜则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儒将,周瑜比诸葛亮年长六岁,他辅助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诸葛亮还在隐居呢!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出山才一年,无尺寸之功,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才被刘备拜为军师中郎将,这个职位,周瑜十年前就已经得到了,他有必要去嫉妒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吗?

孙权评价他有王佐之资,他谦虚,极高的军事才能,品格高尚,精通音律,不论是与上级还是与下属的关系都处理的非常好,周瑜死后,程普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酒,不觉自醉"


小可7671

三国演义和正史有出入的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赵云!

赵云在三国演义里,被称为常胜将军,是刘备的五虎大将之一,并且长坂坡大展神威,杀死曹军将领五十多员!

其实在正史中,刘备只有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和右将军,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四人,却没有赵云。而赵云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常胜将军,杀敌无数,但在正史中,赵云是杀敌很多,但杀的大将却很少!

在正史中,赵云一直是以刘备的保镖形式出现的。赵云是三国蜀汉的名将,很早就追随刘备,追随刘备的时间仅次于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

赵云追随刘备后,参加过博望坡、长坂坡之战,并且还参加后来的入川之战,随刘备东征西讨,也立了很多的战功!

赵云在长坂坡救过刘阿斗,再后来孙尚香要带刘阿斗回东吴,也是赵云救下来的,所以赵云对刘阿斗有很大的恩德!

后来赵云死后,谥号为顺平候,他的长子赵统继承顺平候爵位,次子赵广官拜牙门将!

总之正史中的赵云和三国演义里的赵云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赵云不是五虎大将,正史中是没有五虎大将的说法,五虎大将的说法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