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不”到“三用”,华为云不忘初心致力于普惠AI

从“三不”到“三用”,华为云不忘初心致力于普惠AI

「华为云,让AI高而不贵。」

——胖头陀


◆ ◆ ◆

假如评选2018上半年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云计算品牌,我想经过一番审慎的考量,我会郑重地将手里的一票投给华为云。

继前段时间的一波“华为云,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之后,五一前后登陆国内16所城市机场的“终极三问”,更是激荡起产业界对于云计算应用的深度思考:

“什么云?真正读懂你的焦虑?”

“什么云?真正敬畏你的数据?”

“什么云?真正关心你的未来?”

通过对仗和简单的句式,指明发展茫点和应用痛点,直抵企业内心。

以安全为例,就目前的云服务而言,假如技术不过硬,必然会造成数据丢失、泄露等问题。华为云“终极三问”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客户产生疑虑之前,就已经亮出了解决方案。

不过兴许就像华为云自己所说的那样——“最不会打广告”,我们最好还是先跳过这些,直入主题吧!

AI是基本生产力

5月26日到29日,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在贵州贵阳正式拉开帷幕。在数博会期间27日的“数字融合·领航中国新经济”论坛上,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量级嘉宾,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出席并发表了题为《普惠AI,领航新经济》的主题演讲。

从“三不”到“三用”,华为云不忘初心致力于普惠AI

郑叶来认为,AI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产品,而是一种适用于大部分经济活动的“基本生产力”,并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企业和职业,产生倍增效应。

政治学上对生产力的定义,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客观物质力量。而再为之加上“基本”的前缀,就意味着AI不应是镜花水月、高高在上,而是应该放低身段,为各行各业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华为自身的经验来看,作为基本生产力,AI已经充分融入到华为的制造、零售、物流等环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苹果零售店(Apple Store)仍是目前零售行业中单位面积内挣钱最多的零售场所,平均每平方英尺可以为苹果带来5546美元的销售额。

鲜为人知的是,华为消费者业务也在借助华为云AI实现智能风控,提升终端门店的效率和效益。或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看到华为笑盈盈地捧出亮眼的单位面积销售额的数据。

从这个角度来说,AI确实就是生产力,将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发展的基本要素,持续演进的算力和算法会不断推动AI的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帮助人类去更加高效地完成很多工作。

在华为诸多能力中,郑叶来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任何复杂的事情,其实都是由众多交织起来的简单要素所构成,当我们透过现象找寻到本质之后,就可以抽丝剥茧地解决难题。

成立30年以来,华为曾经面临过无数的技术、研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一个个简单要素得以突破之后,各种困难最终迎刃而解。与之同理,我们没有必要将AI复杂化,更不需要神秘化,而是应该让AI在更多的行业场景发挥作用。

譬如以AI为核心的自动驾驶,很有可能会改变价值16万亿元产值的中国汽车市场格局。在生产制造、健康医疗、教育培训、金融服务等领域,AI也同样为我们预留了充分的想象和操作空间……

正如郑叶来所说的,在接下来30年驱动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虽然AI将会成为最为核心的力量,但究其本质而言,AI就是一种通用技术,综合了算力、算法和数据处理

从GDPR联想到华为“三不”

“说得轻巧!”或许有人会这样反诘。

其实诸如此类的态度,与我们在前文里“简单化”地解析AI,不是根本上对立的关系——简单并不意味着好做。至少在当前,很多AI着实不太好用,整个产业在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的泄密事件层出不穷,不过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今年的Facebook,一夜之间市值蒸发500亿美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网民失去信任,乃至已经有立法者在考虑以垄断之名分拆Facebook。

郑叶来指出,合法获得数据的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以前缺乏敏感度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意识到数字主权,开始喊出“我的数据我做主”。对于国内很多传统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这意味着他们以往攫取数据的方式必须改弦易辙。

从“三不”到“三用”,华为云不忘初心致力于普惠AI

企业和个人的“觉醒”,可能并非惟一的决定性因素。5月25日,被广泛认为是欧盟有史以来最为严格的网络数据管理法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出台,同样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安全和隐私将成为所有公司做一切事情的先决条件。

AI的基础是数据,倘若缺乏足够数据的支撑,想必AI也会在屏幕上打出一段字:“我要这算法何用!”前提是,假如它真的足够智能。

面临最苛刻的数据监管要求,我们很难不联想到华为云著名的“三不”: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

什么是下不碰数据?郑叶来进一步解释:第一,华为承诺不用技术的手段来获取客户的运营数据;第二,华为不强迫客户进行数据交换也不将客户的数据进行商业的变现;第三,华为开放自己的数据底座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接口

,帮助客户来处理数据,让客户的数据“慧”说话。

“这是我们一开始的初心和商业模式设计。我们希望为全球的客户,尤其是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的服务,同时值得信赖的平台。”郑叶来在数博会期间接受采访表示。

此前多年里,很多方面对此都有些不解,觉得华为身入金山空手而归,放弃了大好机会。现在看起来,对商业规则的这种坚持和恪守,正是华为长期得到客户高度信任的核心特质之一。目前,华为已经为全球超过1000+企业提供大数据服务,具备领先的数据处理能力。

普惠AI,“三用”是关键

虽然是在大会上做与AI相关的演讲,但是郑叶来坦承自己并非AI人才,而人才的缺乏正是他认为制约AI发展的另外一项挑战。

领英去年发布的一份《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该平台上的AI人才仅190万,国内相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不过国外的AI产业发展,也同样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

在郑叶来看来,AI人才必须懂算法,也要懂行业应用场景。而目前的情况是数学家懂算法,但是不懂应用场景;行业专家懂应用场景,但是不懂算法。

从“三不”到“三用”,华为云不忘初心致力于普惠AI

实现不同类型人才的跨界,是解决AI人才问题的靠谱选择。

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会异常艰难。郑叶来表示,华为云将开放自身的能力,致力于降低AI的技术门槛,联动各行各业,将复杂的AI专家能力普及到企业中,真正做到

AI的高而不贵,让大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也就是普惠AI

AI的基础是数据。数据量大且分散,具有业务场景诉求和数据种类多样化等特征。同时,复杂的AI应用开发也令企业挠头。为此,华为云在本次数博会发布了开放的数据处理平台——华为云智能数据湖,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浪潮提供一个智能化的底座,让数据不跑路。

据介绍,华为云智能数据湖能够共享多种分析引擎,可支持PB级10万亿记录数据规模,多个查询条件下,能精准到秒级找到目标数据。与此同时,它可以极大地简化各种数据服务之间的配合和协同,让AI更易用,极致高效。

作为开放的数据处理平台,华为云智能数据湖通过数据的云上融合,能够实现多域融合决策,使能人工智能,是AI时代最坚实的数据底座,让企业智能真正触手可及

郑叶来表示,华为做事很认真,

AI技术对华为云来说绝对不会成为拦路虎,公司每年在研发领域投入数百亿元,18万员工中研发人员比例高达45%,针对共性和个性的AI应用场景,华为会不断推出各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力求帮助企业实现“普惠AI”。

面对AI,华为云将一如既往地聚焦ICT基础设施服务,基于长期在计算、存储、网络等领域实践,积累大量算法、芯片、软硬件结合能力,开放华为30年的技术实践,致力于普惠AI,让企业在面对AI时,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