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能殺滅“幽門螺桿菌”,是真的嗎?

雪姐談養生

說一個本人的真實經歷

之後遵循醫囑一直在用四聯療法,兩週後終於得到了緩解。

2個月之後又出現了不良反應,檢查結果依然是陽性。

後來農村的婆婆聽說後,就給我寄了一些乾製的蒲公英。我也沒當回事起初。後來想不能辜負婆婆的一番好意於是就每天拿來泡水喝。

那麼,蒲公英泡水,真的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嗎?

古醫書就記載蒲公英對胃病有效,如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載:“蒲公英瓦上炙枯黑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

現代研究發現,它既能殺滅抑制幽門螺桿菌,又能修補胃黏膜的損傷,所以對胃病有不錯的療效。

蒲公英泡水的用法?

用蒲公英泡水,殺滅幽門螺桿菌可以有三種方式:

第一種:用蒲公英葉茶,每日取3g,熱水沖泡代茶飲。

第二種:用蒲公英根茶,每日取2g,熱水沖泡代茶飲。

第三種:用蒲公英根和玫瑰,按照3:1的比例,做成蒲公英玫瑰茶,每日一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

筆者建議選擇第三種方式,蒲公英性質微寒,所以搭配性質溫和的刺玫花,對於養護胃部健康,更加有益,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適宜。

蒲公英還可以去火消炎,去溼熱,春季用蒲公英泡水喝,不僅可以預防上火嗓子疼,清熱解毒、利尿散結,還可瀉火除溼,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口臭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淺談養生吧

目前沒有任何的科學研究表明蒲公英可以殺滅幽門螺桿菌。

以上的方法可以使幽門螺桿菌有效根除率達到80%-90%,而蒲公英殺滅幽門螺桿菌呢??沒有任何的臨床證據,只是瞎貓碰到死耗子。

所以,不要再怪醫生的藥不好,也不要去找所謂的偏方來殺滅幽門螺桿菌。

治病,就要從自身做起。


小克醫學

蒲公英是藥食兩用的食品,作為中藥,其味甘、苦,性寒。歸肝經、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抗菌、利尿通淋等作用。

也有研究表明,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卡他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腦膜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及鉤端螺旋體等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顯示,蒲公英的莖葉水提取物能活化巨噬細胞,可以起到抗癌的作用。而且長期服用蒲公英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利尿、利膽、消炎、降火等作用。有

“天然抗生素”之稱。

幽門螺桿菌是寄生在胃裡的一種細菌,可引起胃炎、胃潰瘍。但有研究發現,蒲公英不僅抗菌的作用,還能使幽門螺桿菌轉陰 ,幫助胃黏膜修復。對慢性胃炎、胃潰瘍也存在一定療效。

古醫書曾記載蒲公英對胃病也有療效,清代《外科證治全生集》載:“蒲公英瓦上炙枯黑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本草綱目》將蒲公英歸為“菜部”,認為具有苦味健胃之功效。

蒲公英可配合菊花一起服用,可增強消炎殺菌的作用。


健安生活

目前並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證明蒲公英能夠殺滅幽門螺桿菌。一些植物藥在體外研究表明可能對於幽門螺桿菌有抑制作用,但是在體內是沒有作用的。



胃部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等一些疾病密切相關。


現在根除幽門螺桿菌正規的療法是採用胃三聯或者胃四聯療法。

質子本抑制劑(PPI)+克拉黴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但是臨床結果表明三聯療法對幽門螺桿菌根除除率較低,所以臨床大多情況採用的是四聯療法。

四聯療法常用方案:

質子本抑制劑(PPI)+2種抗生素+鉍劑(抗生素的組合見下表)

1.標準劑量的PPI:

1️⃣奧美拉唑20mg

2️⃣艾司奧美拉唑20mg

3️⃣雷貝拉唑10mg(或20mg)

4️⃣或泮托拉唑40mg

5️⃣蘭索拉唑30mg。

以上質子本泵抑制劑選擇其一即可。

2.枸櫞酸鉍鉀220mg。

3.抗生素組合(如下圖中所列,一般左氧氟沙星組不建議首選)


我是無名藥師,點擊關注,我會與您分享更多的醫藥知識。

無名藥師

是真的,蒲公英具有廣譜抑菌作用,對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真菌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菌作用;對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銅綠假單胞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幽門螺桿菌作為一種革蘭陰性菌,是處在蒲公英的抗菌譜範圍之內的。

這與蒲公英含有綠原酸、咖啡酸、生物鹼、有機酸、甾醇類物質等有效抗菌成分有關。

早在10多年前,就有這方面的實驗研究,將蒲公英與甲硝唑進行對比實驗,最終證實,蒲公英對幽門螺桿菌的抑菌能力,與甲硝唑相當。


平奇孟魯司特鈉

人體被幽門螺桿菌感染,不管有無症狀和併發病,都認為是一種感染性疾病,要馬上根治,不然會發展成慢性胃炎,胃潰瘍,嚴重的話會變成胃癌。



蒲公英,多年生草本,它的莖,葉都像萵苣,折斷後有白汁流出,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苗,味苦,甘,性寒,有消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之功效。一般用量為10-15克,搭配其它中藥,主治乳腺炎,結核及疔腫。

(上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